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遙古城逍遙遊

林濤濤

     自從1997年山西平遙古城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對她心馳神往。記得99年夏天,我和幾個老同學結伴去了雲南麗江古城,第一次深切體驗了文化遺跡的獨特美感——一種自然美景所不具備的人文內涵和歷史風韻。這次出差去北京,多出兩天的空閒時間,正好可以繞道山西去平遙一遊。於是約上家住石家莊的一對小夫妻朋友,先到北京匯合,然後於11月23日晚上9點在北京西站上車,趕往煤和醋的故鄉——山西。

    到平遙之前,我們先在平遙的前一站祁縣下了火車,準備在此地吃完早餐然後去喬家大院。日出之時的祁縣城冷清而涼爽,早餐是油條拌當地特色豆腐花。我們三人吃得熱乎乎的滿嘴油膩,個個拍著小肚子説:呵呵,我撐死了。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因為這頓簡單合口的早餐而變得有點興高采烈。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

     祁縣前後就一條大馬路,有一條古色古香的巷子,我們來回走了兩趟,巷子兩邊挂著色彩各異、造型奇特的紅燈籠,煞是好看。租車去喬家大院花了20元,私下裏估算一下,如果按里程,這和上海的計程車價錢差不多。喬家大院因《大紅燈籠高高挂》而出名,其大院本身建於嘉慶道光年間,為清末民初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地,具有晉中民居之特色,保存完好。喬家大院分六個大院,20個小院,大小房子313間,佔地8700平米,據稱該大院從平面圖上為一雙喜字。對於中國建築,本人一直持有保留態度,從西方的建築上可以認識到西方歷史事件的發生與變遷,而中國的建築五千年來少有表現歷史事件的變遷,唯書本為證。不過,這宮也好,那廟也好,一律光線黑暗,伸手不見五指,挺難受的(連北京的故宮也是如此),因此我對於院落結構並沒有深究與推敲,反而大院窗花雕刻與紅彤彤的大燈籠引起了我的興趣,尤其是紅彤彤的燈籠在幽怨古宅中所發出的某種心靈的述説,燈籠紅色與古宅肅穆形成的反差,確實讓人感到此處一定發生過不少故事。而登高俯視大院,只覺得大院幽暗而淒迷,讓人感覺頗有些不安。

     中午我們在喬家大院外一家餐廳,討價後65元便點上了八大碗外加八大碟,便宜得讓人覺得不真實!只怨早晨吃得太飽,撐到現在還沒怎麼消化。餐後,60元包車前往平遙。

     一路上,我就幻想著平遙的古樸、淳厚、歷史文化的悠遠,興致勃勃。一小時後,車剛進平遙城,迎頭就看見平遙城人民搖旗吶喊,夾道歡迎。剛開始還有些咱們國腳衝出世界盃的感覺,後見人民群眾棄而不捨的跟隨:買我地圖,住我家園,便宜划算,來吧來吧……好一頓死纏爛打!最後終於擺脫前後圍追堵截,衝出重圍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德居樓,乾淨而寧靜,60元一個房間,三人一炕,睡炕上的感覺真好!

    


平遙城樓

     收拾完畢我們便登上古城墻觀落日余輝。平遙古城建於西周,明洪武三年(1370年)為磚石城墻,呈方型,周長6.2千米,高約10米,平均厚度為5米,護城河環繞,深寬各3至4米。共有城門六座,東西各二,南北各一,又稱“烏龜城”。外墻每隔五米有敵臺一個,環城小敵樓72座,垛口3000個,寓意為孔子弟子中的賢者與弟子總數。城內北方建築風格考究,整體風格還是比較古樸的,但不夠典雅,此城墻為抵禦外來侵略保護城中居民所築。古時平遙城中住著許多富商,他們曾經衝出城墻,尋找外面的世界,而後又回家、回鄉、落葉歸根,滄海桑田。

    


平遙城墻

    我們租了三輛自行車,花了一小時在城墻上饒平遙城一週,感覺有些緊張有些畏高,還有些朝氣十足,別有一番情趣,從垛口看落日,生動而心存一些感激,這是每次能看到日落與日出的感覺。

     晚飯決定去品嘗山西棒子魚與平遙的牛肉,本想附庸風雅地小酌當地黃酒,來點“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舊時風情,最終證明我們不過是些凡夫俗子而已,一口下肚便再也不敢第二次端起杯子,不過那酒中的醋味倒是極具山西醋壇子風格。回住處後還留有些許興奮,便在堂屋蠟燭下品茶之餘説點人生話題,頗有些感觸,平時忙忙碌碌,少有時間理理思緒、思考未來,不想在這平遙古城墻下,三個人竟聊得興味盎然,長呼短嘆,直到哈欠連天。

     次日早晨六時天還沒亮,我便黑燈瞎火的摸出了門,準備去完成兩大創舉。一是顯示本攝影大師的職業操守與專業性——大師們通常早上六點起,日落而歸,為捕捉早晨第一縷晨光,傍晚最後一縷夕陽,疲於奔命,要起不來顯得多沒文化與職業操守,做做樣子也是當然;二是受朋友李某某之托去拍攝其爺爺當年的豪宅。李某某的爺爺乃平遙票號大戶,當年解放進平遙城時,他匆忙將所有財産埋于宅內墻壁和地下某處,後攜帶家眷出逃到山西農村落戶。哪知不出十日,其爺爺死於非命,彌留之際將一卷髮黃地圖傳于李某某叔叔。其叔叔96年在北京臨死時將妻兒老小轟出門外,惟獨留下李某某一人,又將這一發黃地圖傳于李某某。李某某移居國外後,多次回平遙探望其豪宅,發誓説要買回宅子。來平遙之前,我始終沒有將這檔子事告訴二位旅伴,只怕他們帶來挖土機,碾碎車,探照燈,鑽井平臺,再雇一隊山西農民對豪宅掘地三尺。

    


平遙民居

    清晨的平遙霧氣朦朧,中心城樓在霧中時隱時顯,街上沒有多少行人,也沒有車輛,大家還沉睡在夢香中。在水霧朦朧的街道上追隨一個老婆婆牽著四歲小孫女行走了三十多分鐘,拍攝到了平遙城早晨最親切而感人的一幕。為看李某爺爺家的豪宅討價還價花了五元,在早晨七時摸進了這個據説是當年當地最大的票號,摸摸這個墻垛,推推那個門,還跺了跺地板,希望找點什麼金條之類,最終不得要領,無奈開始拍攝這個大院。這個黑咕隆咚的大院採用三進式穿堂樓院,有晉中民居傳統風格,並吸收了晉中商業店舖的造型,門面建築很長,屋中房檐的雕刻精緻程度不言而喻,可想當年的輝煌。據現在主人説,以前這宅子有建築30余座,文革後切割成十余家,現在説看到的只有三座。登上樓頂看古城街道,正好陽光出來,我急忙拍攝了一些清晨陽光下開始忙碌的車輛和人群。對於這樣建築的房子我是不會感興趣的,但是作為李某家的傳人一定想買下當年屬於自己的産業,也是可以理解,何況這地底下還藏有無數寶藏呢。

    


平遙民居

    我的這篇遊記竟將如此天大的機密洩露於世,李某一定是跺著小腳罵:這小妮子就這樣把我給賣了。哎!我不過是希望他們家早日收復失地、光宗耀祖罷了。

     回到住處,大家打點完畢,在街頭就著饃饃喝了碗羊雜湯,然後租上了三輛人力車前往離平遙七公里處的雙林寺。早晨平遙縣外的田野風光非常迷人,如煙如畫,具有濃郁的中國山水畫風格,遠處的薄霧瀰漫在田野上,層層疊疊,收割後的稻草堆和農莊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大家都為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拿出相機擺出姿勢拍個不停,頗有些留連往返的感覺。

    


雙林寺

     雙林寺建立在北魏時期,此寺為明清時重修。寺院坐北朝南,為城堡式建築,佔地6200平方米,前後三進院落,殿堂10座,天王殿、釋迦殿、佛母殿、羅漢殿、地藏殿等,存有彩朔2052坐,大的高達數米,小的僅十幾釐米。此處香火冷清,我們三個又拜金又怕死的人,持香火繞場一週,求菩薩保祐這個保祐那個。

     中午回到平遙城外的集市上,飽吃了一頓典型山西風味的中餐,名字我是已經不記得,但是確實很有意思,尤其是一排排坐在大街上,拉著風箱吃炒麵,西瞧瞧東望望,三個傻瓜瓜似的。

     下午租了三輛自行車,每人一輛遊逛財神廟、文廟、縣衙門。縣衙門前,聚集著不少老人打牌閒聊,好不悠閒。文廟在一座學堂裏,我們三個人在文廟操場的陽光照耀下繞場兩周,以此紀念舊日學校時的一種心情,好象又回到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文廟共有14座建築,最大一間就是第14號,頂梁為兩幅龍,中間為風火圖,所繪細膩、顏色鮮艷。文廟結構為典型中國木框架建築:外檐伸出的曲面屋頂,而這種結構基本可以保護建築歷經千年風雨而不毀,其主要支架鬥拱可不用一顆鐵釘子。文廟久經失修,頗給人落魄之感。而財神廟的景象則完全不同,香火繚繞,旺氣沖天,和文廟的清凈落寞形成較大反差。對比之中感到眾人平生心中所求所想如此實際而平淡,可這又有什麼錯呢?

     在回北京的火車上大家談到了命運與選擇的問題。雖然這次平遙之行是輕鬆逍遙的,但是平遙古城青色的城墻、大紅燈籠、悠遠的歷史,暗中促成了這個問題的討論。

     早晨回到北京,相互告別,相約明年再次浪跡江湖,將旅遊進行到底。

    中國網 2001年12月12日


平遙古城正遭人為侵蝕
平遙——生活在歷史和現代之間
百姓眼中的平遙古城
自然與文化遺産
假日旅遊資訊
寒假旅遊計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