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帶著台灣相聲到大陸

    賴聲川的名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作為台灣戲劇界的“大哥大”,他的作品早已為人們所熟知,尤以《暗戀桃花源》最膾炙人口,也正是這部當年在東京電影節上風光無限的影片使賴聲川成為了國際化的名導。但我們看到賴聲川的東西還多有賴於光碟等,真正親睹賴式戲劇的原貌,對內地觀眾來説目前還未有過。11月22日—25日,賴聲川將攜其表演工作坊的相聲系列作品之一——《千禧夜,我們説相聲》在長安大戲院演出五場。此次主演《千》劇的金士傑、趙志強、倪敏然均是台灣劇場界的核心創作分子和深受觀眾喜愛的傑出演員。這一次是真人原貌的重現,賴聲川親率當年演出的原班人馬與觀眾見面,這雖不是他的戲劇作品首次在京亮相,卻是第一次賴式戲劇“原聲重現”。

    ■《千禧夜,我們説相聲》是目前最好成行的原裝貨

    賴聲川的成名作就是被稱為“相聲劇”的《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之後又先後有了四部説相聲的戲劇作品,相聲系列成了賴式戲劇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經典之作。《千禧夜,我們説相聲》是這一系列中最近的一部。該劇首演于2000年底的台北,至今仍有許多觀眾唸唸不忘,希望能重睹《千》劇的舞颱風採。此次是該劇在台北、北京、上海三地進行的巡迴絕版演出,而北京是在內地演出的首站。

    《千禧夜,我們説相聲》以絲絲相扣的不同片斷講述了一個跨越百年滄桑時空、曲折離奇的輪迴故事。故事的場景是設在一座具有千年曆史的茶園中,戲開始於1900年的老北京,兩位落魄的相聲演員正要開講,其中一位在因遭遇閃電襲擊而生起某種預知能力的同時,又會突然陷入重復語言的“鸚鵡學舌”狀態。與他們這時遇到的一位好説相聲的末代皇族貝勒爺一起,三人展開了一段十九世紀末的對談。戲的下半場則是發生在二十世紀末的台北,“千年茶園”的戲臺被原封不動地搬到台北,兩位相聲演員正在為晚上的演出忙碌,其中一位在記錄他的夢,他的夢又恰好與上半場的時空對應起來。這一夜茶園裏來了一位正在為競選做準備的民意代表,於是三人又開展了一段二十世紀末的相聲對談。時間、地點、情景、人物、語言,繁複巧妙地對比著、交錯著,看似獨立、實則相關的八個相聲段子血脈相通、渾然天成。

      《千禧夜,我們説相聲》依然延續了賴聲川的藝術風格,風趣幽默,還有一點辛酸 。記者曾於今年夏天到台灣有幸先期看了這部戲,感受自然不錯,但據我所知,觀眾對《暗戀桃花源》的喜愛和熟識是歷經數年而不變的,為何不選這部更有代表性的呢?對此,賴聲川先生認為,“這是最好成行的一個戲。無論是《暗戀》還是其他作品,還原原班人馬都存在著諸多困難不易成行,這個戲剛演出不久,人員齊整。我的作品曾在內地演出過,但都是合作,原班人馬來這兒還是第一次。”

    ■不是説相聲,是演舞臺劇

    賴聲川和他的表演工作坊在1985年創演了話劇《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一炮打響,此後每年都有新作問世。他和他的表演工作坊成了台灣戲劇界的一面旗幟,儘管他的戲劇多種多樣,但相聲劇這種形式卻一直沿襲至今,成為一個品牌。“其實我當時排相聲劇(我個人並不認為這個詞很準確,但一時又找不出更合適的)有些偶然。1983年我剛從美國回臺,想買相聲(是台灣的相聲)唱片聽,從商店老闆臉上茫然的表情上我得到了相聲已經消失的回應。我1978年走時還有買相聲唱片的呢。台灣相聲的消失很奇怪,當時有兩個人是黃金搭檔,後來其中一個人移民到美國做牛肉麵生意去了,於是,相聲就此在台灣消失了。1985年,我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創作了《那一夜,我們説相聲》,當時並未想到會有那麼轟動。其實,那個戲就是用相聲説相聲的事情。”

    賴聲川當年選擇以相聲為突破口,除自己喜歡之外,選擇這一表演形式,也應該包含著相聲的獨特韻味。當年,《那一夜,我們説相聲》,“以相聲形式錶演的舞臺劇挽救了它所再現的形式”,他們的工作的確讓相聲這種形式重現了它本身蘊涵著的無窮魅力。相聲之所以會消失,與許多許多從我們身邊消逝的東西一樣,不是它不好和不夠精彩,是因為種種現實原因造成了無人關注。

    當然,在賴聲川的戲劇裏,雖説相聲是主要表演樣式,但舞臺劇還是有一個總體結構框架把這些相聲段落串起來。在劇中演員除了功能性的“逗”、“捧”之外,必須扮演角色,而表演保留著遊走于“敘事”與“代言”的彈性;必須有明確的“戲劇動作”和時空結構。在創作觀念的出發點上絕不同於傳統的“化粧相聲”或“小品”。這恐怕也是賴式戲劇的引人和巧妙之處。正是有了這種舞臺劇的結構樣式,賴聲川就可以用相聲穿越時間與空間,穿越一切的不可能,穿越故事與故事間的障礙,穿越情感與情感間的裂隙,從而融為一體,融在一個舞臺空間中,融成一個完整的舞臺劇。

    相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相聲是以逗人笑為意旨的。從某種意義上説,相聲是最簡單、最經濟的喜劇。同時,相聲中又可以不乏悲涼、舒緩的調子。相聲在賴聲川的舞臺劇中,是一個較為完美的表達樣式,在他的劇中不僅僅發揚了相聲的表演形式,而且還有感悟。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的相聲經歷了80年代的“尖鋒時刻”和90年代與喜劇小品的“龍虎鬥”之後,正步入一種尷尬境地。相聲,不再是笑的重要來源,網路趣文替代了相聲段子,“星爺”和“馬大姐”成為新一屆螢幕笑星。曾以“説學逗唱”著稱的相聲——這種中國傳統表演藝術形式中為數不多的喜劇形態,無可奈何地陷入了語言匱乏和表演人才缺失的雙重比較劣勢。《千禧夜,我們説相聲》的到來或許能給我們又一條思路。

    賴聲川以一部戲使台灣的相聲“枯木逢春”,以同樣一齣戲使沒有什麼演出的台灣戲劇走上了蓬勃發展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千禧夜,我們説相聲》的內地巡演對觀眾和從業者有著不同但都極為重要的作用。

    賴聲川是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台灣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教授,曾任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研究所所長;以電影《暗戀桃花源》蜚聲海內外。有16個劇本收集在《賴聲川:劇場》四冊,並獲選為權威的台灣《聯合報》評選的台灣文學經典作品。賴聲川被稱為“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美國《橘郡記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稱他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

    台灣表演工作坊是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核心團體之一,自1985年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説相聲》在台北首演之後,每年都有新的舞臺劇作品,被譽為“中國語文世界中最精彩的劇場”。其代表作品《那一夜,我們説相聲》、《暗戀桃花源》、《這一夜,誰來説相聲》、《我和我和他和他》、《紅色的天空》、《如夢之夢》等舞臺作品均已成為中國當代話劇中的傳世經典劇目,其中“相聲”系列的有聲作品,每一張都成為白金唱片;舞臺劇《暗戀桃花源》的電影版更榮獲東京國際影展銀櫻獎、柏林影展“導演論談”最佳影片卡里加裏獎。

    《北京青年報》 2001年11月17日


本月聽賴聲川“説相聲”
台灣導演賴聲川在京演繹《如夢之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