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上舞臺 百老彙戲劇長盛不衰(圖)

    


皇家大劇院門前的《悲慘世界》廣告。

     聖誕前夕,筆者來到百老彙。抬頭望去,各劇院的巨幅廣告鋪天蓋地,而且大多是新換上的。在時報廣場一個半價購買當天剩餘票的站點,數百人在寒流中排起了長龍。筆者和一位排隊購票的法國遊客交談,他説他專程前來觀看《悲慘世界》,因為這是雨果的名著,但他也知道百老彙是一個商業化的世界,如果美國人把它“糟蹋”得不成樣子,他也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不管你喜歡與否,百老彙就是這麼一個文化和商業的結合體。

    領導美國商業文化的潮流

    百老彙(Broadway),英文直譯為“寬街”,是紐約曼哈頓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道,早在1811年紐約市進行城市規劃前就已存在,其中心地帶是在42街時報廣場的附近,當時還只是一條商業街。資料顯示,百老彙歌舞劇起源於19世紀中葉,當時的百老彙就已成為美國戲劇藝術的中心,星羅棋佈的劇院如雨後春筍般在百老彙誕生。而到了20世紀20年代末期,百老彙歌舞藝術趨於鼎盛,據説當時這條大道上的劇院已經超過了80家。我們今天所指的百老彙,是位於41街至53街的38家劇院,它們都屬於美國劇院和製作人聯盟,劇院規模在500到1700個座位左右。除此之外,紐約大約還有20家所謂的“外百老彙劇院”和300多家“外外百老彙劇院”,這些劇院大多上演一些實驗性的前衛劇目,在實現年輕人戲劇理想的同時,也和百老彙的“商業氣息”分庭抗禮。

    美國藝術史專家稱,百老彙對於推動美國戲劇、音樂和歌舞表演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説好萊塢是美國電影的首都,百老彙就是美國戲劇的首都。不僅美國歷史上許多經典名作,如阿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現代“灰姑娘”傳奇《音樂之聲》等,都是在百老彙首演,而且許多好萊塢大腕級明星從這裡起步,如《音樂之聲》中的女主角朱麗亞—安德魯斯、玉女明星波姬小斯等。百老彙還培養了一批偉大的音樂家,其中最出名的無疑是英國作曲家韋伯,他創作的《貓》、《歌劇院幽靈》和《芝加哥》等音樂劇,堪稱是百老彙的傳世之作。

    百老彙的音樂劇上演了100多年,但觀眾依然興趣不減。人們説,去百老彙看演出,不管花多少錢,都是一種享受,它給人一種海市蜃樓和夢幻般的感覺。演出中常常運用高科技手段,無論在唱、做、表演、布景、燈光等方面均是最先進的。如著名的《西貢小姐》,連直升機都上了舞臺;目前極為賣座的美國本土音樂劇《獅子王》,舞臺上百獸奔騰……均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近年來,百老彙音樂劇的歌舞節奏越來越快,流行音樂的比重越來越大,劇中搞笑的噱頭往往成為吸引觀眾的“亮點”。

    同一劇目,在別處演比在百老彙收斂

    百老彙每一齣新劇都會有幾週的試演期,免費請各個階層的觀眾觀看提意見,等到真正上演時,已經是市場反應相當成熟的“商品”。然而,過度商業化的百老彙,有時也會為錢所困,尤其是在排演新劇的時候。30年前,排練一齣新戲只要投入10萬美元,而如今要想推出一齣各方面都比較“體面”的新戲,怎麼也要400萬美元,因此,票房前景就成了劇院老闆關注的惟一,否則,巨大的投入就有可能血本無歸。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嚴肅題材或藝術品位較高的劇本,往往不可能直接在百老彙主流劇院上演,而只能先到開銷較低的外百老彙去碰碰運氣,如果上座率得到充分保證,才有機會殺回百老彙,但這種情況也極為罕見。

    同一個劇目,在百老彙上演和在美國其他地方上演往往會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在別處演出,一般比較收斂;而在百老彙,就發揮得淋漓盡致。如《蝴蝶先生》在波士頓上演時不是很暴露,而在百老彙演就有裸體場面。

    紐約的“搖錢樹”

    從商業角度看,百老彙無疑是紐約的“搖錢樹”,它每年的票房總收入為12億美元,並帶動附近地區相關行業(餐館、酒吧、紀念品)的經濟收入達30億美元。每天晚上劇院開場前和散場後,往往是附近餐館、酒吧生意最火的時段,而中午的百老彙則顯得相對冷清。筆者曾多次在散場時試圖開車穿越百老彙,但每次都會遇上嚴重的交通堵塞。興高采烈的人們旁若無人地走在馬路中間,根本不理會身後的車輛,看見中意的館子,就走進去喝上幾杯,和友人交流一下對音樂劇的看法。百老彙的戲票一般都在50美元左右一張(前排票以及新戲另當別論),按照“老美”的收入標準,票價並不算貴,如果運氣好,還可以到時報廣場買到當天便宜的剩餘票。因此,説百老彙是大眾化的精神消費品,看來並不為過。

    《環球時報》 2003年1月2日


我在百老彙看演出(圖文)
票房神話:百老彙劇院區
外百老彙與外外百老彙
去看百老彙 去聽奧斯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