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治外交走向經濟外交(下)
——入世後的中國

    從長遠來看,中國將發展成為“世界工場”。入世後,中國的産業結構改革將不斷推進,中國的産業在這一過程中將日益強大。在電子産業領域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産基地。在家電和日用品領域,中國的産品將席捲全世界,給世界各國帶來一場價格革命,從而樹立起“中國本位制”。

    長期以來,中日兩國圍繞歷史認識問題、李登輝訪日等政治問題雖然摩擦不斷,但可以預見今後兩國間的經濟摩擦將會增多。中日關係的重心很可能從政治外交轉向經濟外交。

     中國本位制

    去年,世界各國面向中國的直接投資比前年增長了51%。這種增長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中國即將加入WTO這一現實的。預計今年的增長率也將達到30~40%。面對這種狀況,不由令人感到全世界面向亞洲的直接投資似乎都被中國一國所盡佔了。實際上,日本的企業也在重新審視對東盟各國的投資,轉而瞄準中國市場的企業正在增加。

    中國一旦正式加入WTO,將嚴格按照規則行事,世界各國也能夠放心進入中國市場。今後十年裏,如同磁石吸鐵一般,全世界的直接投資將會匯聚中國。入世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吸引力。

    就現狀來説,在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産品領域,中國憑藉巨大的國內市場為依託,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産國,佔據了全世界産量的二至三成。在IT領域,中國在個人電腦、印表機、行動電話等産品上也是全球屈指可數的生産大國,出口正在迅速增長。有觀點認為,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在電子領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産基地。除此之外,中國也是鋼鐵、水泥、化肥的全世界第一大生産國。近年來,由於原材料産業的直接投資的增長,在這些領域,中國的供給能力及産品品質正在提高。

    這兒所指的供給能力並不僅僅面向國內市場,也面向國際市場。在電子産業領域,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場”,全世界電子産品的五至六成産自亞洲。但是,即使是在亞洲,從全世界的直接投資向中國集中的趨勢來看,在不久的將來,生産基地也將從東盟各國轉移到中國,中國很可能成為全世界的出口基地。中國不僅是“市場”,同時也是“供應者”。

    設在北京中關村的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電腦生産廠商。原來它不過是一家美國電腦廠商的代理商,從1993年起開始生産和銷售自己的品牌電腦。1996年超過IBM、康柏、惠普等國際知名品牌,聯想佔據了國內品牌電腦市場的第一把交椅,2001年第一季度的國內市場的份額更是達到了30.2%。而位居第二的方正只佔9.8%,第三位的IBM只有4.7%的份額。從市場份額的變化來看,96年為6.9%,去年為28.9%,再到2001年初的30.2%,上升速度可謂驚人。

    聯想集團的長處在於産品品質的不斷提高,價格具有競爭力(比其他品牌便宜1000元左右),售後服務完善。在售後服務方面,只要接到維修電話,服務人員在兩小時之內就能趕到現場。而外國品牌的售後服務一般要到一天之後。而且聯想的工資水準也很高,25歲左右的員工月收入可達到1萬元人民幣,是北京外資企業員工收入的2至3倍。中國年輕人的就業第一希望多為聯想集團,因此聯想齊集了許多優秀人才。在如此高工資下,價格還具有競爭力,這正説明瞭生産成本的低廉。

    聯想以價格競爭力為武器,下一步瞄準了國際市場。當然,如同在國內市場一樣,僅憑服務就想在國際市場也佔據優勢地位是比較困難的,要想在國際市場立足還有賴於品質和價格競爭力的提高。

    中國産品的低成本已經給國際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不僅在服裝領域,在電子領域,價格也在向中國的水準靠近。成為“世界工場”的中國的供給能力在全世界掀起了“價格破壞”的波瀾。在世界範圍內,價格向最低位的中國水準靠攏這一傾向正在形成。各國企業已經不能自由設定産品價格,必須要參照中國製造的産品價格。可以説,現在的許多工業産品正在走向“中國本位制”。

    

    日本經濟要加油

    在中日關係方面,可以發現重心正在從政治外交轉向經濟外交。

    隨著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增強,其巨大的供給能力引發了多起中日間的貿易摩擦。今年以來,中日間圍繞農産品的緊急進口限制問題爭執不下。今後,隨著中日間在工業領域競爭力上的逆轉,日本還有可能實施緊急進口限制。20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的發展導致了日美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同樣的情況將在中日間産生。

    現在,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教科書問題、台灣李登輝訪日等政治問題仍是中日間摩擦産生的主要原因。但在不遠的將來,預計經濟領域的摩擦將會增多。中日關係正在從政治外交轉向經濟外交。

    日本必須注意中國的變化,日本正面臨著被中國趕超的危險。對整個亞洲而言,10年來經濟停滯的日本正在失去曾經有過的受人尊敬。

    筆者在中國時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今後中國最需要的是IT和銀行等服務業,日本在直接投資方面能給中國提供些什麼?”在IT和銀行業方面,美國擁有比較優勢,日本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加入WTO後,中國期待的是歐美的外資,而並非日本。即使日本想進入中國,也缺乏競爭力。在這一問題的背後,可以説包含著“沒有日本,中國一樣能行”的意味,這給日本敲響了警鐘。、

    在製造業的時代,日本的直接投資對中國工業化和經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入世後中國所需要的IT和銀行業方面,日本卻毫無競爭力。而且,日本的ODA(政府開發援助)也早已過了全盛期。

    日本經濟的新生是一項緊要的課題。日本經濟如果再不復蘇,中國將不再需要日本。亞洲各國也是一樣。在日本和中國經濟相互依存的時期,亞洲經濟是穩定的。如果中日間的經濟依存關係減弱,亞洲的經濟穩定將有可能被攪亂。為了亞洲的穩定,日本經濟加油!

    

    日本《Economy Society Policy》2001年10月刊

    


龍永圖:入世後最大的風險是對遊戲規則的無知
朱鎔基總理:“入世後我最擔心的是農業”
從政治外交走向經濟外交(上)
--入世後的中國
入世後的十大利與弊
應對“入世”先要讀懂“遊戲”規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