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人的玉米情結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當地人對玉米有著深厚的感情。過去5000年來,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成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這離不開墨西哥人的勤勞與智慧。墨西哥人還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創造出了瑪雅和阿茲特克文明。墨西哥人常説:“我們創造了玉米,玉米同時也創造了我們,我們是玉米人”。

    4000年前的瑪雅時期,玉米在印第安人的培育下已經成為主要農作物和糧食來源。關於玉米的起源,在現代墨西哥土著民族中流傳著很多傳説。現代考古證實,玉米起源於一種生長在5000年前墨西哥米切肯州巴爾薩河流域的野生黍類,這種黍類變異性較強,經過墨西哥人數千年的培育,成為今天擁有數百品種的玉米。

    今天,玉米仍是墨西哥人的主食,墨西哥人每年消耗的糧食中近一半是玉米,而玉米則提供了墨西哥人日常生活中近一半的熱量。因此,玉米對於墨西哥人來説是“生命的源泉”,對於遠古時代農作物結構單一的印第安人來説更是如此。

    據拉美有關資料表明,玉米産量直接關係到文明的興衰,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瑪雅文明的滅亡。最近,美國科學家發現,瑪雅文明的滅亡與西元十世紀發生的一場大旱有關。當時瑪雅人的玉米生産完全依賴降雨和地表水源,他們依靠先進的水庫灌溉系統建成了大規模的玉米種植區,滿足數百萬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持續的大旱破壞了瑪雅社會賴以生存的農業基礎從而使該文明走向滅亡。

    正因為玉米與人類生存之間的這種互為依存的關係,古代墨西哥人圍繞玉米種植創立了很多以“祈福”為目的的文化習俗和宗教儀式,許多習俗一直保留至今。例如,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每年在玉米豐收的時候都要舉行玉米節,人們用玉米稈搭成神龕,上面擺滿了各種玉米,手提熏香圍著神龕唱歌,以感謝“玉米神”的恩賜;墨西哥南部米斯特卡人在播種前將雞血和甘蔗酒撒在玉米地中央,以此祈求好收成。

    神話傳説、民間習俗只體現了“玉米文化”的一個側面,玉米作為古代墨西哥人生活的核心,對其社會組織形式和生活習慣也産生了相當影響,這種影響被墨西哥人類學家稱作玉米的社會效應。例如,隨著古代瑪雅社會人口的增加,每個家庭的玉米種植面積也不斷增加,人手不夠的情況下,社區內家庭與家庭間相互協作,這種農業上的相互協作機制後來演變為土著社會的“徭役”,即社區內所有居民必須提供義務勞動,如修繕校舍、道路、水庫等。此外,印第安人的生活節律也完全以玉米為中心。例如,瑪雅人在史前時代制定了一部專門指導玉米種植的天文曆法,墨西哥南部的瑪雅人居住區仍在使用這種曆法。

    同其他地區的“酒文化”、“茶文化”一樣,墨西哥人種玉米久了自然也就醞釀出自己的“玉米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應該是“玉米烹飪文化”。墨西哥人除了將玉米煮熟食用外,還用玉米麵烹飪出花樣繁多的小吃和菜肴,例如墨西哥傳統小吃“塔哥”(玉米卷餅)、玉米粽子、玉米餃子等。據統計,用玉米製作的小吃和菜肴總數有605種之多,其中僅“塔哥”的吃法就有166種,墨西哥的男女老幼一日三餐少不了“塔哥”。因此,西方人把“塔哥”稱作墨西哥人的麵包。

    墨西哥人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玉米果實的利用上,他們還利用玉米皮、玉米稈等製成生動有趣的手工藝品。在墨西哥城的文化市場上,各種以玉米為材料的小玩具隨處可見。墨西哥人對玉米的熱愛幾乎滲透到了他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葉書宏)

    新華網2003年7月


賣玉米的印度男孩(圖)
墨西哥人愛吃“病”玉米
墨西哥玉米地“長”火山(圖)
非洲饑民不吃美國玉米(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