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龍“再也不去演電影”

    最近,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法國電影明星阿蘭德龍,主演了一部描寫偵探生活的電視劇,在法國電視一台播放後,引起不小的轟動。據統計,這部歐洲幾家電視臺聯合投資1000萬歐元的電視劇,上集有1200萬人收看,下集有800萬人收看。這個數字對一個已經有點過時的“前著名演員”來説是非常喜人的。

    不過,引起媒體關注的並非電視劇本身,而是阿蘭德龍在該劇播放前的一席談話。他語調激昂地説:“我再也不去演電影!電影藝術已經面臨死亡!在新世紀,只有電視才是真正有前途的藝術。”

    電影藝術是否真如阿蘭德龍所説面臨滅頂之災呢?至少在法國,可能有些言過其實。電影的誕生首先是法國人的功勞,之後的數次電影藝術革命,也都要給法國人記功。直至現在,電影仍是法國人最主要的娛樂節目之一。每年一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是全世界電影界人士渴望一展身手的盛會,更不用説法國每年還要舉辦各類名目繁多的電影節。2001年,法國影片的生産比前一年增長20%。法國電影的觀眾構成中,只有41%是法國人,另外59%在國外,可見其在國際市場的成績也是相當不錯的。2001年度法語片在國外達到最高入場數,超過1999年創下的2600萬人次的紀錄。與過去相比,法國製作的大型影片主題更加多樣化,內容更趨國際化,甚至法國出産的幾部英語片也大獲成功。

    但是,阿蘭德龍“再也不去演電影”的決心看來是真的。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娛樂刊物《電視七日》一位資深記者對此的解釋是:一個現在主要是商人身份、政治上右傾的前著名演員,在今天的法國電影圈,恐怕根本找不到有人為他投資或請他出山。

    這位記者所談到的法國電影人政治上日趨“向左”的傾向,是20多年來引人注目的現實。80年代初法國社會黨上臺後,為了法國電影業的發展可謂不遺餘力,實施了一系列扶植“民族電影藝術”的措施,如對法國電影實行財政補貼和對國産片市場實行保護,對進口影片實行審查和配額制度等。法國在這方面的法制法規也逐漸成熟。在某些人看來,這些措施鼓勵了左派藝術家圈子內的相互競爭,但卻日益成為政治上右傾的藝術家們發展事業的障礙。

    法國電影業發展的隱憂還在於,近年來,最負盛名的戛納電影節的代表性越來越有限,其商業氣息越來越濃,正招致廣泛的批評,世界上片酬最高的演員和最有實力的製片人已很少光顧。另外,電影人才的流失也是一個話題。目前很多法國演員都以進軍好萊塢作為獲得國際承認的標誌。還有,電影以外的一些因素,也影響電影從業人員在法國的前途。被認為是法國新一代導演的代表人物、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他對法國電影的批評就不在電影本身,他瞄準的是法國的稅收制度。他認為自己的事業在法國受到高賦稅的嚴重威脅。

    《光明日報》 2002年1月24日


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佳 三部華語片入選
2002年最值得期待的10部國外電影
通緝犯主演伊朗電影賣座 是否引渡讓美國頭疼
好萊塢眾巨星新年紛紛推新作
《花眼》的另外一種可能:病得不輕
《指環王》勇奪美國電影學會最佳影片獎(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