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億年前化石證據  

    破譯恐龍滅絕之謎是每一位古生物學家夢寐以求的目標。而廣西恐龍分佈有多廣?恐龍的屬種有多少個?廣西恐龍在世界恐龍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廣西的專家。

    去年,6月6日,由廣西自然博物館三位年輕副研究員組成的調查發掘隊悄然由南寧出發,奔赴廣西目前發現的5個恐龍化石點,開始了廣西至今最全面、最系統的恐龍化石調查發掘研究活動。

    1991年9月,中和村的村民黃國財在江邊打石頭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塊紫紅色的大石頭裏,有一塊拳頭大小的灰白色突出物,憑著一些地理常識,他隱約感到這是一塊很不尋常的化石,於是放下其他活,花了30多天的時間,將大石頭鑿成兩半,取出這塊大腿般粗的化石,送到縣博物館,縣博物館卻沒人認識這塊化石,於是他又乘車趕到了南寧,將化石送到了廣西自然博物館,才知道這是恐龍化石。他將化石送給了博物館,獲得了一張獎狀。

    對地層很有研究的莫進尤説,這裡的石塊和後面岩層都是砂礫岩,從岩石的顆粒較粗,且還含有大量的鵝卵石的特點來分析,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早期中,這裡可能是比較淺的湖泊。那塊化石經自然博物館研究鑒定,應為蜥腳類恐龍的腿骨,這只恐龍至少有10米長,十幾噸重。可以想像:在1億多年前的一天,一隻恐龍在湖邊飲水,突然陷進湖邊的淤泥中,它使勁地掙扎,但龐大的軀體卻加速了它的下陷,最終,這只恐龍———中生代的霸王被自然力量消滅了,1億多年後,它被地球上的新霸主──人類發現。

    由於岩石附近幾乎無落腳之地,加上江流急,對岩層作進一步發掘的計劃只好暫時取消。

    奇跡是在扶綏縣發生的。8月12日,廣西自然博物館專家在扶綏縣那派盆地六榜村挖出了10多塊恐龍化石。該館館長黃志濤興高采烈地説,這裡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肯定可以修復成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的石骨架。當天,由於連降暴雨發掘坑被水浸泡,工作棚也被風刮倒,挖掘工作被迫暫停。但民工們在清除坑內積水時,卻又發現了幾塊肋骨化石,有的長達1米多,另外還有10多塊大大小小的化石碎片也顯露出來。由於該具恐龍化石分佈面積大,且埋藏淺風化嚴重,個別化石比較破碎,清理工作難度很大。

    經過一個多月來的發掘,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取得了幾項重要發現,並指出這些新發現對世界恐龍研究具有突破性意義。

    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研究所教授、國際恐龍學會會員趙喜進在現場對化石考察後認為,這兩隻恐龍極有可能是世界上未發現過的恐龍新屬種。

    他還發現,恐龍的腿骨有明顯的結核顆粒,可能是某種病變所致,這對研究恐龍的病理、死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解開恐龍滅絕之謎提供了新的線索。

    他還證實,這是迄今為止首次在中國南方發現早白堊紀時代恐龍的完整骨架。它為國際學術界研究1億年前我國南方恐龍的演化、分佈、形態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氣候等,提供了比較完整的化石證據。

    趙喜進説:“在恐龍研究中,區分恐龍的種類的主要依據是其腰臀部骨骼結構,解剖學上稱為腰帶。從兩隻恐龍腸骨、恥骨、肋骨、胸骨的化石特徵來看,它們與世界上已經發現過的恐龍種類都不同,例如,其腸骨高,肋骨寬。因此它們很可能是新種類。”(維民 陳波)

    

     《科技日報》2002-02-20


《自然》雜誌:化石告訴你鳥祖是恐龍
波蘭發現四億年前海藻化石
我古生物學家發現長“毛”翼龍化石
浙江武義一座化石山慘遭破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