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版“英式”勞資惡鬥
——“國泰工潮”始末之三

    “國泰”公司的勞資矛盾,不僅僅是機師與資方的衝突,空姐、地勤人員也同樣與資方有積怨。但是,前者動輒就在香港掀起風浪,而後者的抗爭很難形成氣候。有專家和學者指出,問題的關鍵是機師是一個有特殊技能的職業,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而且他們的工會組織嚴密,有職業工會分子前前後後打理會務,還與國際上的“機師工會”組織結盟,相互呼應,相互支援。

    “機師工會”組織嚴密

    機師不是一般的駕駛員,他們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性。例如,駕駛空中巴士的機師,就不能駕駛波音747等其他機型。特殊的專業技能不僅令他們獲得高薪,更令他們同聲同氣,組成唯一的全球結盟員工組織。有航空業證券分析員指出,他們可在幾週之內把航空公司全年利潤化為烏有,徹底把公司“打沉”。

    現代航空業是在西方率先起步的,而且一路領先全球,西方機師自然吃香。“國泰”的機師以外籍機師為主;1300多名機師中,外籍人佔了1200多;他們又來自少數幾個國家,其中澳大利亞機師最多。(參見附件一:香港本地機師嚴重短缺)這些外籍機師非常團結,組成高度組織化的工會,形成很強的抗爭能力,並聘請全職的總工會幹事。因此,對他們談“維護香港的整體利益”,無異於“對牛彈琴”。為此,“國泰”資方痛定思痛,在屢嘗機師工潮苦頭之後,決定加快本地機師培養步伐。但由於機師培養需要很長的過程,徹底改變“國泰”機師隊伍構成,還是相當遙遠的事。

    “機師工會”的會員每個月要從自己的收入裏提出5%交納會費(工潮前是1%)。由於機師收入比較高,這筆“費”自然十分可觀。工會正是仗著雄厚的經濟實力,才敢於與資方打“長期消耗戰”。他們能夠堅持長達一年的工業行動,而資方如果要整整一年都租用包機,財政肯定會出現問題。

    在這次工潮中,“機師工會”會長戴文利和總幹事范達禮出盡風頭。他倆都是英國的資深專業工會工作者。其中,范達禮曾在英國航空交通控員工會工作,1992年起加入香港“機師工會”。

    有錢有人,工會具有強大的發動能力,如今更利用先進的網路手段聯絡會員,組織大規模的聯合行動。據悉,在本次工潮中,如果有會員不支援工會的決策,立即會有許多會員給他打電話、發郵件,對他進行“總動員”。8月底,當工會宣佈工潮升級後,更威脅會員如果不參與集體行動,將被開除會籍。但是,一旦有機師因為參加工業行動而“壯烈犧牲”----被“國泰”解雇,工會也預備了逾百萬港元的行動基金,為他們提供生活援助,並幫助他們上訴、打官司。

    正是這樣又拉又打,工會在會員中形成了很強的凝聚力。

    職業工會工作者有著非常“專業”的工會運動策略。他們根據航空業的特點,一般選擇在旅遊旺季採取工業行動,或者在暑假,或者在耶誕節,以增強與資方討價還價能力。職業工會工作者還非常重視現代媒體的作用。他們經常召開記者會,向媒體吹風,全力爭取業界和輿論的支援,對資方施加壓力。

    資方專人對付工會

    但是,“國泰”資方也不是好惹的。他們過去能夠迅速平息空姐的罷工,能夠迫使機師接受減薪方案,顯示內部也有一套專門的機制來應付工會的工業行動。

    “國泰”的大股東是老牌英資公司太古集團,公司的管理層仍以英國人為主,他們對工會這一套運作自然再熟悉不過。“機師工會”有戴文利和范達禮衝鋒陷陣,資方當然兵來將擋,起用企業發展董事湯彥麟等幹將,打一場“媒體戰”、“公關戰”。

    今年6月22日,勞資雙方談判陷入僵局之際,資方突然向媒體公開了勞方目前高昂的薪水待遇、過高的加薪要求以及公司答應的加薪幅度,成功塑造出機師“工資高、要求多”的貪婪形象,一下子佔領輿論高地。據報道,導演這一幕的正是湯彥麟等人。

    湯彥麟從1996年起出任“國泰”企業發展董事,1999年機師集體請病假事件中,他就與“機師工會”直接交手。今年這次工潮,他更是多次採取主動策略,不斷指責機師“擾亂航班”、把工潮形容為“人造颱風”,爭取輿論支援,公關手段十分了得。

    資方一手強硬解雇52名機師,一手繼續提出新薪酬方案,作出有限的讓步,以利誘來分化機師隊伍,再用公關手段相呼應,對工會勢力進行全方位打擊。“機師工會”主席戴文利曾向媒體透露,“國泰”高層曾在一次內部員工的簡報會上,揚言“要在一年內摧毀‘機師工會’”。據悉,資方剷除工會有14個絕招,包括引導輿論、解雇恐嚇機師、拖延談判等。

    國際勢力插手工潮

    3個多月來,“國泰”勞資雙方都採用西方常見的談判技巧和鬥爭策略,在香港上演一場“攻防戰”。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次工潮充滿英國式勞資惡鬥的色彩,完全是“英式”工潮在香港的翻版。

    外籍機師與外籍管理層在香港的土地和天空展開惡鬥,本已顯得十分吊詭,更令人關注的是,工潮後面還有國際勢力頻頻插手。

    國際航空業工會在全球航空業工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國際自由勞聯轄下16個行業工會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代表著9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萬名機師。根據該會的集體協議,必要時該會將支援發動罷工行動的成員,而“國泰”“機師工會”正是該會的成員。

    8月中旬,香港《大公報》在一篇題為《國際航空大鱷狙擊香港》的文章中,作者斯遠揭露出國際航空業工會干預“國泰”工潮的詳情。

    文章指出,多個外國工會尤其是國際民航機師協會介入“國泰”工潮,支援“國泰”機師加薪三成的要求。受到這一厚利的驅動,“國泰”外籍機師在外力的出謀劃策和聲援之下,採取集體的工業行動,令一些黃金航線大量被迫取消。這時,美國的航空公司趁火打劫填補空缺,搶奪香港航空市場。

    斯遠認為,國際航空業工會干預“國泰”工潮的最終目的是“讓美國航空大鱷吞噬香港航空市場”。最明顯的證據,是代表47家美國及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民航機師協會會長Duane Woerth今年6月28日在國際航空會的演説中赤裸裸地指出:“民航機師協會本身有其涉及合併及收購的商業計劃,以加強其經濟能力及政治影響力。”另外,該會首席副會長Dennis Dolan在今年1月發表于該會刊物上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民航機師協會現在必須將其影響力擴展至美國及加拿大以外地方。”他擁有25年的飛行經驗,曾經多次策劃和發動美國和國際性的機師工業行動。

    斯遠認為,“國際航空大鱷已把香港航空市場視為其囊中之物”,他們想把影響力擴展到香港,就通過聲援“國泰”機師,掀起一場曠日持久的工潮,損害和癱瘓香港航空業,隨後再取而代之。“機師工會”幹事與香港民航處負責人會面時指出,儘管工業行動破壞了香港聲譽和經濟,但是他們“不管這麼多”,這充分暴露了他們自私和貪婪的真面目。

    在“國泰”工潮期間,國際機師協會採取各種行動來聲援、支援“國泰”機師。他們一直通過“機師工會”的網際網路對機師的工業行動表示支援。後來,它又進一步向屬下會員發出指引,禁止新機師加盟“國泰”,並禁止為“國泰”機師提供訓練協助,打明旗號針對“國泰”。國際機師協會的頭目還親自抵港,為香港“機師工會”打氣,甚至約見港府官員表達意見。其中,Dennis Dolan就在8月中旬訪港4日,曾經會見香港特區民航處助理處長梁汝強,討論“國泰”的編更制和飛行安全等有關問題。

    航空業環球同冷暖

    “國泰”工潮的發生,可以説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因為世界航空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近年來全球航空業頻頻出現工業行動,兩年內先後有10家航空公司發生過工業行動,其中包括加拿大航空、法國航空、南韓航空、美國西北航空、聯合航空等等(參見附件二:近年來全球航空業工潮一覽)。香港城市大學社會科學學部講師黃洪分析指出,由於航空業近期出現明顯復蘇的跡象,各地“機師工會”接連向公司爭取提高福利待遇。

    在國際航空業工會的推動下,這股加薪潮率先在美國掀起。兩家全球大型航空公司的達美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先後承諾給予機師頂級薪酬。隨後,這股浪潮向歐洲蔓延,接著波及亞洲。“國泰工潮”涌動,令香港成為重災區。

    “國泰工潮”只是全球航空業工潮的一環。在它之前,美國和德國航空公司的機師已經成功地爭取到一到兩成的加薪。在它的同時,西班牙、義大利等國航空公司的機師則仍然在罷工,爭取加薪。

    受到“911”事件的影響,全球航空業在一夜之間大滑坡,形勢急轉直下,裁員、破産接踵而來。航空公司業績受損,機師飯碗已經難保,加薪的要求自然要先擱在一邊,航空業的勞資鬥爭暫時偃旗息鼓。全球冷暖同步,“國泰工潮”也就趁勢收場。

    附件一:香港本地機師嚴重短缺

    “國泰工潮”事件暴露出香港本地機師嚴重短缺的問題。有學者指出,要徹底解決工潮,港府必須重視培訓本地航空人才。

    “國泰”和“港龍”兩家香港本地的航空公司分別在1985年和1988年開始培訓本地機師。但是16年來,只成功培訓了160名本地機師,約佔香港本地機師人數的1/10。目前,香港平均每年只能培訓出10名本地機師,但需要招聘大約80名機師。

    航空公司對本地機師並不信任,本地機師的薪酬福利明顯低於外籍機師,而且目前尚未産生一位正式的本地機長。

    香港航空諮詢委員會委員馮紀應指出,香港有空運中心的地位,有著名的航空公司,有國際級的機場設施,也有優秀的機組人員,但是香港各大專院校沒有一項有關航空業的課程,政府的飛行服務隊也從未協助航空業人才。相比之下,新加坡早在1958年就設立了航空學院,已為全球155個國家培訓了18000多名航空業人才,更在澳大利亞開設訓練學校,培訓本地機師。

    附件二:近年來全球航空業工潮一覽

    1998年,新加坡航空機師工會和資方的合約結束後,未能達成新合約薪酬協議,發生糾紛。經過兩年半的協商,雙方終於達成協定,機師可在3年內加薪10%至15%。

    1999年,美國達美航空的機師協會開始與資方談判新合約,要求大幅加薪,以彌補他們在1996年簽約時作出的讓步。今年6月,雙方達成新合約,資方需要在5年內多付機師24億美元薪酬。這份新合約令該公司機師成為美國航空業最高薪酬的機師。而美國聯合航空的機師也與資方發生糾紛。

    德國航空公司的勞資糾紛在今年5月得到解決,機師成功獲得資方加薪20%。

    另外,西班牙航空公司1875名機師也在今年7月初開始罷工,要求加薪20%和改善福利。

    在亞洲,南韓的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的機師今年曾因要求提高薪酬和反對企業重組而舉行兩天罷工。工會後來和資方達成和解。

    人民網 2001年11月21日


國泰機師醞釀“聖誕工潮”
仇恨的種子早已埋下
——“國泰工潮”始末之二
“國泰工潮”沒有贏家
——“國泰工潮”始末之一
“國泰”機師工會無條件暫停工潮
“國泰”航空實行“無薪假期”削減成本
國泰無薪假期受歡迎
國泰航空發表聲明歡迎港府旅遊新政策
9名被炒機師起訴“國泰”索償逾億美元
國泰機師“工業行動”已經升級
“國泰航空”推出優惠機票爭取客源
國泰航空已準備工潮升級的應變措拖
國泰航空租用包機紓緩航班壓力
國泰機師請“病假”人數突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