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銀行業與經營國際化
中國網 | 時間:2000 年07 月26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WTO給國內所有的商業銀行提出了更具直接意義的課題。筆者認為,經營國際化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要點。

銀行經營國際化是銀行按照國際規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直接或間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務。從廣義上講,凡是在銀行經營中涉及資金跨境流動的,即可視為經營國際化。

銀行經營國際化是金融競爭國際化的要求;是加入WTO以後客戶行為國際化的要求;是資本流動國際化的要求;是金融規則國際化的要求

國內商業銀行面對加入WTO,必須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提高競爭能力,這已是方方面面所達成的共識。但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只是一種廣泛性的要求,相對加入WTO而言並不具有鮮明的針對性,而加入WTO這一歷史性事件給國內所有的商業銀行提出的更具直接意義的課題是經營國際化問題。筆者認為,經營國際化是中國加入WTO之後國內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要點。

銀行經營國際化的概念

銀行經營國際化是銀行按照國際規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直接或間接加入全球性金融服務。從廣義上講,凡是在銀行經營中涉及資金跨境流動的,即可視為經營國際化。從狹義上講,經營國際化是指通過大規模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或建立代理關係,形成全球性的行銷網路,在國際範圍內從事金融服務,實現以資本國際化為特徵的跨國經營,亦即現代意義上的跨國銀行。本文所指的是廣義上的經營國際化。具體來説,國際化銀行的業務活動是國際市場,行銷網路覆蓋全球或世界主要地區,主要服務對像是進出口公司及跨國公司,金融産品實現了高度的標準化和市場化,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進行金融合作與競爭。

我國銀行經營國際化

的發展階段及現狀

我國銀行的經營國際化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為適應國內客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需要,在本土開辦外匯業務,主要是引進外資,吸收外匯存款,發放外匯貸款,辦理國際結算等業務,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完善銀行的服務功能。這一階段國際化經營的主要標誌是辦理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業務。第二階段是隨著客戶結構的升級和自身實力的增強,大幅度增高外幣資産比重,並通過開展國際金融合作、在國際市場籌資、融資、參與國際銀團貸款等活動和小規模設立境外機構、把服務領域向境外延伸。這一階段的主要標誌是參與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活動。第三階段是跨國銀行階段,也即完全的經營國際化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標誌是建立了遍及全球的分支機構、行銷網路和客戶群體。

我國目前只有中國銀行進入第三階段,可以稱為跨國銀行,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和一些股份制商業尚處在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之間,其國際化經營層次遠未達到加入WTO以後對於商業銀行的要求。以國內一家較有代表性的商業銀行為例,它的一組統計數據可以大體上反映國內銀行在這方面的差距。1999年,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佔GPD的比重約為36%,該行外匯資産佔全行本外幣總資産的4.4%;外匯存款佔本外幣存款總額的3.4%;外匯貸款佔本外幣貸款總額3.2%;外匯業務網點佔全行網點數的6.5%;外匯業務客戶數約佔全行法人客戶數的1%;外匯從業人員約佔全行人員總數2%;外幣信用卡收單約佔本幣信用卡交易額的1‰。1999年全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率為11.3%,該行國際結算增長率為負數。從以上數據上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在總體業務中所佔比重與進出口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不成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經營方向與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方向的不協調,也表明國內商業銀行的經營還未充分適應國內外向型經濟發展對銀行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其在經營國際化方面所面臨的形勢非常緊迫。

經營國際化是中國

加入WTO後國內

商業銀行發展的戰略要點

經營國際化是中國加入WTO後國內銀行必須直接面對的重大課題,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潮流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對中國銀行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銀行經營國際化是金融競爭國際化的要求

金融國際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中國金融業務融入了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加入WTO五年後,進入國內的外資銀行將取得國民待遇,經營不受地域限制、幣種限制、業務範圍限制,與國內銀行在完全平等的條件下競爭。相比之下,國內銀行面臨的挑戰大於機遇,劣勢多於優勢,主要表現在:國內銀行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産物,經營管理體制下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主要經營指標經不起國際標準的檢驗;參與國際市場的經驗和能力有限,包括不熟悉國際慣例和準則、産品和服務功能單一、跨國公司的行銷和管理能力薄弱,國際業務人才奇缺、國際業務電子化等經營手段落後等等。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國內商業銀行別無選擇,只有按照國際標準對自身的發展戰略、管理體制、行銷機制、産品和服務、技術與人才等進行全方位、大幅度、深層次的改造和升級,實現高層次的經營國際化,才談得上與外資銀行競爭,否則將毫無出路。

(二)銀行經營國際化是加入WTO以後客戶行為國際化的要求

加入WTO以後,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將大大加深,銀行客戶經營行為的國際化大趨勢將大大加強,從而要求銀行提供國際化的服務、國內企業向海外拓展業務,其原材料和産品的進出口要求銀行提供國際結算、進出口貿易融資等服務;為擴大資金來源範圍,要求銀行為其提供本外幣信貸資金或在國際金融市場融資;為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要求銀行提供各種衍生金融産品及其他投資理財服務;為在境外上市或並購境外公司,要求銀行提供投資銀行服務;在境外開設子公司,要求母國銀行提供跟蹤服務;客戶出境,要攜帶能夠自由進行幣種轉換的信用卡等支付工具……。總之,今後隨著國內跨國公司的興起,隨著現有客戶在生産、貿易、投資等領域的活動在深度和廣度上日益拓展,與此相適應,對銀行服務的要求也將向全球化、多元化、標準化方向不斷發展,從而對目前國內銀行的傳統的服務功能、技術手段、行銷方式、人員素質等帶來全新的挑戰,迫使經營國際化成為國內商業銀行的唯一選擇。

(三)銀行經營國際化是資本流動國際化的要求

近10年來,國際資本流動規模迅速擴大。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總額和外國直接投資分別以12.34%和13.53%的平均速度遞增,而同期,全球GDP的平均增長速度是3.37%,國際貿易的年平均增長速度是6.34%,國際資本流動遠遠高於GDP和國際貿易的速度快速增長。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是外國直接投資、銀行信貸和證券投資,這三種方式都與商業銀行的經營密不可分。其中,銀行信貸是銀行的傳統業務,外國直接投資則必須通過銀行的清算網路來實現資金的轉移,同時帶來大量的國際結算、結售匯、信貸、擔保、諮詢等相關業務,證券投資也是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業務領域。可以説,當今世界任何一家銀行都已被直接或間接地納入國際資本流動之中,鉅額的國際資本流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大量的業務和利潤來源。近年來,中國引進外資金額不斷增加,加入WTO之後,這種趨勢會大幅度加快,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人民幣的完全可以自由兌換,國際資本在中國市場上的流入流出將更加活躍,這一切直接要求國內銀行要面向國際,參與國際資本流動或為國際資本流動服務。

(四)銀行經營國際化是金融規則國際化的要求

WTO是基於各種規則運作的多邊貿易組織體系,按照統一的“遊戲規則”為辦事是成員國之間開展合作與競爭的前提和基礎,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在世貿組織規則下,一旦成員國承諾其某一部門自由化、則很難逆轉。如果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發生爭端,則要按世貿組織規則本身, 而不是按某一成員國內貿易立法和政策措施來做出裁決。我國加入WTO後,一方面,政府必須提高運作的透明度,維護一個清晰、公平的商業環境,國內一些與國際規則和慣例相違背的政策法規甚至要進行必要的修改,國內商業銀行無法繼續在政府特殊政策的保護下生存。例如,國際結算中承兌的信用證必須要付款,法院出具止付令這樣的事情不再會輕易發生。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自身的客戶信用評價體系、財務體系、資訊披露制度等涉及統一標準的原有制度或經營方式,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造。國內銀行只有主動掌握國際規則,適應國際規則,運用國際規則,才能與國際國內同業開展競爭與合作,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護自身的利益。

拓展外匯業務,推進

本外幣一體化經營,是

國內商業銀行提供經營

國際化層次的現實步驟

從短期來看,國內的大多數商業銀行要想很快成為跨國銀行並不現實,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廣義上經營國際化的層次。為此,必須大力拓展外匯業務,推進本外幣一體化經營。加入WTO以後,外匯業務與人民幣業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在開展外向型客戶行銷、優化客戶群體結構中相輔相承,缺一不可,放棄外匯業務就等於放棄人民幣業務。國內銀行只有抓緊時間完善本外幣一體化經營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外匯業務規章制度體系,擴大外匯資金來源,完善本外幣服務功能,加快外匯業務電子化建設,培養熟悉國際市場、精通外語的高素質人才,才有可能加快經營國際化的步伐,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經濟時報7月6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