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再次培育出“中國芯”

    北京大學再次傳出現喜訊:繼1999年底研製出我國第一顆具有智慧財産權的嵌入式微處理器後,科研人員僅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研製出支援32位和16位兩套指令系統的微處理器,並設計出作業系統和資訊家電的原型。這標誌著我國嵌入式微處理器研製達到90年代末國際水準。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熟悉的國歌聲回蕩在空中。這是令人激動的時刻,因為這是在“中國芯”和自主作業系統的共同驅動下實現的。張效祥、沈昌祥、董韞美等院士和其他專家紛紛向研製者們表示祝賀。

    “雖然只是嵌入式的中國芯,但這標誌著我們在微處理器研製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張效祥院士説。

    以微處理器為核心的積體電路技術和以作業系統為核心的軟體技術是資訊産業的兩大核心技術。微處理器是現代資訊技術的“心臟”,現代通信設備、網路設備、高性能電腦系統無不構築在微處理器上。微處理器主要分為通用式和嵌入式兩大類。

    在863計劃、教育部和北京大學的支援下,楊芙清院士率領的研製小組從多年前開始挑戰微處理器這一當今資訊技術的核心技術。在數十位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工作捷報頻傳,步步推進。

    “做出這樣的工作,國外需要2-3年,我們之所以能夠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取得重要進展,主要是因為去年已經建立了一個軟硬體的設計平臺,使設計有了依據。”主要研製者之一的程旭博士説。

    據悉,這套系統不僅具有較高的性能,而且功耗也很低,滿足了高端消費類電子産品的需求,設計實現了基於 “中國芯”的資訊家電示範原型系統。

    “這表明我們完全有能力研製微處理器,發展我國的微處理器事業,不能僅僅是簡單的模倣、跟蹤,重要的是採用最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突出自主創新。”王陽元院士説。

    據悉,我國科學家將力爭在2-3年內,在智慧IC卡、嵌入式系統和系統晶片等領域研發出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産品。

    新華社 2001年01月15日

相關新聞

國家“863”計劃新材料領域Z33重大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我國在世界上首創電磁式生物晶片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