牛津拒開“後門”大亨不再捐錢

      據英國媒體報道,一名多年來向牛津大學捐款的英國金融大亨日前得悉他的兒子被牛津拒收,一怒之下表示不再向牛津提供經濟捐助。這事在英國被炒得沸沸颺颺。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英國銀行家菲利普基維爾過去15年來一直向其母校牛津大學三一學院捐助款項,據稱捐款數額已經高達10萬英鎊。他想,美國的哈佛大學對學校捐助人採取一些“偏向”的措施,比如捐助人子女入學時給予一定的便利,他指望牛津大學也會同樣地對待他的子女。

    但前不久,牛津大學三一學院遺憾地通知他,他的兒子沒被錄取。為此,基維爾惱羞成怒,表示根據三一學院的態度,他肯定不會再給它資助,“我再也沒心思這樣做了。而且我還要考慮是否還繼續捐助牛津大學圖書館和薩伊德商學院。”基維爾還威脅説,母校如此絕情肯定會讓其他捐助人感到寒心。

    比較牛津,同為世界一流名校的哈佛大學確實有一套為捐助者“開後門”的政策。哈佛認為,捐助的款項能向天資聰慧但出身寒門的學子提供獎學金,而且能用於招聘優秀的學者就教本校,因此為捐助者開一些方便之門也無傷大雅。

    其實牛津以前並非這樣毫不留情。由於教學和科研經費緊張,牛津大學下屬的一些學院特意為重要捐助人的子女留下幾個錄取名額也是常有的事,儘管在英國這樣做是違法的。但自從去年的“勞拉事件”後,牛津開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去年,一名各方面表現都優異的學生勞拉由於名額被佔沒有被牛津錄取,激起了民憤,財政大臣戈登布朗稱其為“絕對醜聞”。

    因此,三一學院院長貝洛夫這次態度堅決,認為牛津大學和美國的一些學府及英國私立學校不一樣,它的經費很大部分來自社會公共基金,牛津收錄“特費生”已經是過去的事情。他説,牛津的聲譽基於其高品質的生員和學術的不偏不倚,學生在課堂的位置不能標價出售。

    英國輿論對這事也分成兩派。支援牛津的人認為,學術就是學術,別跟金錢搭上關係。有的英國人指出,大款向高等學府捐款,不僅落個好名聲,還可以避稅,到頭來又想澤蔭子孫,打的完全是如意算盤。大款們不想捐款也沒關係,那就別佔著“樂善好施”的稱號。支援大款的則認為,由於學校缺少有效籌集資金的方法,許多優秀教師已經耐不住清貧而另謀高就,長此以往,牛津的學術領先地位恐怕難保。有人挖苦説,在英國既然拿錢可以買個爵士進上院,可以跟首相結交混進下院,為何就不能捐錢讓自己孩子上個好學校?還有教授質疑,為什麼克林頓的女兒切爾西就沒被牛津拒收?

    近些年,相當多的英國高等學府經費緊張。據英國《衛報》報道,1999—2000年英國44%的高等院校出現赤字,其中愛丁堡大學的赤字金額高達1100萬英鎊。牛津大學現在的經費情況也不樂觀。英國政府已經擬定一項10年規劃,逐步縮減對牛津、康橋兩所名校的政府補貼,牛津校方籌款問題面臨著極大壓力。看來,牛津招收生員的政策將受到更大的挑戰。劉笙寒

    《環球時報》 2001年12月25日


牛津學者冷評911──經濟全球化與暴力全球化
敢於知道,開始罷!
按財富排位 康橋和牛津名列前茅
對抗美國同行 牛津康橋可能被迫私營化
牛津大學校長:世界一流大學要保持文理平衡
哈佛校長出狂言英國大學不服氣
牛津大學成立世界上首個因特網學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