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航太城醉了  

    這一刻註定舉世矚目,這一刻註定驚心動魄。

    今天,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乘專機親抵巴丹吉林沙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三號飛船於今夜起航,我國新型載人航太發射場再一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戈壁春夜,星光燦爛。曾經成功地將兩艘“神舟”號飛船送上太空的巍巍發射塔,今夜又被賦予神聖使命。在108盞聚光燈的照耀下,乳白色的“長征二號F”捆綁式大推力運載火箭,靜靜地矗立在100多米高的飛船發射塔架旁。巨大的火箭箭體上,“中國航太”四個大字分外醒目。運載火箭頂部,安放著“神舟”三號飛船。箭體上的五星紅旗,在明亮的燈光下鮮艷奪目。

    一位老專家告訴記者,載人航太的實施方案,一切都是以人的安全性為基點進行設計的。在研製過程中,他們按照江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囑託,始終把安全和品質放在第一位,運用了許多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智慧系統。

    21點15分,隨著“各號注意1小時準備”的密碼,各路人馬立即進入臨戰狀態。

    距發射架約160米遠的一間白色小平房內,26歲的工程師趙敬華弓著腰,左眼瞇縫,將光電經緯儀鏡頭對準發射架平臺上的一個小“窗口”,正對火箭實施精確瞄準。發射前,他必須通過精瞄,使火箭慣性坐標、發射坐標和箭體坐標三者保持一致。

    這次精瞄可不容易。原來,為避免戈壁灘高寒、風沙天氣對船箭的侵襲,改善工作環境,基地在“神舟”二號飛船發射之後,對發射場重點設施設備進行了精心改造。他們別出心裁地將臍帶塔1至10層的工作平臺用玻璃鋼和鋁合金彩板進行密封,只在離地面50米高的地方開了一個小“窗口”,供精瞄用。這樣,即使火箭在加注後出現故障,仍可在密封間多停留一天,燃料性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是,卻給精瞄帶來一定的難度。

    8小時前,加注人員將數百噸推進劑一滴不漏地輸進火箭體內,為“神舟”騰飛注入了充足的優質血液。在長達7小時的加注過程中,發射場上空再也未曾見到以往那股令人恐怖的黃煙。原來,中心有關技術人員研製生産了5臺廢氣處理裝置,一邊加注,一邊用煤油燃燒廢氣,既徹底,又不污染環境。

    燈火通明的指揮大廳內,身著天藍色工作服的科技人員正在一排排電腦前一絲不茍地工作著。火箭、飛船、發射場等各系統指揮長、總師和輔助決策人員坐鎮大廳,一個個緊盯顯示火箭和飛船工作狀態和各種技術狀態的大型彩色電子螢幕,神情肅穆而專注。

    為確保發射成功率,火箭控制系統增加了一套功能先進的備份,一旦平臺出現故障,備份件將“挺身而出”,發揮作用。

    “神舟”三號雖然沒有載人,但飛船的技術狀態已經和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飛船上所有系統均參加飛行試驗,凡是與航太員生命環境保障有關的設備全部採用了真實件。在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裏,裝有一套擬人載荷系統。研製飛船的科技人員介紹説,這套系統可以模擬航太員在太空生活時的多種重要生理參數:脈搏、心跳、呼吸、飲食、排泄等等,並隨時受到地面指揮中心的監控。

    載人航太,人命關天。較之前兩次飛船發射明顯不同的是,此次發射正式啟用了逃逸救生系統。這套逃逸救生系統遍佈地面設備、飛船、火箭及逃逸塔,使“神舟”三號飛船具備待發段救生、低空救生、中空救生、高空有逃逸塔救生、高空無逃逸塔救生,以及大氣層外救生能和軌道運作段應急返回等8種救生功能,佈下了“天羅地網”。啟動救生塔的裝置為三備份:一套為火箭和飛船故障檢測系統,一套由地面指揮系統控制,一套由航太員自己控制,可謂三管齊下。但是,此刻誰也不希望它們發揮作用,因為只要任何一種救生形式出場“表演”,雖可保證飛船安全,卻意味著發射失敗。

    距發射還剩下35分鐘,在趙敬華的操縱下,精密瞄準儀朝火箭平臺射出一束鐳射,經平臺棱鏡反射後沿原光路返回,信號放大器指針顯示為0。這標誌著目標鎖定,精瞄成功。小趙好不容易才松了口氣,趕緊準備撤場。

    這時,發射塔第九層平臺上,一名身著潔白工作服的技術人員,將頭和上半身探進飛船軌道艙內,借助應急燈的光亮,對飛船控制系統做最後的狀態檢查,二崗人員一項一項慎重確認,發測站總師王金安在品質認證書上簽字“畫押”。然後,他們迅速撤收飛船電纜,一齊使出吃奶的力氣抬起百餘公斤重的電纜,跌跌撞撞地闖進工藝庫房。放下電纜,4人以飛快的速度跑進電梯間。

    “30分鐘準備”

    火箭部分系統加電、故檢轉電,飛船系統轉電。封閉所有艙門……一時間,警車、救護車呼嘯,塔上人員全部迅速撤離現場。

    幾乎在同時,環抱著飛船的第三組平臺開始旋轉,調速,平臺轉了180度,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傲指蒼穹,劍氣沖天。

    此刻,分佈各點號的光、遙、雷和USB設備一齊對準了發射架方向。

    這時江主席在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政委李繼耐的陪同下,悄然來到了指揮大廳,于後排參觀席正中位置就座。

    大廳顯示屏參數表明:“各系統設備正常”;“火箭、飛船狀態良好。”

    “一分鐘準備”

    火箭轉電,脫插脫落,塔架擺桿徹底擺開,箭在弦上,千鈞一髮。人們的心跳開始加快,神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5、4、3、2、1”所有的參試和參觀人員幾乎屏住了呼吸。

    “點火”

    “起飛”

    霎那間,戈壁深處驚雷滾,一道電光裂長空。發射場騰起濃濃煙霧,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從容地飛向太空,銀屑不斷撒向大漠。

    等待,一種讓人透不過氣的等待,一種巨大的壓力,壓迫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可每一個人的血管,又仿佛都在沸騰、在跳躍、在燃燒。

    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70歲的王永志眉頭緊鎖,臉上寫滿了語言難以描述的神情;火箭總師劉竹生情不自禁地伸長了脖子;滿頭銀絲的飛船總師戚發軔右手扶住眼鏡,湊近螢幕;患有心臟病的飛船推進系統總師施金苗按住了胸口;滿面胡茬的發射場總師徐克俊目不轉睛地盯住螢幕……12秒鐘後,火箭開始拐彎,向東南方向越飛越快,越飛越遠。燃燒的火箭,趟出一條人類通天的軌跡。

    人們的臉色由陰轉晴,老總們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笑容悄悄爬上眉梢。是啊,為了這次發射成功,各種參試的科研人員反覆檢查産品品質,反覆考核技術方案,舉一反三,對排故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歸零。今年2月5日,進入正式測試流程後,參試各方又對産品進行精心測試,對發射場地面設施設備進行了全面的品質復查,對4次船箭地聯合檢查的數據反覆判讀比對,確保不留任何疑點和問題。

    在人們的密切關注下,火箭和飛船最後化作天幕上一顆閃亮的星星,消失在茫茫宇宙。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拋整流罩”、“二級關機”……中心數十台測控設備緊緊追蹤目標,不時傳來佳音。

    583秒,中心調度孫建華報出了“船箭分離”這一令人振奮的喜訊。

    10分鐘後,“遠望號”測量船從渤海灣傳來了飛船準確入軌的參數。38分鐘後,飛船太陽能翻板展開。總裝備部部長曹剛川當場宣佈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興高采烈的江主席激動地在現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對這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並對全體參試人員嚴把品質,不怕困難,連續作戰的優良作風和舍小家為國家的無私奉獻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頓時,大廳裏、觀禮臺上、曠野裏、大路旁掌聲經久不息。人們歡呼著、跳躍著,互相擁抱祝賀,激動萬分。慶功宴上,大家開懷暢飲,熱淚盈眶。

    今夜,航太城醉了

    從研製試驗飛船到載人發射,前蘇聯共進行了8次無人試驗飛船發射試驗,美國進行了13次。這一切都是為了絕對確保航太員的生命安全。

    這次試驗的成功,將宣告我國已完全具備實施載人飛行試驗的條件,不久,中國的航太員將乘坐“神舟”號飛船,遨遊太空。(王艷梅)

    解放日報 2002-3-26


新聞知識:神舟三號飛船為何選在夜晚發射?
江澤民説,中國載人航太技術達到了新的水準
“神舟三號”飛船升空後飛行狀態正常
中國載人航太的新起點:“神舟三號”發射側記
江澤民現場觀看“神州三號”飛船發射
“神舟三號”試驗飛船在酒泉發射升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