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神農架,探索“自然迷宮”  

    從燕子埡出發,揭密神農架

    九月十八日清晨,煙雨朦朦的神農架燕子埡上,由12名穿越隊員組成的科考隊員從神農架林區負責人朱詩章手中接過隊旗,“2002穿越神農架”活動正式啟程。

    這次由神農架林區和湖北電視臺共同舉辦的題為“2002穿越神農架”的電視直播報道將突出報道由專家和記者組成的直播組穿越神農架腹地的情況。這次穿越將從北向南進行,從神農架最美的埡口——燕子埡出發,沿途將考察神農架最古老的山村——塔坪村,尋找中國最長壽的老人,探訪號稱"南方絲綢之路"的古鹽道,然後逆流而上穿越百里無人區陰峪河,考察華中切割最深的峽谷,最終攀登華中最高的山峰——神農頂。此次活動力求以這種形式展現神農架的古老神奇和今天的變化,凸顯神農架作為國際上確定的“生物多樣性地區”的全球價值。

    湖北電視臺在科考隊穿越的同時,設立了五個現場演播室,邀請來自全國的動植物、地質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同步介紹神農架的神奇和美麗。

    湖北電視臺臺長唐源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2002穿越神農架”的電視直播報道活動經過長時間籌備,採用這種新穎獨特的形式向海內外宣傳神農架的生態資源、奇異風光,旨在推動神農架生態資源的科學研究和旅遊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唐源濤談到此次直播雖然遇到天氣和野外轉播技術難度的限制,但因為活動前的節目策劃和準備工作做的紮實充分,相信這次活動能夠給大家展現一個全面真實的神農架。

    由於穿越的線路情況複雜而危險,隊員都進行了專業訓練,記者不可能隨隊穿越,只能採取其他形式進行後續採訪和報道。望著雨霧中漸漸遠去的科考穿越隊員,記者只能期盼他們帶回更多的新發現和驚喜,並祝他們一路走好。

    經歷過三個世紀的“神農”

    穿越神農架科考隊在古老的塔坪村尋找到了百歲的老人阮瑞德,這位神農架“神農”已116歲,經歷過三個世紀的歷史煙雲,至今健康地生活在神農架林區紅坪鎮的一個小山村。

    神農架林區統計局提供的一份《關於塔坪村村民阮瑞德年齡調查核實的證明材料》表明:在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普查人員認真調查摸底,確認其年齡為114歲。如今這位老人已經116歲了。

    阮瑞德,鄂西北房縣黃柏溝人,從小失去父母。40多歲時來到塔坪村幫工,後成為阮姓人家的到府女婿,從此改為阮姓。阮姓妻子死後他又先後與龔氏、姜氏、王氏三位婦女組合成家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王氏妻子去世,子女也相繼離世,剩下他一個孤老。據説過去阮瑞德力氣很大,一天能從山裏背三四百斤的木料下山。十多年前,他一天能殺十多頭豬,是遠近聞名的屠戶。

    老人至今身體健康,雖然聽力這一兩年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很好的胃口,而且還可以吃肉啃骨頭;愛喝當地的包谷酒。令人驚異的是,老人不僅鶴發童顏,臉上連老年斑也看不到,堪稱百歲壽星中的奇跡;更令人吃驚的是,即將步入雙甲之年的阮瑞德還能和村民一樣下地。

    據塔坪村負責人介紹,該村37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全村95戶363人中除阮瑞德之外還有80歲以上的老人十多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四人,可稱得上是“長壽村”。據穿越隊裏的民俗專家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其一,塔坪村有獨特優越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環境,山清水秀,沒有污染;其二,老人的主食是包谷、馬鈴薯,並常服用蜂蜜等,喝的水是高山溶洞或石縫中流出的山泉,可能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其三,老人一生勤勞節儉,且樂善好施、溫良恭讓;其四,該村民風淳樸,和諧融洽。

    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

    穿越神農架科考隊結合在神農架發現的具有漢民族自身風格的神話史詩《黑暗傳》進一步考察了神農架山林文化的特點。“……混飩之時出盤古,洪源之中出了世,説起盤古有根痕。當時乾坤未成形,青赤二氣不分明,一片黑暗與混飩。金木水火土,五行未成形,乾坤黑暗如雞蛋,迷迷朦朦幾千層……”渾厚古樸的歌謠在神農架民間喪鼓歌手的口頭傳唱,深沉悠遠的唱詞代代流傳。千百年來,生存條件的艱苦和物質的匱乏從未使神農架人屈服。當親人離逝時,他們選擇以歌的形式祈祭亡靈,那是他們對死亡的超然和對人生苦難的冷漠。

    1982年神農架松柏鎮一位叫胡崇峻的中學教師在神農架的深山老林中採擷到一朵民族文化的瑰麗奇葩——漢民族創世史詩《黑暗傳》手抄本,手抄本以七字一句的民歌形式敘述了史前至明代的重大歷史事件,共分為四大部分:天地起源,盤古開天,洪水泡天和再造人類、三皇五帝出現。胡崇峻先後蒐集到《黑暗傳》的8種文本,計3萬多行。當我們問起胡崇峻老人收集過程中的艱辛時,他卻沉默了。

    我們從其他的途徑得知,收集《黑暗傳》,老人完全是自費,二十年的漫漫收集歷程,他耗盡了他所有的收入。尤其是他作為《黑暗傳》的收集者而在神農架小有名氣後,有些手抄本的擁有者漫天要價,更有騙子打著《黑暗傳》手抄本的幌子到府行騙。他的消息都是打聽來的,有時為了核實一條資訊的準確性,他要走幾十里山路。他曾經因在暴雨中迷失方向而險些落入懸崖;多少次,鞋底被泥濘的道路粘掉,他不得不打著赤腳行走在滿是尖石的山路上……。

    第一個發現《黑暗傳》真正價值的是劉守華教授,他認為:《黑暗傳》的發現證明漢民族有神話史詩一類的作品在民間口頭流傳。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著名學者袁珂先生興奮地説:“《黑暗傳》的發現是個新的突破,漢民族也有了自己的史詩”。袁珂指出:《黑暗傳》極為珍貴,貴在數百年前就有人將神話傳説和歷史聯為一片,作了初步的熔鑄和整理。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李爾重撰文説:《黑暗傳》比《離騷》的鋪敘和想像能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其內容之豐富,文采之光華,能使《昭明文選》、《文苑英華》之類的著作為之遜色。

    《黑暗傳》出版後,在海內外的華人圈內引起轟動。但老人沒有滿足,他正著手于《黑暗傳》增訂版的編撰。採訪最後,我們向老人祝願,希望能早日看到他的新作。老人難得的笑了,很開心。我們知道,那本書已不僅記錄著漢民族的神話歷史,也同時記錄了他的生命。

    犀牛洞的發現

    穿越神農架科考隊本次還通過已經發現、發掘的犀牛洞化石,考察了神農架地區古人類活動的成因,以及氣候環境變化與古人類生活的關係。犀牛洞是由神農架紅坪村的一個王姓農民發現的。當他回憶當時的情景時依然情緒激動:當時他追逐一隻野貓跑到洞口,他爬進洞中吃驚地看到了滿洞的動物化石,有的頭骨化石足有70釐米寬。

    古脊椎動物專家王善才介紹説犀牛洞在1996年在發現後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發掘,這也是全國古脊椎動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發現,當時就出土了1000多塊化石,有犀牛、劍齒象、大熊貓、鹿、虎等十幾種動物的頭骨、牙齒及完整的骨骼化石,僅犀牛就發現有8個犀牛個體。所以犀牛洞在中國古生物的考古工作中地位是極為顯要的。

    這麼多種類和大量的動物化石的發現有力的證明了一點——神農架在幾十萬年前是個氣候溫暖潮濕的動物樂園。更有意義的這裡還發現10萬年古人類的砍鑿器、雕刻器等實用器標本。古犀牛洞2000米的海拔將使我們對古人類的生存範圍適應能力等都需要重新進行科學的認識,中國鄂西北也是人類的搖籃之一,這將這一地區人類生活的變遷和分佈範圍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如今的物種滅絕率已經勘與白堊紀末期相比了。以燕子埡為界神農架“野人”的活動區域可以分為兩大片,而長臂猿在在神農架周邊絕跡的時間距今僅200年,古犀牛洞的發現也給了“野人”考察者某種信心。

    據當地的管理部門介紹犀牛洞目前僅發掘了整個洞的十分之一。今後犀牛洞或許將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發現。明天穿越神農架科考隊將從高坪出發,去踏尋歷史悠久的古鹽道,考證川鄂古鹽道隊中原文化和巴楚文化傳入神農架,從而培育神農架山林文化的影響,及對神農架歷史、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的作用。穿越神農架科考隊還將尋找神農架最大的地質斷層,考察原始森林中動植物、地質、氣候的變化。

    央視國際 2002年9月24日


直接證據尚無 神農架野人是科學還是賣點(圖文)
神農架野人面紗明年揭開
神秘“野人”再現湖北神農架 似人非猴身軀肥壯
神農架全力構建生態經濟體系
漢族首部史詩《黑暗傳》為何發現在神農架
百慕大神農架均居北緯30 科學家難解其中之謎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