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賴聲川在京演繹《如夢之夢》

    “不要去預設劇場是什麼,給它一個空間,一個可以伸展的空間。 ”來自台灣的著名導演賴聲川在中央戲劇學院臨時搭建的 “環型劇場”裏,一面給導演係的學生排演《如夢之夢》,一面傳授他全新的戲劇創作理念。

    今年四十六歲的賴聲川被譽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他創建的表演工作坊推動了台灣戲劇界整體創作格局的形成,開創了台灣戲劇的新時代。

    此次來京,他帶來了自己多年總結出的創作方式—— “集體即興創作”和他的新戲——《如夢之夢》。這部長達七小時的戲出入夢幻和現實之間,故事中心設定在生命的追尋,意圖推動社會對死亡的思考。觀眾被環形表演區包圍,可三百六十度旋轉觀看演出。

    據此次交流活動的策劃人、劇評人袁鴻介紹,《如夢之夢》是賴聲川創作歷程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他的創作方法,這次他邊授課、邊排演的是這部作品的兩個片段,既能增進北京學生對台灣戲劇的了解,也有助於打破戲劇創作陳陳相因的瓶頸,刺激北京劇壇的更大繁榮。

    “集體即興創作就是演員和編導者相互引導、刺激靈感,共同排演創作戲劇作品。”戴一副黑邊眼鏡、留著絡腮鬍子的賴聲川,氣質上既儒雅親切又灑脫不羈,在授課的間歇他對記者説,“我希望這種新的形式能夠啟發北京學生的思路,因為海峽兩岸在藝術上的看法是完全可以溝通的。”

    在環型劇場中演出的這部戲,舞臺形式非常新穎:觀眾坐在中間,打破空間的制約。參加排練的“中戲”導演係男生黃凱説:“這種排練方式很新穎,賴老師非常重視捕捉鮮活的東西。”

    “這種創作形式我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台灣學生許書綺沒有想到能在北京見到這位久聞大名的台灣導演並能參與排演《如夢之夢》的片段,正在中戲讀書的她興奮地説:“賴老師很重視導演和演員的互動,這種‘開放式’ 的講課方法和中央戲劇學院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有益的互補。 ”

    經過幾天的排練之後,學生們將於四月六日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向觀眾做示範演出。

    對於北京人藝的話劇,賴聲川的評價是“嘆為觀止”。他説,北京人藝有幾十年的歷史,有寫實主義方面紮實的訓練,而台灣劇壇缺乏這種文化傳承,但正因為如此,台灣戲劇發展具有了另外一種優勢:限制較少,探討的空間比較大,“集體即興創作的方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形成的”。

    他認為,文化交流是兩岸交流的基礎,文化上的傳承是最深刻的一種聯繫,所以文化交流不能慢下來。

    在為期一週的時間裏,賴聲川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京城幾所著名高等學府進行戲劇創作方面的演講。據台灣表演工作坊駐京首席代表張淑君女士介紹,賴聲川在北大、清華、人大等高校舉辦的講座都很成功,能容納兩、三百人的階梯教室擠得水泄不通。

    據介紹,賴聲川此次來京還帶來一部自己的電影作品《暗戀桃花園》參加大學生電影節,這部曾獲台灣金馬獎和多項國際大獎的電影,日前在北京師範大學放映時受到熱烈歡迎。

    “北京學生和台灣學生一樣活潑可愛,充滿活力。” 在談到與北京學生的合作時,賴聲川笑著説,“本來以為北京的學生會比較拘謹,但才認識幾天他們已經在和我開玩笑了。”

    “這是我第三次來北京,”賴聲川回憶道:“第一次是一九九八年冬天,我受邀來北京導演我的話劇《紅色的天空》,那是兩岸戲劇界第一次以這種方式合作;第二次是一九九九年五月,來參加《他和他的兩個老婆》在北京首演;這次是第三次,在滿城都飄著柳綠色的春天,原本只在阿里山見過的迎春花在這裡隨處可見。”他頗動感情地説:“我真的好喜歡北京。”

     新華網 2001.04.0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