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大型明代石俑重見天日 “現身”滬上  

    兩具被埋在假山下數十年的明代石俑,近日在本市康健園重見天日。據專家稱,此類大型石俑在江南地區頗為少見。

    這兩座石俑,一為文吏,一為武將,身高2米多,古樸端莊,神情肅穆。文官著紗帽官服,雙手執朝板。武將著鎧甲佩劍,雙臂已斷缺,左手殘部可見叉于腰間。記者見到時,原本斷成數截的石俑已被初步粘接復原,樹立在公園內。另外還有一件覆蓮座經幢(銘刻佛經等的石雕)部件以及一些石像殘塊。不少市民對公園內突然出現這些看上去頗有些年份的石雕感到好奇,但不清楚究竟是什麼朝代的,原來派什麼用處,怎麼會出現在這裡。有人説是最新出土的,有人猜測是故意仿製的。

    徐匯區園林管理部門的楊先生今天給記者講述了有關這些石雕的曲折故事。原來在“文革”期間,康健園造假山,這些石雕被當作一般石料從外面撿來駁到假山裏去。最近康健園重新整修,有人想起假山下好像還有幾具舊石像。於是斷碎的石像被太湖石從假山裏“置換”了出來。但這些石像最早究竟從何而來,已不得而知。

    記者今晨將這些石雕的照片拿去給古代石雕專家季崇建鑒定。季崇建一看便説,這是明代中後期的墓道石俑,在江南很少見到。他曾在上海博物館工作了20餘年,不記得見到過上海發現這類石俑的報告。這類石俑有南宋遺風,但造型已趨格式化,採用直線條,長方形塊面。一般正常人體身長等於7個頭,而這兩件石俑卻是頭大身較短,身高僅相當於5-6個頭。但是,由於石俑都高達2米多,人們觀看時需要仰視,斜視造成的視覺效果,頭身比例正好。可見中國古代藝匠進行造型創作時,並不是完全依據實物,而是非常注重視覺的藝術效果。他認為,上海市區發現這樣的石俑頗為難得,值得好好保護。從照片上看,他覺得目前石俑的修復太過粗糙,應該由博物館的專家來修復,可以修得不露痕跡。

    有關專家指出,明代石俑的發現,為本市的歷史人文景觀堪稱錦上添花。

    記者在截稿前與市文管會有關負責人取得聯繫,他們表示將儘快派專家前往現場察看。本報將繼續跟蹤報道。林明傑

     《新民晚報》2002年8月12日


[都市]上海夜生活寫真
[都市]上海小資夜生活
和平飯店 上海的地標
上海將評選首位旅遊形象大使 不限上海戶口
[都市節奏]一名洋留學生鏡頭裏的上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