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暢遊盧森堡:為牛祈福

李春曉

    盧森堡大公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她的國土面積為2586.3平方千米,只相當於廣州總面積的1/3強;人口約40萬,還不及廣州總人口的一成。但是,經濟發達,在歐盟成員國中,她的國民每人平均收入最高,享有“歐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她給予我們的是寧靜、優雅、環保的第一印象。

    瀏覽市容,我們非常詫異地發現在古香古色的街道以及廣場、公園內,到處是牛的雕塑,幾乎十步八步便有一座。一條從建築物垂挂下來的布標語,用英語寫著:“ArtonCows”(意即:以牛為主題的藝術)。

    牛的塑像,色彩豐富、質感各異,表達不同的內涵與藝術構思。在一家熟肉店前的牛塑像,似是塑膠製成的,牛的軀體上塗抹著藍、黃、紅、橙等和諧寫意的大色塊,讓人有田園感。一家時裝店前,“牛”卻成了“模特兒”:一張“波斯地毯”被它的四蹄踏穿,而牢牢套在它的四條腿上,似要平地騰起。騎“牛”的是包著頭巾、披著彩色搭肩布的“波斯商人”,令人看了這雕塑,不禁聯想到童話裏的“飛毯”。這座別開生面的雕塑,引來不少遊人,兩個歐裔小女孩特地在此留影。還有一些塑像,在母牛乳房下安置了盛乳桶,好叫人們不忘母牛長期為人類提供乳汁的貢獻。另有一些“牛”,則全身皆甲。軀體是銀色的金屬,眼、耳、鼻、角、蹄則是金色的,嶙峋骨架,有棱有角,頗具凜然的武士風度。也有的“牛”仿佛是“財迷”,渾身貼滿了如同錢幣大小的金屬圓片,無數綠色圓片與銀色圓片組成了斑駁的不規則大色塊,就像牛皮上的花紋。金屬圓片映著太陽,熠熠生輝,“牛”也“身光頸靚”,甚為豪氣了。到了街心公園,在綠草坪旁,一隻石膏質感的白色“牛牯”,搶入眼簾。牛的造型非同一般,它倣如天使,在背上長著一雙張開的翅膀。

    欣賞之餘,我心中不禁浮起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何要立那麼多牛的塑像?”據我所知,盧森堡並非畜牧業為主的國家,倒是以金融業及鋼鐵生産聞名,那麼,為何把“牛”擺到那樣令人注目的社會位置?當我帶著滿腹疑問走進一家歷史悠久的中餐館“漢宮”用餐時,忍不住向熱情待客的老闆娘請教。“呵,牛的雕塑麼?那是最近的事。”她説,“是由盧森堡和荷蘭的藝術家們合力搞的,他們認為歐洲的‘瘋牛症’實在是一場災難,牛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應當為牛重塑美好的形像,對牛的功用也要提起人們的注意。因此,於今年4月7日、盧森堡新任大公(現代的“大公”並非世襲的)上任的翌日,便在節日似的氣氛中讓這批牛的雕塑亮相了。不少公司出了錢,並在雕塑上做自己的商品廣告,作為回報。”聽她談著,我隨即想到那四蹄踏“飛毯”、頗具時裝模特品味的“牛”,原來它除了為同類恢復名譽出力外,還為時裝店招攬生意呢!

    “牛”的新聞還沒有結束。我們繼續行程,到了德國南部的大都會慕尼黑時,又發現了“牛”。那是在古城區的一座教堂內院中,一頭黃牛的塑像,充滿憂鬱。它低著脖子,垂頭喪氣,似走不走,流露著悲哀與無奈。深啡色的底座刻了幾行德文和英文。英文寫的是:“TheSufferingofAnimals”(意即:動物的受難)。塑像旁的木板上,還有一段文字,敦促有關方面採取行動,遏止“瘋牛症”的蔓延。

    這一切,如此深刻地觸動了我,我不僅想到牛,還想到那些為牛呼籲的藝術家、為牛祈福的宗教界人士,想到他們博大仁愛的心。

    

    《羊城晚報》 2001年8月29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