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學家解讀 發展成本中國緣何高於世界  

    “用1美元在世界平均狀況下可辦到的事,在中國就需花費1.25美元。”中國科學院日前發佈的《200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公佈了上述的最新“發展成本”。1.25:1 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專訪了該報告的主筆、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教授。

    ■自然要素決定發展成本

    “發展成本”的概念是牛文元教授與美國學者哈瑞斯在1996年發表于國際刊物上的文章中聯合提出的。作為首倡者的牛文元教授解釋説,通常所謂的“區域發展成本”或稱“區域開發成本”,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為了支援經濟起飛並實現區域戰略發展目標,必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所花費的成本。基礎設施也稱基礎結構或社會間接資本,專指使用公共財富為直接生産部門和公眾生活部門提供公用、共用設施,公用、共用條件,公共服務體系的設施與機構。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公共財富使用分配的集中表達方式之一,也是社會公共財富實施更高積累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基礎設施的完備與否,常常是發展的前奏和準備條件。在中科院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區域發展成本主要集中在狹義的屬於區域生産型、生活型共用設施的硬設施建設成本(即通常所謂的“三通一平”或“五通一平”所花費的成本)。

    區域發展成本的高低,主要受自然要素、經濟要素和社會要素的影響。

    自然要素是影響區域發展成本的本質性基礎要素,它由地理空間分異規律的特徵所決定,包括地質基礎、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水文狀況、土壤及植被等。中國的自然基礎在大國中不算很好,有先天的脆弱性。65%以上的國土是山地和丘陵;1/3以上的國土面積是乾旱區和荒漠區—其他大國中很少見的;世界大陸平均海拔高度830米,中國陸地平均海拔1495米,是世界均值的1.8倍。僅海拔一項,根據“生態環境應力指數”,在世界大陸平均海拔高度的基礎上,每增加100米的平均海拔高度,區域開發成本即區域基礎建設的成本將在原來基礎上平均高出2.2%—2.4%。美國與中國的對比是很好的例子,國土面積差不多,所處的緯度相近,氣候條件、生物條件相似,為什麼美國的發展成本與世界均值持平甚至略低?僅舉一例,其平原面積3倍于中國,在平原上修建基礎設施與在山區修建的成本相差很遠;美國最高的山地高度海拔低於5000米,中國僅一個世界屋脊就佔國土面積17%,海拔4000——5000米的山地很多。在同樣標準的1公里鐵路,在青藏高原上的建設成本當然會大大高於平原地區。

    經濟要素。一般而言,在單位面積上所積累的公共財富(可視為基礎設施資産原值)越高,其發展成本相對較低。即經濟能力條件越高,成本系數越低。比如修地鐵,以前採用先挖開地面,鋪好地鐵再修整路面的方法,上面的交通在一段時間內會受到很大影響。現在經濟條件好了,能夠採用更先進的技術、更好的規劃來節省成本,可以採用地下暗埋的技術了,整個社會為之付出的成本就降低了。

    社會要素。社會進步程度越高,對於基礎設施空間排布的選擇、對於基礎設施的使用和管理、對於基礎設施的維護等,均可表現出較好的結果。相對應的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支出。例如,人口素質如果比較高,就會有效地維護基礎設施,維修的成本就會大大降低。其中特別要指出的是,腐敗現象是社會因素中提高發展成本的主要方面,清廉情況下2億元可能完成的事情,由於腐敗的存在,可能需要2.5億甚至3億才能完成。

    ■中國發展成本不可能低於1.1

    三種因素中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無法改變的自然條件已決定了中國未來的發展實際上是在負重賽跑,在這塊土地上邁向現代化,有著無法忽視的艱巨性。在35個指標中,中國在世界上國土面積超過700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中(中、美、巴西、俄羅斯等國)排名靠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指標排在最後。

    牛文元教授指出,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水準很高的情況下可以使原有自然基礎下的發展成本有所下降,但這種下降是有限度的,到一定幅度就不會再降了。

    牛文元教授説,10年來在自然基礎上所計量的發展成本,通過社會的進步和有序調控有所下降,反映了中國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狀況。如果説我們原來的基礎發展成本即自然基礎決定的成本是1.25的話,10年來的發展使之下降到1.22。這0.03的下降是了不起的成就,技術的進步、民眾素質的提高、制度的建設,通過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對自然成本的調節能力,可以間接地反映出政府的效率、政府的管理能力。我們可以預期未來中國的發展成本還會下降,但這種下降是非線性的,發展成本本身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根據測算,當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達到中等發達程度的現代化國家時,發展成本有可能降低到1.15。臨界值在1.15—1.1之間,即中國的自然基礎決定了中國的發展成本不可能低於1.1。

    ■發展成本是宏觀決策的依據

    為什麼會提出“發展成本”的概念?牛文元教授描述了兩種人們並不陌生的現象:有些地區或部門要項目,本來1億元可以解決,他張口就要5億元,漫天要價。計劃部門砍一半説給你2個億吧,還是比成本高出許多;還有一種情況,本來需要500億元完成,要項目時説只需200億元,項目開工後卻不斷追加,最後500億都打不住。牛教授説:“1996年提出發展成本概念時,是因為察覺到宏觀管理上存在這樣的問題,但當時的認識比較模糊,1996年以後認識才豐富起來。不研究發展成本,政府投入時心中無數,會産生一些不必要的浪費。有了對區域發展成本的清楚認識,納稅人的錢將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地用在發展上。” 

    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的發展成本被確定後,其內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區域發展成本顯然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在發展成本上的差異將反映其開發的難度及達到同樣發展水準時的投資差異,為此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課題組做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做同一個項目時的不同難度系數即投資系數比較,為將來各地建設項目的投資預算、保險概率、回收週期、養護成本等提供了基本依據,對清醒認識各地的發展速度、發展水準、發展階段提供科學的基礎,為政府的宏觀管理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課題組對中國發展成本的研究是從1999年第一份《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開始的,中國在發展成本方面的研究給資本的管理、宏觀上的分配以量化評價,引起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他們要在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確定援助項目和投資額度,怎樣合理衡量成本當然是最為迫切的問題。據介紹,這兩個國際組織正借鑒中國的方法研究世界範圍的發展成本問題,但還沒有拿出最後的方案。

    中國發展的基本國土狀況及自然條件

    ■65%的國土面積為山地丘陵;

    ■33%的國土面積為乾旱區荒漠區;

    ■70%的國土面積每年受東亞季風強烈影響;

    ■55%的國土面積不適宜人類的生活和生産;

    ■35%的國土面積經受土壤侵蝕和荒漠化;

    ■30%的耕地面積為PH值小于5的酸性土壤;

    ■20%的耕地面積存在不同程度的鹽漬化或海水入侵;

    ■17%的國土面積構成了世界屋脊;

    ■中國大陸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

    中國分類發展成本

    ■牧業發展成本1.03:1.00

    ■農業發展成本1.05:1.00

    ■林業發展成本1.08:1.00

    ■礦業發展成本1.30:1.00

    ■基礎設施成本1.28:1.00

    ■工業發展成本1.25:1.00

    ■水利工程成本1.31:1.00

    ■自然保護成本1.27:1.00

    ■土壤侵蝕速率1.40:1.00

    ■自然災害頻率1.18:1.00

    ■生態恢復成本1.36:1.00

    ■區域開發成本1.25:1.00

    (資料提供/《2002中國持續發展戰略報告》)

    

     《北京青年報》 2002年3月04日

    


與國外比 中國企業研究院:我們差在哪兒
中國科技落後世界20年
高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
國家科技獎聯想為何沒拿 獲獎代表觀點令人深思
最高科技獎分析:下一個是誰?
最高科技獎分析:針尖何以難成重錘?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