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學者冷評911──經濟全球化與暴力全球化

秦思

    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福格森,在最近撰寫的《10年後看911》一文中説,911事件的意義和影響被普遍高估了。10年後再回頭看,人們會發現911事件不過是橫掃全球的政治混亂大潮所裹挾的一朵小浪花,是早已存在的世界四大發展趨勢所帶來的一個小插曲。

    趨勢一:國際恐怖主義蔓延

    911襲擊從方法上看並不新穎。自上世紀60年代巴勒斯坦人首創劫機手段,至今全球已發生500余起劫機事件。至於駕機撞擊目標並與其同歸於盡,也早有1944至1945年的3913名日本神風敢死隊成員駕機撞擊美軍目標的先例。

    就911襲擊的性質來看,也並不過於令人吃驚。國際重要城市成為恐怖襲擊目標已有數十年曆史,倫敦是最大受害者。相比之下,紐約一直未遭攻擊倒是令人稱奇。道理很簡單,如果經濟可以全球化,政治暴力為何不會全球化?

    事實上,正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使發動恐怖襲擊的條件和成本日益便利和經濟。今天在美國購買一支AK-47步槍僅需1400美元,相當於一台手提電腦的價錢。核彈頭的價格也大大下降,1945年一枚核彈頭的造價相當於今天的200億美元,設想一下,如果現在仍保持此天價,窮國巴基斯坦根本不會走上發展核武器的道路。

    其他一些恐怖襲擊武器如炭疽等生化武器,如今也是易製造、成本低。

    911的信號是,美本土已成為恐怖襲擊的主要目標。可以預料今後10年,防恐怖和反恐怖將成為美國人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安全執法人員、郵政人員、醫護人員等,也要像疲於奔命對付北愛共和軍的英國同仁一樣,陷入無盡的折磨和無奈。

    趨勢二:經濟衰退和石油危機走近

    全球經濟出現嚴重問題,早在911前已是不爭的事實。911本身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並不大,美國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道瓊斯指數在一年多時間裏,從11723點下降到1266點,而911事件後的幾個月來它僅下降了3%。

    經濟問題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全球化中的非全球化現象。今天,伴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是全球資本、勞工和産品市場的分割加劇。北美三國的貿易主要在北美進行,歐洲國家的貿易也主要在歐洲進行。1913年,國際直接投資資本中的63%流入發展中國家,而到了1996年,這個數字竟變成了28%。勞動力的流向也被扭曲,來自歐洲、亞洲的熟練技工和來自拉美的非熟練工人,浩浩蕩蕩流入美國,成為美國的勞動大軍。迄今的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國家間的不平等。上世紀60年代,世界人口中最富有的1/5與最窮的1/5比,收入差距是30倍,1998年時變成了74倍。1965年時,查德的每人平均産值是美的1/15,1990年變成了1/50。這種不平等和貧富差距的急劇擴大,顯然成為窮國對富國特別是超級富國美國的不滿情緒不斷增長的溫床。

    第二個表現是能源危機的走近。根據權威估計,世界石油産量將從2004年開始下降,其中,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的石油産量將急劇下滑。因此,如無重大技術突破,至2010年,世界石油供應將出現嚴重短缺。新的石油危機將給美國經濟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因為美國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中東石油儲量是世界的65%,北美僅為6%;中東國家石油産量佔世界總量的31%,消費量僅佔6%;北美國家的石油産量佔18%,但消費量高達30%;自1972年來,美國石油儲備下降了30%,能源消費卻上升了27%。

    今天,美享受著每桶20美元的石油低價,僅為1982年世界石油危機時的一半價錢。當時的危機是由中東國家政治上的動蕩(對以色列石油禁運、伊朗革命和兩伊戰爭)造成,問題是,誰也不能保證同樣的情形不會在中東再次出現。美石油進口量的12%來自沙特,然而有關沙特王室行將崩潰的話題已流行多時,人們發現,當今的沙特社會已出現越來越多的、與當時70年代伊朗王室崩潰前相似的症兆。目前的低油價對西方有利,但對沙特王室卻並非好事,它大大降低了其國庫收入,同時也大大刺激了沙特年輕一代對西方、對沙特王室的敵對情緒,使其對拉登及恐怖組織的信念和行為更加認同。

    趨勢三:美國由世界強權走向世界帝國

    1945年以來,美國通過各種全球經濟機構,利用經濟杠桿對其他國家間接施加影響。但1990年以後,美開始從間接帝國主義轉向直接帝國主義,即借聯合國和北約的名義,對別國內部事務進行直接干預。波黑和科索沃是兩個典型例子,兩地先後成為美軍事和經濟強權主導下的新型殖民地。正在進行的對阿富汗戰爭,也是此種帝國行為的繼續。

    美從大英帝國的殖民實踐中得到經驗,即利用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將自己的價值體系強加給落後國家。19世紀初,英帝國的産品出口在世界出口總量中僅佔8%,但它統治了1/4的世界人口和版圖。今天美國的出口總量佔世界的22%,而軍費僅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因而美推行帝國主義政策的空間還很大。

    趨勢四:多文化政治實體解體

    當代國際政治的主要問題不是不同文明間的衝突,而是多種族和多文化政治實體走向解體引發的衝突,是經濟整合和政治分解進程同步發展引發的衝突。1950年,非洲存在89個民族國家,到1995年分解成了192個國家。二戰後,世界上2/3的戰爭不是發生在國家間,而是發生在一國內部,是一國內部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為實現自我獨立,向一統國家發起挑戰的結果。從南斯拉伕到伊拉克再到阿富汗,美國面對的挑戰,是因內戰四分五裂的政治實體及其相關的政治和民族問題。

    

    《青年參考》 2001年12月21日

    


巴以磋商如何結束暴力衝突
印尼暴力衝突再起8人喪生
警惕“高等級家庭暴力”
美國:衣冠楚楚後的家庭虐待
印尼總統反對以暴制暴
英國種族騷亂為何愈演愈烈
全球化:中國的機遇和挑戰
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
經濟全球化和中國“三級兩跳”中的文化思考
“經濟全球化與中華文化走向”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中國向經濟大國邁進
恐怖襲擊籠罩美國
美國的反恐怖戰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