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擊鍵盤 決勝太空: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目擊記  

    今晚的北京航太城,燈火輝煌。車輛,來來往往;人流,進進出出。它告示人們,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夜晚。

    這裡是中國航太飛船的飛行控制中心,也是中國航太測控的神經中樞,擔負著中國載人航太工程飛行任務的指揮調度、資訊處理、監控顯示、分析計算和飛行控制等任務。

    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指控大廳裏,4塊面積為48平方米的巨幅液晶大螢幕上,顯示著從酒泉載人航太發射場傳來的壯觀畫面:高大的發射塔架,擁抱著乳白色的巨型運載火箭,火箭上端承載著中國航太的驕子——“神舟”三號飛船。大螢幕上標示飛船飛行時間、北京時間、任務時間,同時不斷地跳躍著各種飛行控制數據。數百台終端微機的顯示屏上跳動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境內外和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上的測控站、測量船,宏亮、準確的報告聲在大廳裏此起彼伏。氣氛熱烈、緊張、有序。

    在今天的參試陣容中,30歲左右的年輕人佔80%,他們大都是1994年以後畢業的博士、碩士和本科生。

    指揮控制臺上,指揮決策者、工程技術專家正密切關注著發射前的各種狀態。

    據中心負責人介紹,經過科技人員堅持不懈艱苦探索和奮勇拼搏,中心先後突破了航太器透明控制、應急逃逸救生、高精度軌道確定、飛控計劃自動生成、返回控制和著陸預報、高速數據處理和可視化監視顯示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在這次任務中,中心主要擔負試驗飛船遙測數據接收、處理和顯示,遙控指令和數據注入實施,軌道計算和確定,飛船返回控制監視和搜救指揮以及留軌艙的長期管理等任務。與“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飛船試驗任務明顯不同的是,這次飛行新增加了逃逸救生測控功能,這也是技術人員集智攻關、團結拼搏,在任務實施前才攻克的一項新技術。

    22時14分,飛船發射進入一分鐘讀秒。大廳裏的氣氛越發緊張起來。

    “10、9、8、7、6……”揚聲器裏傳來最後的讀秒聲。

    “點火”

    “起飛”

    巨型運載火箭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托舉著“神舟”三號飛船拔地而起,直刺蒼穹。漸漸地變成了一個小小的亮點,最後隱入無窮的天際裏。

    就在飛船進入蒼穹的瞬間,描繪出我國西北地區版圖和火箭飛行理論曲線的大螢幕上隨即出現一個小小的紅色亮點,標示著船箭實際飛行的曲線緩緩地向前延伸……“發現目標”

    “跟蹤正常”

    ……

    來自地面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的測控數據源源不斷地匯集到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

    飛船飛行情況在這裡採用了“三維動畫”的顯示方式。飛船發回的抽象數據,在巨幅顯示屏上變成了形象畫面。

    在大螢幕顯示的畫面上,記者看到:火箭正常起飛2分鐘後,位於火箭頂部的逃逸塔和船箭進行了正常分離。

    此刻,位於指控大廳後側的電腦終端機房內,科技人員正全神貫注地收集從各測控站發來的數據,進行飛船遙測數據和軌道數據處理,密切監視船箭的飛行狀態,適時對飛船注入控制指令。

    發射後約10分鐘,船箭分離。此時坐在指揮臺前一位年輕的調度員果斷地發出了指令,隨即,遙測機房內一位年齡不滿30歲的技術人員用滑鼠迅速地點擊了發令鍵,向飛船發出了入軌指令,這是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向飛船發送的第一條極其關鍵的指令。從北京指控中心發出的指令,大約1秒鐘就可以到達飛船,飛船將按照相關指令執行相應的太空動作。

    在電腦房,科技人員一個個正目不轉睛地監視、處理著電腦顯示屏上一行行流動的數字,手指在飛速敲擊著微機鍵盤,計算出飛船實時軌道。船箭分離8分鐘時,軌道專家組綜合技術人員的計算結果,進行了軌道根數選優,得出了飛船入軌參數。

    少頃,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正式宣佈:“神舟”三號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頓時,指控大廳裏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據技術專家透露,北京航太指揮控制中心對飛船的實時軌道計算精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

    此時,指控大廳大螢幕蔚藍色的背景上,相互交織而又排列有序的飛船飛行曲線,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真實而又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神舟”三號飛船仿佛一隻牽在手中的風箏,正按照預定軌道在太空中盡情地遨遊…… (傅明毅 唐文俊 李文祺)

    解放日報 2002-3-26


昨夜:航太城醉了
新聞知識:神舟三號飛船為何選在夜晚發射?
江澤民説,中國載人航太技術達到了新的水準
“神舟三號”飛船升空後飛行狀態正常
中國載人航太的新起點:“神舟三號”發射側記
江澤民現場觀看“神州三號”飛船發射
“神舟三號”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升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