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我國生物安全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在通過利用各種生物技術來改變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的同時,存在著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以及人體健康産生潛在危險的可能性。自人類創建了基因重組技術之後,這種人為對自然的干預會不會潛在著尚不能預知的某些危險?會不會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衡?會不會對人類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傷害?這些既關係到人類自身的安全,也關係到人類生存環境的安全。由此,生物安全已成為各國政府、科技界、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焦點。

    一、生物安全的涵義及特點

    目前,當人們談到生物安全問題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轉基因植物及食品的安全。事實上,生物安全並不只包含這些內容,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所謂生物安全應該是指:人們對於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體給人類健康和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防範,目的在於防其弊,用其利。因此,①外來物種遷入導致對當地生態系統的不良改變或破壞:②人為造成的環境劇烈變化危及生物的多樣性;③科學研究開發生産和應用中,經遺傳修飾的生物體和危險的病原體等可能對人類健康、生存環境造成的危害等,均屬生物安全問題。

    生物安全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即從實驗室研究到産業化生産,從技術研發到經濟活動,從個人安全到國家安全,都涉及到生物安全性問題。生物安全又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體內容有一定的時空範圍,又隨自然界的演進、社會和經濟活動的變化及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化。

    二、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重大意義

    1.産業發展的需要

    加強生物安全工作,有利於科技創新與産業化發展,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對生物經濟産業和國民經濟命脈有重要影響。

    生物技術的産業化首先是從醫藥行業開始的。自1981年第一種單抗診斷試劑和1982年第一個基因工程藥物———重組人胰島素在美國獲准生産銷售以來,以基因工程藥物為主的各種生物技術産品的廣泛應用在全球形成了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的“第一次浪潮”。現代生物技術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是治療藥物。目前,美國大約1300家生物技術公司的70%以上、歐洲生物技術公司的50%以上,都在從事醫學生物製品的研究開發,主要是用於治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艾滋病、遺傳病等各種重大疾病而用常規方法又難於獲得的藥物。全球生物技術藥品市場銷售額年均保持12%的增長速度,已由1996年的150億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億美元。

    在農業生物技術方面,隨著動植物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技術産業發展的“第二次浪潮”已在農業領域迅速掀起。2000年前,美國農業生物技術産品銷售額年均增長率達到50%,其中2000年農業生物技術産品的銷售額約為150億美元,超過農産品市場的10%,這些新品種具有抗病、抗蟲、抗除草劑、抗逆境、高蛋白、高營養等特點,其種植面積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猛增到2001年的5260萬公頃,為農業增産、農民增收、保護生態環境和豐富人類生活等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病原體研究方面,由於種種原因,實驗室獲得性感染事件時有發生,截至1976年共發生實驗室獲得性感染事件3000多例。在病原體研究實驗中,工作人員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病原體逃逸出設施造成他人和動物感染的事例也有報道。

    因此,為確保醫藥、農業等行業中生物技術的健康迅速發展和應用,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和管理迫在眉睫。這個問題對我國也十分重要。如處理得當,將能促進我國生物技術産業健康發展,跟上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和主流,在新世紀的國際競爭中佔據主動。如果處理不當,將有可能造成不良後果,或是束縛發展,使我國剛有起色的生物技術産業失去轉瞬即逝的機遇。

    2.國際貿易、國際交流與對外合作的需要

    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能夠使我國在國際貿易和對外合作交流中處於主動,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貿易規則,保證我國經濟貿易的正常運轉。

    3.國家主權、執法的需要

    生物安全也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在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資源保護中,加強生物安全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符合國家利益、政治與政權的需要。

    4.提高國家地位的需要

    生物安全已逐漸成為一門專門的分支學科,需要專門的知識和人才。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研究,在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中,展示和提高我國形象。

    三、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應儘快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我國生物安全的技術及管理工作,主要針對以下幾個問題:

    1.制定安全標準,完善法律建設。由於近年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原有法規已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在立法的同時,應考慮以下幾項原則:

    國家利益、科學和公正三者相結合的原則。以國家利益為基礎,建立權威性的科學評價體系,公平、合理地評價已出現的或各種潛在的生物安全問題。

    主動預防為主的原則。建立立項審查、專家論證的制度及對立項的研究項目實行全程監督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嚴格履行生物安全評價和相應的檢測工作,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國家生物安全法規與地方生物安全法規相結合的原則。以國家生物安全法規為準繩,並嚴格執行,同時要允許地方研究單位,根據自己的研究項目和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生物安全執行細則,做到統而不死,放而不亂,積極有效的推進生物科學的研究與開發。

    公眾參與和專業培訓的原則。提高公眾的生物安全意識,普及生物安全知識,使公眾對所接觸的生物技術新産品與自然生物産品之間的特性差異有所了解,合理地保護自己的消費權。同時,對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要進行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識培訓,以消除或減少研究過程中産生的廢物對環境和社會的危害,也使研究産物符合生物安全的要求,從而促進生物科學研究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系統管理、個案處理和逐步完善相結合的原則。隨著生物科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可以隨意地將某物種的基因在其他物種轉机移和表達,製備出人類所需要的産品。由於基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難以預測研究結果可能含有的潛在威脅。另外,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旅遊的不斷發展,可能會把國外一些有害的生物體(高等生物、病原微生物等等)帶入國內,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生物安全的系統管理和個案處理時解決這些問題有效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逐步完善已有的生物安全法規。

    2.理順管理體系,明確有關部門職能。生物安全管理環節多,部門職能交叉,缺乏明確統一的協調管理構架。安全管理力度不夠,特別是在病原體的安全管理方面一直沒有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要求的相關法規、指南。建議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在綜合交叉問題上的職責,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有機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時,在部門職責未明確界定之前,建議成立跨部門、跨學科的專家評審委員會,以保證對交叉問題的準確評價。

    3.加大投入,切實加強生物安全工作的能力建設。由於缺乏全面的、系統的生物安全評價標準和監控體系,以及研究和技術支撐條件。建議進一步加大對生物安全工作的支援,將生物安全研究列入國家相關計劃;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科學合理的生物安全評價、監控體系;加強政策研究;培養一支相對穩定的精幹隊伍;全面加強生物安全科研能力建設,以適應生物技術産業發展和生物安全監控的需求。加大科技投入,支援科研能力建設無人過問,在科技部設立辦公室,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重大問題有機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時,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管理體系,明確科技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環保總局、外經貿部、國家進出口檢疫局等部門各自的職能。

    4.綜合考慮國家利益,適時適度推進産業化。由於沒有專門的生物安全經費渠道,資金投入不足,無法滿足生物安全工作對技術、人才和設施等方面的要求。綜合生物安全、進出口貿易、市場競爭能力以及促進民族産業發展等問題,對我國主要農作物逐一進行認真研究,以確定研究開發的重點和産業化的時機。

    對我國技術成熟且國外同類産品已進入中國的轉基因作物,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産業化,國家應給予必要的鼓勵和扶持政策。

    對我國擬産業化但技術尚不成熟,暫時無法達到産業化的,則可在若干年內以生物技術“高門檻”延緩國外産品進口,同時採取必要措施加快我國産品的研究與開發,蓄勢待發,—旦自主開發的産品成熟,再放開市場,以保證我方在市場競爭中佔據主動。

    對可能存在較大生態風險,或我國準備以非轉基因産品佔據國際市場的物種,可以在一定時間內以該産品在我國禁止産業化為由,阻止國外産品進口。

    對在已批准環境釋放和商品化生産時,應考慮適當集中、分區種植,以利跟蹤監測,加強研究,積累數據,確保生物安全。

    5.加強對生物安全宣傳工作的管理。建議指定有關部門對有關轉基因農作物的報道進行審核把關。同時加強對現代生物技術和生物安全知識的科普宣傳,以防止不適宜的新聞炒作,減少負面影響。(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 周乃元)

    科技日報 2002-7-18


我國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管理亟待加強 
萬類霜天競自由——我國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外來生物給我國帶來四大危害
生物安全倍受關注 我國將進一步加強管理
聯合國制訂措施對付“生物資源掠奪”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