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美國華人不當專職作家

曉荷

    又工作又寫作

    鄧瑞冰是移民美國近20年的華人,她花費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編纂了反映華人近百年奮鬥歷史的文獻著作《寂寞的辮子:被遺忘的勇敢中國人》,在2001全美圖書博覽會獲得多元化非小説散文文學圖書類獨立出版人獎,成為參加本次書展獲得該獎項的為數甚少的華裔作者之一。

    鄧瑞冰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普通銀行工作人員。寫書對她來説,除了缺錢,就是時間緊。為了寫作,她從1997年開始就放棄了幾乎所有週末休息時間,到過洛杉磯的幾十所圖書館,訪問了眾多的華人移民家庭。

    其實,在北美,像鄧瑞冰這樣的華裔作家還有很多,他們一邊上班,一邊寫作,基本沒有專職的作家,也就是説,那些被稱為“作家”的華人,在寫作之外,都從事著另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

    雖然北美沒有專職的華人作家,但是近年來,很多用英語寫作的華人作家已經進入了美國主流社會。他們用英語創作,反映的題材大多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通過寫人性的不同側面,闡述自己對中國社會的思考。他們的作品向西方再現了一個完全真實和多側面的中國,給更多的美國人獨立思考的空間,使美國老百姓不再隨著媒體的宣傳去認識中國,這不能不説是華人作家在北美社會起到的重要作用。而這些作家,在美國人人為金錢拼得死去活來的生活中,能夠保持一份執著的追求以及心靈的純凈,的確難能可貴。

    用英語寫作,打入主流社會

    在這些打入主流社會的作家群中,最有名的應當是哈金,他去年因寫作《等待》而獲得美國筆會和福克納基金會頒發的“美國筆會及福克納小説獎”,他也是首位獲得全美最高小説獎的華人作家。哈金是美國喬治亞州艾莫裏大學教寫作課程的教授,他的作品以中國山東為背景,描寫“文革”時期一位軍醫孔林徘徊在元配妻子與紅粉知己間的三角關係,以及親情、愛情與現實生活的衝突。由於受制于當時的社會環境,夫妻必須分居18年才可離婚,孔林與情人為此苦苦等待了漫長的18年,而妻子也因為對婚約的傳統信念而苦守著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

    寫作《被遺忘的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是生在美國的第三代華人,原來是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在當記者的過程中,她看到世界上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情況非常了解,而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卻比較陌生,於是萌發了寫書的想法。經過3年多的努力,完成了《被遺忘的南京大屠殺》。該書出版後,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獲得過多項文學獎項,她本人也因此,加入了美國最著名的華人名人組織———百人會。

    寫作華人移民家族史的傳記小説《在金山上》的作者鄺莉莎,曾經是博物館管理員,她是具有1/8或者更少中國血統的作家,她的作品通過100多年前華人“豬仔”被賣到美國,後來在美國紮根、發展的家族史,控訴了當時美國的殖民主義對中國勞工的剝削和迫害。她的作品是最早反映華人移民在美國生根、發展的歷史的,後來有根據她的小説舉辦的展覽,還有電視片。她的作品在美國社會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此外,還有華人作家用英語寫成的《上海,一個城市的沉浮》,表現了30年代舊上海的浮華以及東西文化經濟交流的頻繁。而《飄逝的紅領巾》則反映了一個小姑娘在“文革”中的遭遇。這些作家的作品可以説已經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可。在這些書出版之前,美國的一些著名發行商和主要媒體都為它們做了宣傳並代理了這些書的發行。

    寫的多是中國

    這些用英文寫作並獲得成功的作家,同用中文寫作的北美作家群比起來,確實幸運,但所佔比例實在太小了。在北美,大量的能夠稱得上是作家的華人,基本上是用中文寫作。他們以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生活為背景,反映生活的內容無所不包,寫作的形式以小説、詩歌、散文為主,所佔的市場並不算大,這些作家多為家庭婦女、退休老人、報社記者、教育工作者、打工族以及公司老闆等。這些人寫作的目的,除了想留一些文字給後人外,主要還是對美國這個完全不同的社會有太多的感悟、太多的經歷,勝利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使他們有一種創作的動力。但是,由於缺乏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寫作水準也非常有限,其中有些作品基本上是自我欣賞的産物。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的生活基本比較貧困,但他們甘守貧窮,棄而不捨進行寫作,非常令人感動。

    洛杉磯有個叫王玉梅的作家,在一家華人電臺當電話接線員,很少有人注意她。她每月工資就幾百美元,根本難以養活自己。然而,就是她戰勝了晚期癌症,寫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還成立了戰勝不治之症的快樂俱樂部,號召一些癌症患者共同起來,以樂觀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戰勝疾病。

    還有一個叫周愚的,在一家美國公司作夜間看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坐在值班室拿一張紙寫個沒完,人們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只有他自己沉醉在其中。還有一位作家叫廬威,是一個工商記者,每月要為報社完成1萬元的廣告定額,這個任務已經非常重了,但他每天都要抽出二到三個小時的時間用於寫作。他寫的《圓一個美國夢》訪問了近100位在北美的華人,在北美及中國大陸有一定影響。

    華人作家有點貧困

    由於北美華人作家反映的生活同台灣和大陸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他們同大陸及台灣的作家機構有很多的業務往來,他們自身也有相應的作家組織。

    據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洛杉磯分會會長陳春生介紹,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在全美有12個分會,會員有數百人,其中2/3來自台灣,1/3來自大陸和東南亞地區。作家協會出版有各種各樣的文學雜誌,還定期舉辦新書發表會、文學研討會,雖然參加的圈外人不多,但在社區裏顯得十分活躍。去年,洛杉磯分會還舉辦了世界華文作家代表大會,有來自世界40多個國家的華人作家參加了大會,還有中國作協和台灣的有關人士。同時,他們的作品也經常參加大陸和台灣的一些文學作品評比。但在洛杉磯分會的100多名會員中,只有王逢吉一人可以稱得上靠稿費養活自己。

    

    《環球時報》 (2001年09月14日第八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