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濕潤乾旱土地

    中國正計劃修建一條長達幾千公里的水渠,以將長江江水一直向北引到中蒙邊界處乾旱的沙漠荒原上,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這項工程涉及到長江10%的江水,渠道寬度相當於20車道高速公路,需要沿途近50萬居民進行搬遷。

    這項龐大工程的資金投入將是三峽工程的3倍以上,而且它同三峽工程一樣充滿挑戰。這項江水北調工程不僅需要考慮到長江三角洲可能會受到的負面影響,而且還要在長江上游的青藏高原地區實施一系列的改造工程。

    據《中國日報》報道:“為了能把長江的江水調至全國最乾旱的北部地區,中國政府準備啟動一項龐大的建設工程。”新華通訊社報道説,中國政府已經全面考慮了各方面的利弊因素。儘管該工程將對自然環境産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中國政府表示一定會採取科學的治理方法,將工程對環境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點。

    有環境專家認為長江有可能會在30年後面臨水源問題,所以建議中國政府採取提高水價、修砌水道、節約用水等更簡單的辦法取代調水工程。一位專家提建議説,檢修北京市近80萬個破舊的水龍頭與北調長江水有異曲同工的效用。

    該工程將分別在中國的西部、中部和東部修建三條彼此獨立的水道,將長江與黃河相連。水利部的張基堯副部長指出,除西部渠道外,工程的主體部分預計將在2010年完工,經過5到10年的建設,東部和中部的渠道將可以付諸使用,造福于沿岸居民。

    實際上該項工程的構想始於50年前的毛澤東世代,在歷經了多年的乾旱之苦後,中國政府決定重新考慮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過度開採再加上工業用水,大量消耗了中國北方地區的河水、井水、湖水甚至是地下水,以至導致城市水位下降。甚至在某些農村地區,一些村民有時會為了爭奪珍貴的水資源而爆發爭鬥和騷亂。

    有專家指出,在工程的實施之路上,設計師們還要遭遇很多的障礙。最大的一個難題就是海水倒流進長江的可能。由於工程付諸實施之後,長江下游的水位將大幅下降,所以長江的入海口處很有可能被海水淹沒。這也就意味著,水渠將有可能引來不新鮮的水。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中國的工程師們準備在江口附近開掘十幾個巨湖,以吸收漲潮時倒流向長江的海水。

    另一個問題是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搶救,水渠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建設工程將有可能導致一些古代文化遺産和古代建築遭到破壞。就這一問題來説,三峽工程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先例。在工程啟動之前,大量的考古學家集中突擊,希望儘量多地挽救古代文物。在一番努力之後,他們發現了幾壇有2000年曆史的酒,還發現了一處有一萬年曆史的古代遺跡,那裏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水利站。

    中國社科院的研究員高星(音譯)説,這些文物古跡的發現表明長江在中華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中國的考古學家也承認,他們不可能搶救所有埋葬在長江下游地區的古代珍寶。

    英國《泰晤士報》 2002/1/21


解決中國水資源危機的新思路
“南水北調”將滋潤3億中國人
南水北調:長江從黃河“身下”穿過
為華北解渴——南水北調看東線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全部通過專家審查
南水北調:龐大的工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