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故事裏的鄭州文化遺産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城市對自身傳統、歷史文化的追尋、認同和承續。在大文化的架構裏,歷史故事作為一種口述體的歷史經典,向人們描述的就是關於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傳統。歷史故事能夠展示出歲月演進中漸次形成的城市個性和魅力。

    鄭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遠歷史的沉澱和深厚的文化凝結而成,且又發揚光大,熠熠生輝。兩年前,鄭州市旅遊局組織的“歷史文化資源世紀盤點”工程中,專家與群眾相結合,評出了“鄭州十大歷史故事”。這是一項惠及今人、澤被後人的歷史文化工程。所評選出的歷史故事,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中國奴隸社會第一個朝代——夏,有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帶。《史記》中説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老百姓盛讚大禹治水的獻身精神。史書中記載的“禹都陽城”就在鄭州登封陽城。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南韓先後定都于鄭州的新鄭,至今尚存綿延幾十里的古城垣,仍然能讓我們看到當年鄭國強盛時號稱中原小霸主的風采。《左傳》中記載有鄭莊公與母親武姜黃泉相見的“掘地見母”故事。在鄭州滎陽京襄城3公里處的一個叫陰司澗的地方,傳説就是鄭莊公與母親相見的“黃泉”之地。

    鄭州地處中原要衝,當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爭。“楚河漢界”説的是西元前202年劉邦、項羽對壘于鄭州廣武的故事。廣武山古戰場上的遺跡,有兩軍對峙之漢霸二王城,有“中分天下”之鴻溝。劉項對峙兩年有餘的鴻溝,後來演變成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

    東漢末年,袁紹成為雄踞北方實力最強的諸侯。他自恃兵多糧足,于建安四年親率步兵10萬、騎兵2萬,南下攻打許都。曹操被迫以兩萬的劣勢兵力相拒于鄭州中牟的官渡,最終以少勝多。“官渡之戰”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戰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先民們在鄭州這塊土地上爭戰殺伐,悲壯慘烈,已經融會進歷史的長河中,疊藏在文典史籍裏,也化作了口口相傳的故事在民間演繹。

    古代帝王登山朝拜大多去的是泰山,惟獨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武則天封嵩山”的故事,記述了她和嵩山的難解之緣。她年近八旬時,又登嵩山,在那裏向上蒼投下除罪金簡一通,祈求神靈寬恕自己的過錯,流露出一位傑出而複雜的女人的敬畏。這通金簡現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元代的大科學家郭守敬,在3年裏研製出13種天文儀器。“郭守敬測天”講述的是他在鄭州登封告成築觀星臺測天象的故事。他製作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歷”,比羅馬教皇格裏高利頒布的“格裏高利歷”早三百年。郭守敬計算出的地球繞太陽運轉一週的時間,與今天人類所知實際時間只差26秒。

    “鄭州十大歷史故事”中還有幾個以巨大生命力流傳千百年的歷史故事,如“漢武帝封將軍柏”講述的是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在鄭州登封的嵩陽書院封柏樹為將軍,現在還有兩棵“閱世三千歲”的古柏活在嵩陽書院內;晉朝有美男子潘岳,是鄭州中牟人,民間里巷千百年流傳著這位鄭州美男子的軼聞趣事;“達摩面壁”講述了禪宗始祖達摩擇嵩山而創立禪宗,面壁十年,至今達摩面壁的石洞仍在;在民間還流傳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嵩嶽少林寺碑”有專門記載,電影《少林寺》名揚海外,中國功夫走向世界,都得益於這段傳奇。

    鄭州十大歷史故事,是這座文明古城寶貴的資源和財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十大歷史故事中所蘊含的先民們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智慧、創造力,給我們平添了熱情、勇敢、沉著、機智和自信,有利於古為今用,開掘文化資源,開發旅遊産品,提高城市品位,樹立名城形象,豐富城市文化內涵,開拓出更為廣闊而深邃的發展空間。

    現在鄭州市旅遊局將“鄭州十大歷史故事”改編成雅俗共賞的連環畫,配上與故事對應的歷史遺跡與場景照片,附以英文的故事梗概,又有知名作家對故事借題發揮的散文隨筆,從而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新型旅遊文化宣傳品。這本書的編纂出版,為旅遊經營單位提供了一個趣味十足的旅遊促銷文本,也使我們身歷一次文史藝術的欣賞享受,達到一種心靈的愉悅和滿足。我願意向大家推薦這本讀物,歡迎各方賓朋在閱讀中旅遊的同時,能親臨中原,暢遊古今。⑥1 (作者為鄭州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河南日報》


[韻味]黃河的吉卜賽族
[旅途]洛陽行吃記
[專稿]河南行河南博物院
避暑勝地河南雞公山(圖文)
濟源五龍口戲猴圖(3)  
華夏第一盆景:嵖岈山(圖文)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6)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5)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4)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3)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2)
組圖:洛陽牡丹系列(1)
河南--石人山(圖)
河南--龍門石窟(圖)
河南--關林(圖)
河南博物院(圖)
河南“二七”紀念塔(圖)
河南開封(圖文)
奇異的山水風光——九里溝(圖文)
九大名山之王屋山(圖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