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雅賊”,什麼都敢往家拿  

    小偷像會隱身術

    法國一家修道院最近披露了一件怪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上千冊價值連城的古書先後不翼而飛。最令人不解的是,小偷簡直像會隱身術一樣,居然在裝有多架錄影機的修道院裏來去自如,不論警察怎麼嚴密把守也無濟於事。

    被盜的聖奧迪爾修道院是法國著名的古跡,興建於7世紀末,位於東部阿爾薩斯森林的聖奧迪爾山頂。修道院裏藏有價值上億法郎的珍貴古書,其中有些還是印刷術傳入歐洲前的絕版善本書和名人手繪書稿,具有極高的學術和收藏價值。為保護這些古書,修道院不但在重要位置安置了多架錄影機,還讓當地警方對院內的一切進行了24小時嚴密監視,修道院裏一直有警察巡邏,連遠處的屋頂上都有人用夜視望遠鏡監視。但是,小偷仿佛可以從天而降,照樣三天兩頭就來“光顧”一回,有時候只偷一本,興致所至時就會一下偷一大捆。

    這宗迷案引起當地警方的高度重視,一年多來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偵查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挖地三尺的搜查,一個警察發現,藏書室的一個書架上有塊木板可以彈開,露出一間久已不用的秘室,一條秘道從這個秘室一直通到修道院的停車房。警察終於明白了小偷的秘密,便在秘道裏面悄悄地裝上了一台隱形錄影機。今年5月19日,當小偷再次抱著幾大包古書從修道院溜出時,終於被警方當場抓獲。

    這個“神通廣大”的盜書賊並不像是偵探小説裏描寫的江洋大盜,而是一個具有高學歷的“雅賊”。此人現年32歲,單身,住在離斯特拉斯堡不遠的一個小城。

    據“雅賊”交待,他從2000年8月便開始潛入修道院偷書,到被捕時,他已經將藏書室1/3的藏書“搬”回了家,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史書和理論書。“雅賊”最早是通過盜取藏書室的大門鑰匙作案的,修道院為此更換了3次藏書室的門鎖。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圖書館裏讀書時發現,古書中記載了這條秘道。經過搜尋,他果然在修道院附近的停車房裏發現了被精心掩藏起來的密道。此後,他多次通過這個密道進入藏書室,將那裏的書一批批偷了出來。警察隨後在他的家中發現了所有被盜古書,這些書保存完好,毫發無損,也沒有一本書被賣掉。

    法國盛産“雅賊”

    法國的藝術品多,“雅賊”也特別多。難怪有人説,法國的藝術史同時也是一部“藝術品盜竊史”。就在聖奧迪爾修道院一案水落石出前不久,法國警方偵破了另一宗價值14億美元的藝術品盜竊案。案犯斯蒂芬佈雷韋爾是個相貌英俊的法國青年,多年以來他在歐洲各國一邊旅遊一邊打工,一有空就去各地的美術館,把看中的作品藏在衣服裏偷偷帶走。可惜的是,這個“雅賊”的媽媽卻不懂得珍愛藝術品,在兒子被捕之後,她把這些價值連城的名畫割碎,丟進了附近的運河裏。

    據統計,法國1994年丟失的藝術品達6718件,1996年達5453件,1997年達5569件。法國許多知名的博物館都曾留下了“雅賊”的足跡,尤其是畢加索、莫奈、達芬奇等世界藝術巨匠的作品,更是“雅賊”的主攻目標。

    無價之寶頻頻被盜,在全歐洲引起很大轟動,許多藝術品收藏者都加強了防範措施,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但是,再嚴密的防範也總有漏洞存在。從1970年後,世界上幾乎每年都有藝術品被盜,而法國又是“重災區”。

    為打擊盜竊藝術品犯罪,法國1975年設立了“打擊藝術品走私總局”,還在1995年建立了一部法國藝術品的全套資料庫,收藏了所有被盜藝術品的圖片、照片和文字資料,大大地提高了偵破工作的效率。

    “雅賊”偷竊不為賣錢

    據打擊藝術品走私總局負責人介紹,他們捕獲的“雅賊”有70%都在40歲以下。這些人既不是江洋大盜,也不是街上的小混混,而是一群藝術的愛好者。他們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知識水準高。以聖奧迪爾修道院的案犯為例,此人不僅精通拉丁文,具有工程師資格,而且對藝術史和藝術品鑒賞頗有研究。修道院院長多尼奧神父曾指著藏書室墻上的一個個空洞對警方説,盜書賊的目標非常明確,主要衝著印刷技術産生前的一些手寫作品而來,這説明他對這批古書非常了解。年僅31歲的斯蒂芬佈雷韋爾也專修了5年藝術史。他的母親稱,斯蒂芬非常喜歡17、18世紀的油畫,很多油畫作品只要在他眼前一過,他便知道是哪個時期的。

    二是不以金錢為目的。負責審理聖奧迪爾修道院一案的馬德蘭西蒙賽羅大法官説,儘管被盜古書價值連城,但小偷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錢,因為他並沒有將“贓物”賣掉,而是精心收藏起來。多尼奧神父説,那個小偷沒有意識到他所造成的損失。他在被捕後還曾打電話向修道院致歉,並請求神父原諒他的過錯。而斯蒂芬佈雷韋爾也只偷自己喜歡的藝術品,並且從未打算將它們出售,只是藏在自己的臥室裏偷偷欣賞。

    三是手段高明。同聖奧迪爾修道院的作案者一樣,很多“雅賊”的偷竊技巧相當高明,他們總能找到監視系統的漏洞。正如法國的一位檢察官所説,“雅賊”們在研究藝術史的同時也在從歷史上的藝術品盜竊案中“吸取經驗”。隨著資訊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樑上君子”不用“上樑”即可囊中取物。

    《環球時報》 2002年6月7日


歐洲小偷真可氣
佛羅倫薩的叫賣聲與威尼斯的竊賊
在義大利遭遇小偷
美國人沒事“偷”著樂
小偷頻頻光顧英國首相府
笨小偷從地下管道入室搶劫
美國:小偷乘機倡狂盜車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