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30年前蘇聯航太悲劇揭秘

馬駿

    30年前的6月30日,三位出色的前蘇聯宇航員杜博羅沃裏斯基、沃爾果夫和巴查耶夫為發展宇航事業,在太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30年後,俄羅斯《勞動報》記者果羅瓦切夫在標題為《致命的幾十秒》一文中,揭出了30年前悲劇的原因。他在文中寫道,如果當初的宇宙飛船設計師不過於自負的話,三位宇航員就不會因未穿宇航服而導致窒息死亡。

    上世紀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美在宇航事業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了在這場競爭中成為贏家,前蘇聯不斷加快宇宙飛船的設計,並增加發射頻率,而宇航員的安全問題卻往往被忽略或根本無暇顧及。為趕超美國人設計的兩座艙飛船,前蘇聯的設計師們緊急將原有的兩座艙“聯盟”號飛船改為了三個座艙。而杜博羅沃裏斯基和他的兩位戰友要“擠進”這個窄小的飛船,就只好放棄佔用很大空間的宇航服。這種做法立即遭到了包括前蘇聯空軍總司令助理卡馬寧將軍在內的許多人反對,但“聯盟”號的主設計師米申卻一再誇口説:“就算宇航員只穿內褲飛行也是一百個安全。”

    1971年6月6日,杜博羅沃裏斯基、沃爾果夫和巴查耶夫順利飛到了前蘇聯的“禮炮”號軌道空間站,並成了站上的第一批工作人員。6月30日,完成了長達3個多星期的工作後,三位宇航員進入“聯盟-11”運載飛船準備返回地球。剛開始時飛行一切正常,但就在飛船即將進入大氣層的一瞬間,座艙中與外界連接的通風安全閥忽然鬆開了。通常情況下,這個安全閥要等到飛船即將著陸時才會自動鬆開,以便使艙內與外界的氣壓相吻合,可此時飛船還未進入大氣層呢!

    氣壓閥鬆動後,飛船上的通氣小窗口快速地一開一合,飛船艙內的空氣也迅速地向太空中散去,飛船內的氣壓在20秒鐘內從900毫米汞柱一下子降到了500毫米汞柱,1分鐘之後氣壓表上的水銀柱低至170毫米!卡馬寧將軍在發表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在飛船出現漏氣現象4秒之後,杜博羅沃裏斯基每分鐘的吸氣次數就達到了48次,而正常人應為16次,也就是説,這時的杜博羅沃裏斯基幾乎進入了瀕死狀態。這樣的狀態只持續了不到半分鐘,可怕的死亡便降臨了。卡馬寧將軍説,宇航員們抵達地面後,醫生們採用了多種急救措施,對三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搶救,但卻回天乏力,終於沒能挽回他們的生命。醫生們在屍檢中發現,三位宇航員的瀕死症狀幾乎完全相同,他們都有腦溢血、肺部充血、耳鼓膜破損和血痰的跡象。而如果他們當時穿上了宇航服,這個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血的代價使此後的宇航事業吸取了一個重大的教訓。繼三位宇航員的悲劇發生後,歷史上再未出現過不穿宇航服乘坐宇宙飛船的做法。因此也可以這樣説,三位英雄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挽回了更多人的生命。

    《北京青年報》7月2日

    

相關新聞

俄全部解密衛國戰爭檔案

俄羅斯擬調整航太發展方向

工程師15年後曝“挑戰者”爆炸內幕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