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巴格達街頭(圖文)

    與美英戰機“擦肩而過”

    坐在飛往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飛機上,我的心一直懸著。飛機進入伊領空後,沿著美英劃定的北緯36度“禁飛線”飛行。我的心立刻又提到了嗓子眼,生怕飛行員打個盹兒,飛偏了航線,被美英戰機看到。

    1月21日下午4時30分,記者乘坐的約旦皇家航空公司RJ1810航班A310客機平穩地降落在巴格達薩達姆國際機場。在飛機滑行時,記者環顧機場,只見到處雜草叢生,兩三架客機百無聊賴地停在遠處。飛機與機場的衛星廳還有好長一段路,可地勤人員不讓我們上在此等候多時的大巴士,而是帶著我們步行走上機場衛星廳的旋梯。我們正感到奇怪,突然看到衛星廳走廊的地毯上寫著“打倒美國”幾個紅色大字,不踩就沒法過去。沒走幾步,前面又是好幾個。

    我們的緊張心情頓時煙消雲散。巴格達機場規模壯觀,設備也較為整潔,但此時只有我們一班飛機,又沒坐滿,所以行李很快就出來了。記者拿的是外交護照,所以一路綠燈,行李也得以免檢。但跟記者同機而來的其他旅客可就慘了,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穿著整齊的警官們翻箱倒櫃,忙著進行例行檢查。

    當天晚上,記者在房間中收看電視新聞,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播音員宣佈:“罪惡的美英飛機今天下午再次襲擊了我軍事基地,後被我防空炮火擊退。這是美英戰機自1998年12月17日以來對我國的第36529架次入侵。”原來,美英飛機進攻的時候,我們就在伊拉克上空飛行。

    乘飛機前往巴格達在以前是一種奢望。自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以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伊拉克保持空中聯絡。10年來,幾乎所有進出伊拉克的人都得通過約旦或後來開通的伊拉克—敘利亞陸路通道,坐一天的汽車,行1000公里的路。但2000年11月25日,約旦皇家航空公司第一次正式開通了約旦首都安曼至巴格達的商業航班。緊隨其後,埃及和敘利亞也陸續開通直飛巴格達的航線。不過,許多旅客仍寧願選擇艱苦的陸路,也不願乘飛機,因為不遠處美英戰機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呢!

    逛逛巴格達

    1998年春,我曾短期造訪伊拉克。那時的巴格達,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新聞部等數百處重要設施嚴重受創,道路、橋梁甚至醫院等部分民用設施也未能倖免。而現在,巴格達已經沒了戰爭的痕跡。在夜幕中,巴格達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穿插于綠樹叢林中;街道寬闊整潔,幢幢別墅錯落有致。近幾年,為解決農業問題,伊拉克修建了包括“薩達姆河”在內的七八條運河,還在底格裏斯河上修建了長5480米的“領袖雙層橋”。原高112米的“薩達姆”電視塔曾被美軍夷為平地,但伊拉克人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建起一座高210米的新塔,還在塔頂開設了旋轉餐廳。

    入夜,橫穿巴格達市中心的底格裏斯河畔燈火通明,10多座大橋把河兩岸連成一體。市區的飯店、咖啡館、影劇院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街道兩邊,康佳和LG的廣告格外醒目。商店裏有來自中國的影碟機、澳大利亞的大米、美國“肯特”牌香煙以及德國的洗衣機,應有盡有。記者還驚奇地發現,街道上有不少來自中國的“解放”牌雙層公交車,偶爾也能看到新款“賓士”、“寶馬”和“雪弗萊”轎車。一名商人十分得意地對記者説:“巴格達什麼都有,就是沒錢。我很喜歡中國,經常到上海和廣州。我在中國花20美元進口影碟機,到巴格達能賣80美元,去掉20美元的關稅和運費,我還是賺大頭。”

    到達巴格達的當晚,記者同一位朋友在一家不錯的阿拉伯餐廳用餐,兩個人用8美元吃了一桌子的飯菜,感覺很舒坦。這家餐廳裝修考究,裏面幾乎坐滿了人,而且多數是當地人。這可真讓記者吃驚不小。半年前,記者在同樣受封鎖制裁的巴勒斯坦加沙一家餐廳吃飯,整個晚上,餐廳內只有我們4名中國人,而幾條小破魚居然賣到80美元。

    在第二天的陽光下,記者才發現,巴格達經過一夜的喧鬧,終於顯現出疲憊的樣子:許多建築已顯得很破舊,老舊汽車很多,沿街乞討者有增無減。在當年扣押西方記者的拉希德飯店內,連一名遊客也沒有,可大堂經理卻硬説入住率已達到80%。拉希德飯店在巴格達最有名。1993年3月,一顆美國炸彈炸掉了飯店的前廳,有趣的是,卻沒有炸掉飯店入口處地板上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齜牙咧嘴的頭像。

    伊拉克朋友告訴我,目前,根據石油換食品協議,伊拉克公民每月可以領取9公斤麵粉、25公斤大米、1公斤油、250克茶葉、150克鹽、1升洗衣粉、2塊肥皂、250克牛奶(嬰兒另加6袋奶粉)。收費70第納爾(約合30美分)。這些基本上可以維持溫飽。但伊拉克人的工資很低,一般職員的月工資僅有1萬第納爾左右,相當於5美元。市場上1公斤牛肉賣3500第納爾左右,所以,很多人根本吃不起肉。

    薩達姆頻頻露面

    記者在巴格達的最大體會是薩達姆總統無處不在。巴格達有許多總統府邸;大街上“薩達姆萬歲!”的口號隨處可見;電視節目中隨時播報總統的最新指示,電視臺播放完《古蘭經》經文後的祈禱詞也出自薩達姆之口;報紙上天天都有最高領袖的語錄和讚揚總統的詩篇;總統體察民情和指揮戰鬥的錄影被製成音樂電視片;在廣場、政府辦公室甚至普通人家中,薩達姆的畫像、雕像是不可缺少的。記者發現,薩達姆的許多語錄被特別安置在不同的場合,比如,“團結就是力量,分裂就會削弱”的語錄牌被豎在最繁華的馬路上;“秩序從馬路上開始,交警貢獻最大”的語錄牌放在交通崗亭下;“伊拉克是全體國民的,保護她的安全和主權是大家的責任”的語錄牌在廣場上隨處可見。如今,伊拉克人對“驕傲自滿會造成頭腦不清”、“筆和劍同樣鋒利”、“收割多於播種、消費多於生産的民族沒有發展前途”等語錄已經能倒背如流。

    伊拉克受國際制裁12年了,人民生活極為困難,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認為,薩達姆是不可替代的民族英雄。幾天前,伊朗釋放了3批682名伊拉克戰俘。他們回到祖國的第一件事,就是手捧薩達姆總統的畫像痛哭流涕,盛讚總統的英明偉大。

    最近,隨著美國對伊拉克發出戰爭警告,薩達姆幾乎天天在媒體上露面,頻頻主持各種會議,接見各國政要。1月28日,伊拉克《共和國報》等媒體報道稱,薩達姆總統主持2002年第三次內閣會議時再次強調,堅決支援巴勒斯坦人反抗以色列的自殺性進攻,譴責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譴責美國對阿富汗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他指責阿拉伯國家對被關押在關塔那摩美軍基地的阿拉伯戰俘漠不關心,“還不如美國的媒體和英國政府”。此前,薩達姆曾莊嚴地宣佈:“伊拉克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能看美國大片

    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被炸毀的有30座博物館、圖書館和影劇院,3800所中小學、22所大專院校,所有電臺、電視臺和近百處文物古跡。海灣戰爭後,12年的國際制裁使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目前,巴格達沒有一部手機,甚至連程式控制電話也沒有,通信十分困難。擁有600多萬人口的巴格達目前只有8家電影院和3家劇院在慘澹經營。10年前,伊拉克每年可以生産10部影片,而最近10年一部也沒有生産,原因是沒有錢買膠片和設備。

    但薩達姆總統最近推出了兩本小説,目的就是希望人們別忘記發展文化事業。伊拉克一位喜劇導演向記者透露,薩達姆總統的小説《國王與扎比巴》已經改編成話劇,正在排練,預計10天后就能在國家劇院公演。他熱情地邀請記者屆時“光臨指導”。

    記者還發現,伊拉克並不封閉保守。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許多反伊拉克國家的媒體都被允許在巴格達設立常駐記者站。儘管伊拉克人恨美國,但他們並不反對美國文化。巴格達電視臺有3個頻道經常播放美國影片。最受伊拉克青年人歡迎的“青年臺”幾乎天天播放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影視節目。該臺的董事長就是薩達姆總統的長子烏代。報紙也很開放,版面上經常是這邊公佈薩達姆總統抨擊美國的消息,那邊卻在宣傳好萊塢又推出了什麼巨片。此外,報紙上經常引用美聯社、法新社等西方通訊社的消息,關於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消息也經常見諸報端。烏代任董事長的《巴比倫報》甚至經常發錶帶有反政府色彩的文章。

    在音像商店裏,西方的影碟多的是,但大多數是盜版的。記者在一家音像店裏看到,最新的西方電影《哈利波特》的影碟已經大量銷售,甚至連色情影碟也堂而皇之地擺在貨架上。我問小店老闆怕不怕被警察發現。他説:“沒事,有錢就好使。”

    悄悄進行抗戰準備

    在巴格達,人們最關心的還是到底打不打仗。我與一位朋友在大街上做了一次民意測驗,對像是10名不同身份的人,問題是“會不會發生戰爭”。結果,有5人認為,今年美國肯定要打擊伊拉克;有3人説這取決於國際局勢的發展;另外兩人則認為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大。但他們都答非所問地説了一句話:“習慣了,怕也沒用。”在一家餐館裏,我問一位小夥子:“一旦美國士兵出現在你眼前,你會怎麼辦?”他堅定地説:“我會對他們非常不客氣。”旁邊有兩名在巴格達讀書的約旦人,他們説:“戰爭打起來我們也不會跑回去,我們要留下來與伊拉克弟兄共同反抗。”

    但大多數伊拉克人並不希望發生戰爭。伊拉克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説:“我很擔心會打仗,因為美軍不是轟炸軍事目標,而是炸民用設施。伊拉克有176座橋梁被他們炸毀了,受罪的總是老百姓。我愛人今年才51歲就去世了。是貧鈾彈害了她。”一位共和國衛隊的軍官則對我説:“我相信美國會來的,但我不怕,我參加過艱苦的戰鬥,我會跟美國兵死拼的。”

    記者感到,伊拉克人不怕戰爭,但正在為戰爭做準備。最近一段時間,在巴格達經常可以看到運送坦克和裝甲車的火車頻繁調動,重要的政府部門和交通要塞甚至橋頭都有手持短槍的士兵把守;成年人每天下午3時工作結束後都要接受軍事訓練;將重要的機械設備進行了轉移,為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有消息説,一旦戰爭爆發,薩達姆遇到不測,伊拉克最高領導層的第二梯隊已經安排妥當。此前,薩達姆總統已宣佈,軍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1月26日,薩達姆再次接見軍工生産部長和部分軍工生産專家時指出:“對於伊拉克人來説,沒有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不僅要做別人能做的事,而且我們會比他們幹得更好。”

    現在,儘管人心惶惶,但戰爭畢竟還沒爆發,最起碼,今夜的巴格達依舊風平浪靜。

     《環球時報》2002年1月31日


英國媒體稱美國計劃在8周內推翻伊總統薩達姆
外媒報道:美國今年五月進攻伊拉克
海灣宿敵伊拉克伊朗要聯手抗美?
伊拉克駁斥布希關於伊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指控
俄羅斯稱會在伊美對峙時向伊提供“重要支援”
巴格達爆發反以遊行示威
美國防部副部長:下一步不會打擊伊拉克
《紐約時報》建議:美國若打伊拉克切記速戰速決
薩達姆聖誕夜講話稱英美把世界拖入災難
薩達姆稱伊拉克有能力自衛
伊拉克“烈士日”(圖)
74%美國人贊成打伊拉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