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太局 手頭緊 麻煩多

    美國總統布希11月15日任命錫安歐基弗為美國航太局新的局長,取代即將去職的戈爾丁。早在今年10月17日,戈爾丁就正式宣佈辭職,而布希總統花費了一個月時間才提出新局長人選,這決非偶然。這個曾一度被人們看重的航太局長的職務,現在早已失去原有的魅力。繼任者接手的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航太局目前面臨三大困難。

    囊中羞澀預算減少

    從1994年起,美國航太局的預算不斷減少,由1994年的146億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136億美元。國家經濟發展了,預算卻沒增加,一方面表明美國國會對航太局工作不滿,另外也與航太局不得不執行戈爾丁的“更快、更好、更便宜”的方針有關。然而,想少花錢多辦事,就必然要減少一些必要的實驗,從而埋下嚴重隱患。1999年,美國火星登陸者號飛行器在進入火星大氣層企圖在火星著陸時,與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聯繫,目前還未查出原因。有專家們認為,該飛行器在著陸時可能傾斜,從而無法打開天線。究其原因,就是新的軟著陸設備沒有進行足夠的實驗。

    管理混亂費用大增

    預算少,偏偏錢還用不到地方。美國國會的一個調查委員會發現,航太局的管理混亂,特別是在項目預算上與實際情況偏差太大,從而導致費用激增。在1984年,美國開始研製“自由號”國際空間站時,提出的預算是80億美元。僅兩年過去,他們就將預算提高到160億美元。現在,據估計,連同太空梭運送人員和物質在內的總費用至少要1000億美元。

    另外,在“風險之星”飛行器的研製上,前不久因為技術和財政困難而宣佈放棄研製計劃,近100億美元白白地打了水漂。

    大規模改組人心不安

    美國決定對航太局進行大規模的改組,同時還可能削減包括國際空間站在內的一些項目。航太局改組的大動作首先是私有化。今後將由私人公司來負責太空梭、地面控制和宇航員的培養等事項。也就是説,今後宇航員將不是政府而是私人公司的僱員。其次,就是要減少國際空間站的規模,甚至要放棄研製在緊急狀況下能載送7名宇航員的急救飛船。這實際上就是將預定全員定額為7名宇航員減少到3名。新任局長過去在白宮就負責預算,航太局的日子能否過好,人們正拭目以待。 (蓋明)

    

    《新知週刊》 2001年11月27日

    


美國航空航太局:沙塵暴吞沒了火星北半球
美俄吵架“情人”分家 國際空間站禍起蕭墻
美航太局再次推遲發射“起源”號
美航空航太局欲揭開水星神秘“面紗”
國際空間站冷卻劑泄漏引發警報
美發射探測器描繪宇宙早期圖像
21世紀太空安全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