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國晶片製造業迎難而上

    近年來,全球半導體晶片的需求量不斷增長,各晶片生産商之間競爭激烈。而面對這場日趨白熱化的競爭,中國也正試圖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而且大部分勞動力都受過良好的技術培訓。這點可能會使中國在下個十年間成為亞洲的晶片製造中心。但是由於資金和核心技術的缺乏,這一過程會顯得漫長。另外從戰略意義上考慮,加強晶片製造業生産能力不僅可以贏得商業利潤,而且有助於縮短與世界高科技産業的差距,在這方面,中央已經擬定出一項旨在保障合資晶片製造公司合法獲利的政府計劃方案。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在加快晶片製造業發展的步伐,以便更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但據業內人土分析,大陸仍有80%的半導體晶片要依靠進口。

    由於進入市場較晚,中國必須加快步伐以趕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於那些跨國生産商來説,他們有能力在資源允許的條件下以最快的速度將資本轉化為生産為。例如台灣的TSMC和聯合微電子公司以及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元件製造商已共同壟斷了世界70%的産量,並且一直在投入鉅資開發新産品。另有兩家馬來西亞製造商也將在明年投産。最近還有三個南韓財團宣佈進入中國半導體晶片製造業。中國雖然也有六家國內製造商,但據上海浦東軟體園區的胡宏良(音譯)主任分析,這些製造商的技術還很不成熟。

    總體來説,資金和技術的缺乏仍然是阻礙中國實現世界晶片中心之夢的重要障礙。美國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嚴格限制對中國出口有競爭力的微晶片生産技術。而台灣當局也利用海峽關係禁止高科技技術外流。類似這樣的限制措施導致許多美國公司對在中國的投資持很謹慎的態度。以英特爾公司為例,由於不能在中國建設用於生産0.13微米技術産品的設備,所以他們沒有在中國投資建立新製造廠的計劃。的確,中國國內的生産技術是很落後的:生産6英寸的晶片還要採用0.8-1.0微米技術。為了加快晶片製造業的發展,中國正在以合資的方式,在與國外企業的合作中積累經驗並獲得資金支援。因此無論限制有多麼嚴重,中國還是在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

    由於許多跨國公司已經意識到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在消費需求,所以中國逐漸為他們在亞洲投資的有利地區。兩年前,世界晶片生産的第四大企業日本NEC公司與中國華虹微電子公司在上海長江高科技園區投資12億美元共建一座大規模晶片製造中心。現在這個園區已經被中央劃定為重要晶片生産基地。同時NEC-華虹公司也是中央在909計劃的指導下興建的一家為電子消費品和軍用設備提供半導體元件的基礎生産廠。自從去年投産以來,NEC-華虹半導體元件製造廠已達到日産2萬塊DRAM存儲晶片的生産水準。除了80%的産品出口到日本NEC公司,其餘20%由歐、美、亞等公司訂購。據中心的執行副總預測,明年外銷比例將上升至50%,而且將會有10%的産品供中資公司消費。

    同時,在今年8月,摩托羅拉公司也宣佈將投資19億美元,在中國興建一家集晶片生産、封裝、測試于一體的硅晶片生産廠。這家綜合生産廠是摩托羅拉公司繼天津移動電信內核生産分公司後的第二家在華生産分廠。而且這座生産廠在2001年投産後將成為中國首家完全由外商投資的硅晶片製造廠。由此,中國也將成為摩托羅拉公司全球産量10%的擁有國,而且摩托羅拉公司還在中國建有8家研發設計室。這一切都將有助於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面對挑戰,中國已邁出關鍵的一步,並一發而不可收。就連台灣的投資商也衝破阻礙,開始進軍大陸晶片製造業。據上海長江科技園區的官員宣佈,園內有50%左右的資金是來自海峽另一邊的。且另有傳聞稱,亞洲最大的資本風險投資與運作公司美國漢鼎集團已成為園區最大的投資商。據俄勒岡半導體晶片測試中心的亞洲首席執行官馬克福斯特先生預測:“儘管在資本與技術方面有眾多的障礙,但是中國還是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建成一所屬於自己的、並極具競爭力的晶片生産基地。就目前來看中國已有30多家合資製造廠,它們將幫助中國減少研究方面的投入,併為中國躋身國際市場提供有力的支援。”同時更令人欣喜的時,英特爾公司準備再向其上海內存組裝廠追加4億美元的投資,南韓三星公司也宣佈,除了擴大在上海生産廠的生産規模外,還要努力尋求新的合作項目。

    那麼,為什麼近年來有如此多的跨國企業選擇在中國大陸進行微電子産業的投資呢?

    首先,中國大陸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中國政府重視科技教育,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掌握IT技術的。這一點為中國大陸成為IT産業前沿提供了雄厚的智力支援。然而對於新加坡、南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來説,其國內人口較少,其中IT專家人數更為有限,這樣嚴重地影響了其國內晶片産業的發展。而且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也處於不利地位。

    其次,中國地大物博,擁有廣闊的投資空間。由於新加坡和台灣地區如今都面臨著地理空間狹小的挑戰,那些致力於在亞洲開拓市場的跨國公司自然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大陸。而單對台灣來説,因為其海峽兩岸政治因素的影響和地理自然災害的危脅,使外商投資更加謹慎。例如1999年9月,台灣大地震之後,島內一連幾週晶片生産處於停滯狀態;而此時,大陸的NEC-華虹公司卻增加了大批的訂貨商,其中一大部分是原來台灣企業的客戶。第一硅晶片製造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勞得先生補充道 :“作為投資商我們決不能孤注一擲,如果在台灣以外選擇代替地區,我認為中國是首選之一。”

    儘管大陸的投資環境具有以上優勢,但中國贏得世界市場的道路依然十分漫長。

    資金、技術和基礎産業支援的缺乏仍是不可忽視的“三座大山”。台灣的TSMC公司的執行官認為:“中國大陸的晶片産業起碼落後台灣3至5年,僅從技術方面講大陸與台灣的競爭就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線上。即使5年之內,大陸的生産水準趕上台灣現在的水準,那麼以技術增長的速度來説,大陸仍然不會對台灣構成危脅,因為‘蛋糕會越做越大’。”三星電子的市場總經理李凱南(音譯)認為:“目前三星電子公司正在致力於對新一代産品的開發,這樣對中國來説,與世界領先技術的差距可能會被進一步拉大。”但是,中國也在立足於自身,尋找解決辦法。南韓國際數據企業的金先生分析,中國與其依靠國外的先進技術不如培養自己的研發能力。“如果中國現在開始著手研發方面的工作,那麼中國有可能在未來的5至6年生産出自己的世界頂尖級晶片産品。”

    除資金與技術的不足外,中國的一些配套部門的服務不完善也不容忽視。許多國外公司都在抱怨大陸的一些海關貨物滯留時間過長。NEC的歐塔(音譯)女士説:“通常在大陸海關的報關時間為3天左右,而同樣的程式在南韓或者日本只需要1小時。”

    

    《遠東經濟評論》2000年11月2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