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銀行放眼全球

    在中國所有的銀行當中,中國銀行的業務覆蓋面是最廣的,甚至在尚比亞和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都設有中國銀行的分行。同時,就資産實力來説,中國銀行也是中國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十八的大型銀行。

    可是,除去機構龐大這一特徵不看,中國銀行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一個世界性的銀行。實際上,中國銀行幾乎所有的交易都直接或間接的與國內業務相關聯:它的經營管理、運作方式,仍然保留著社會主義制度下國有金融機構的主要特徵。

    然而就在不久前,中國銀行的行長劉明康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已經初步成形的計劃,中國銀行的經營現狀將會有巨大的調整——由過去的商務性銀行個體轉變為一個羽翼豐滿的世界級招商銀行,同時強化中國銀行香港分部的運作職能,使其成為中國銀行向全亞洲拓展業務的最理想的跳板。

    改革計劃正意味著中國銀行的資金動作總部將由北京轉到香港,以便在給銀行的海外業務拓展提供資金援助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如果可能的話,中國銀行還將任命一批資深的外國專家作為銀行的獨立董事會成員。“如果一切進展順利的話”,劉明康表示,“五年之內,中國銀行半數以上的資産將會是海外資産。更重要的是,那樣一來,中國銀行便已在中國入世以後將帶來的激烈國際競爭之中佔據了有利的位置。這使我們有信心讓中國銀行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分析家們同時也看到,中國銀行的改革計劃中也包含著很大的風險:如同許多其他的國內銀行一樣,中國銀行從技術上講是不具備足夠的支進付能力的。另外,在它的風險經營方面也還存在著許多漏洞。一般來説,這樣的情況會妨礙銀行做出大規模的域外擴展行為。

    但是,若依照中國國企改革過程中産生的奇怪邏輯:將企業的資産及運作機構向海外轉移往往成為企業從混亂的國內經營困境中脫身的唯一方法;中國銀行將其事業在國外重組,發行改造之後再引回國內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曾經于1998年至1999年間,作為中國中央銀行的副總裁,協助中國度過了亞洲金融危機最關鍵時期的劉明康自信地告訴筆者:“中國銀行在國際範圍內的影響力增加將會對我們的國內事務産生不可估量的良性效用。”

    儘管分析家們警告説,中國銀行有可能在資金運作上過分重視國際市場以致于會錯過某些解決國內問題的大好時機,他們還是普遍贊同中國銀行的轉型計劃。同時,分析家們也指出,中國銀行在競爭高度激烈的香港地區業績驕人,如果它在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也能取得相當的戰績,積累更多的經驗,增強實力,會極大地推動中國銀行國內經營體制的轉型。

    約翰霍布森是亞洲銀行的專業分析員,在他看來,中國銀行是否能夠成功地轉變為一個真正意義的世界性銀行還值得懷疑,但它的國際競爭力會由於改革而迅速增強卻是顯著的事實。的確,一旦中國銀行實現成功轉型,其必將成為中國企業奮力跳出舊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陰影,參與到激烈的國際競爭之中並有所作為的過程中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是否能夠承受中國入世以後國際競爭的衝擊,是否會被潮水湧來的外國競爭戰略所吞沒,是中國企業家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如果劉明康的計劃成功了,中國銀行在衝擊來臨之前便已準備就緒,只等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了。

    中國的業內分析員查爾斯譚表示:“一旦中國在建設一個世界級的銀行,那麼最有可能成為這一選擇的便是中國銀行。”

    中國銀行于1921年在歷史悠久的大清銀行的基礎上建立。一直被用來維持瀕臨崩潰的大清王朝財政的大清銀行實際上是清政府的中央銀行。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銀行被共産黨人接收,隨即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外貿交易和外匯兌換的專門銀行。自從1998年中國開始實行經濟的對外開放,中國銀行的海外支行已經由當時的24個增加到了現在的70多個。

    和中國另外三個主要銀行一樣,中國銀行也陷入了困境。共計19.8萬名員工以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1.4萬個事務所使中國銀行的非營利性開支與利潤的比率要比國內一般的集資商業銀行高出1/3。有數據表明,1999年中國銀行的1254萬億人民幣的國內貨款中有15%是無法履行的死賬。在那樣的情況下,帶著徹底改變中國銀行面貌的劉明康走馬上任。

    在大陸的銀行界,曾經獲得過倫敦大學MBA學位的劉明康以其熱衷改革而聞名。他一直提倡銀行應該清除呆賬壞賬,減少沒有收益的貸款。同時,劉明康還著手進行一項在中國尚無先例的計劃,將中國銀行的年度貸款、存款情況公開。用他的話説:“我們必須得對所有的人誠實,其中包括投資者、用戶、存款人以及監督者。這既是做人的原則,也是經營好一個銀行的哲學。”撇開做人哲學不談,劉明康正寄望于中國銀行的海外版圖擴大可以激活銀行的國內機構。中國入世之後將大大促進對華貿易和投資,這既給中國銀行帶來了大量的機會,同時也伴隨著殘酷的國際競爭。對中國銀行而言,單是保持中國銀行對中國進出口貿易資金保障的優勢地位就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更重要的是,中國銀行向海外的發展意味著它將會進入一些本不具有優勢地位的經營領域,如個人業務、信用卡業務以及保險。“我們需要一個有力的全球戰略以確保實現全面的增長。”

    香港是中國銀行發展其海外事業的核心。多年以來,中國銀行香港分部在香港得以生存依靠的並不是優良的服務,而是一批具有愛國熱情的老顧客的忠實惠顧。但自80年代中期以來,該機構由於被移植入了一些當地成功銀行的經營經驗,其運作狀況也達到了專業水準。

    1999年,中國銀行香港分部以及其另外11個姊妹銀行,創造了中國銀行年利潤的80%左右。這一數字充分地説明瞭中國銀行香港分部的重要性以及其成效。

    然而,中國銀行內部的佼佼者——香港分部和香港當地的另外一些銀行相比,卻僅僅是小巫見大巫。中國銀行集團在香港和澳門擁有11所姊妹銀行、400個事務所以及1.8萬名員工,但是這一龐大的機構效率卻相當低下,據CSFB的招告,中國銀行香港分部去年的剩餘凈利潤率僅為1.66%,這個數字雖然比整個中國銀行的1.06%還略高一些,但和大多數其他的香港銀行創下的2.5%相比,就顯得遜色。

    專家們估計説,中國銀行香港分部賬中有高達60億美元的貸款是無效的,絕大部分壞死貸款的對像是大陸的企業或個人。這個數額佔到了中國銀行香港分行貸款總額的15%,比去年年底的相關數字高出了一倍。

    要將中國銀行的分部建設成為一家世界級的銀行機構,應該首先進行裁員並將原有的11個姊妹銀行合併為一個強有力的實體,然後逐漸參與到香港的信用業務以其他各項服務性業務領域中去。

    最近,中國銀行在馬尼拉等開設了分行,同時還開始了與印尼有關部門的談判,欲重開被印尼前總統蘇哈托于1966年軍事政變過程中關閉的中國銀行雅加達分行。

    劉明康強調説,中國銀行在去年的對美貿易投資中營利是80億美元,而中國銀行的整個海外機構總利潤不過20億美元,也説是説,有超過60億美元的貸款壞死。

    在國內,劉明康認為,中國銀行國際部(BOCI)將成新的中國私有及半私有的銀行系統全球業務的支撐。中國銀行國際部業已與中國最大的兩家銀行鑒定了協議,它們分別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以及中國招商銀行。三家銀行將逐步實現支行管理一體化以及用戶一體化的全方面的合作。

    面對著如此具有挑戰性的業務拓展,中國銀行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它呢?由美籍著名華人設計師貝聿銘設計並建造的新的中國銀行北京總部,是一棟倣造了中國銀行香港總部的華美建築。它的落成正是中國銀行將在更大的範圍內拓展業務、在國際市場上大顯身手、以國際一流銀行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象徵。而中國銀行現在擁有的數目超過1000的各個資訊科技中心也將被裁減到僅有的4個主要諮詢中心,以便於更快捷有效地服務於中國銀行的全球經營戰略。

    中國銀行的全球經營計劃將由三個主要的海外事務中心負責,它們分別設在紐約、倫敦以及香港。這些機構都將被賦予獨立經營、制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具體經營策略的權力,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國銀行北京總部更好地進行宏觀調控。至於中國銀行中專門負責投資貿易以及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也將會由北京轉移至香港,以確保更有效的風險經營。

    在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度過了其事業初始階段的劉明康正躊躇滿志,期待著中國銀行的面目在他的領導下得以煥然一新。在新的系統之下,中國銀行總部的高級管理人員每三年就將出國工作一段時間,這樣的用人機制必將給中國銀行的國內銀行業務也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用劉明康自己的話説:“中國銀行是時候到國外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了。”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12月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