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榕樹下”是“搖錢樹”嗎?

     朱威廉要出賣“榕樹下”網站,開價1800萬美元,並且聲稱要在9月底搞定。眼下已是10月,榕樹下賣沒賣掉?朱威廉是不是如願以償了?相信傳媒不會放過這種爆炸性新聞。

    筆者所關注的是,榕樹下究竟擁有多少資産?到底值不值1800萬美元?

    應當承認,在網際網路處於寒冬之際,榕樹下書照出,廣播節目照賣,文學大獎賽照辦,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春意,實屬難得。也許正是憑著這點兒人氣,朱威廉才敢漫天要價,才敢宣稱境內外有七家“買主”角逐榕樹下的“最大股東”。

    事實上,稍稍細心考察一下,就會發現,榕樹下所擁有的“資産”並非足斤足兩的“硬通貨”。

    榕樹下文庫中的稿件屬於誰?

    榕樹下自我定位是“全球首家中文原創文學網站”,其實,榕樹下只是建立了一個市場,提供了一個網上文稿交易平臺,吸引出版商和創作者在這個市場裏進行交易,然後從中抽取15%的代理費。榕樹下的文庫裏現有稿件60余萬篇,榕樹下既未給這些稿件付酬,更沒買斷所有文稿的出版權。也就是説,榕樹下並不是這些“資産”的真正擁有者,因而也就談不上拿文庫裏的稿件當籌碼,向買主討價還價。

    這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我國網路出版法規雖然尚未健全,但比照傳統出版業的通行規矩,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任何作家(作者)的作品,在沒有買斷版權的情況下,都不得未經原創者的同意而擅自出賣該作品的版權,國際出版業的行規更是如此。

    其實,無論按照常理,還是按榕樹下網站登載的《投稿須知》中的規定,榕樹下文庫裏的稿件都還不是出版物,只是暫時存放在榕樹下,“版權”仍屬於原創者,作為“代理人”或僅僅是“發表人”的榕樹下並無隨意處置的大權。就連那些被選入“榕樹下叢書”的作品,榕樹下要出賣該書的版權,也應徵得原創者的同意,因為其中有原創者的一部分權益在。這樣一來,榕樹下的商業價值自然大大打了一個折扣。

    另一方面,我們之所以説,榕樹下不能隨意處置文庫裏的稿件,是因為榕樹下只是一個文稿交易的仲介者。這就好比,一個圖書超市的投資者,他只擁有市場的産權,而不擁有各個攤點的經營者,更不擁有經營者的資産。試想,投資者在出賣圖書市場的時候,能隨意把市場內各個攤點的圖書也一併作價,連同市場一起賣出去嗎?圖書市場與榕樹下形式不同,但其交易的性質情理相通,圖書市場投資者不能做的,恐怕朱威廉也得掂量掂量。作為一個市場,一個網路虛擬空間,甚至只是一個商標的榕樹下,還值那麼多錢嗎?

    當然,筆者並非評估師,無法為榕樹下的資産做出準確估價,我只是覺得榕樹下目前的火爆,還有些“虛火”的成份。

    榕樹下的根基牢固嗎?

    榕樹下火就火在我國出版業的市場機制尚未完善,市場發育也還不成熟。榕樹下利用出版市場的空隙,首先是討了文學愛好者的好,又為圖書和期刊的出版者提供了充足的稿源。由於目前我國出版者與投稿者之間的渠道並不暢通,許多雜誌鬧稿荒,許多作者又不知把稿件投給誰。文學愛好者總是新人輩出,生生不息,榕樹下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可以嶄露頭角的市場,他們當然求之不得。他們源源不斷把作品上傳到榕樹下的文庫裏,心甘情願與榕樹下簽約,歡迎被其“剝削”稿酬的15%。也許正是看準了文學愛好者的這種“獻身精神”,朱威廉才公開宣稱,等到2002年,並購後的“榕樹下”將會有1億元的收入。他也承認,榕樹下的“主要業務將依託網站上的資源”。不過,榕樹下是不是真能“火”到那樣一種程度,實在讓人懷疑。

    網路業就像孩子的臉,説變就變,人氣更是聚散無常,文學也終究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東西,真正的讀者多半來自同道作者,恐怕是不少此類文學網站無法回避的事實,文學網站的火爆,倒是頗似“文革”剛結束那會兒的全民文學熱潮。所以,榕樹下目前的熱鬧勁兒能持續多久,還是頗值得懷疑的。

    榕樹下作者的含金量如何?

    榕樹下的作者隊伍中不乏可塑性很強的文學新人,也已經有人為榕樹下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但是,必須看到,絕大部分作者的稿件還停留在“習作”的水準線上,要把它們轉化成可以盈利的商品,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即使將來能夠推出幾個打得響的作家,他們也不會成為榕樹下的賺錢機器,了解一點文學圈行情的人,都知道作者的“所有權”是最最無法控制的。功成名就之時,他們必然要飛離榕樹下,遠走高飛,去尋求更能讓他們展翅翱翔的“梧桐樹”了。

    榕樹下的利益機制有多強的粘附力?

    在榕樹下文稿交易平臺上,誰的稿件能賣掉,誰來買,出什麼價,榕樹下一概無權決定,唯一有權決定的,就是從成交的稿酬所得中抽取15%,歸入自家囊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不為稿酬寫作的人也許有,但有機會多得而不要的人可能極少。一個作者沒有發表過作品之前,也許不識路徑,但在某家雜誌上登過文章之後,如果真有後勁,責任編輯會緊緊盯住他不放,如此,他還會再讓榕樹下分錢嗎?再説了,榕樹下要是真的一年收入1億的話,那麼,別説國外傳媒巨頭,就是國內的出版商,也一定會爭先恐後地趨之若騖,何況,這些財大氣粗的出版商要建立一個文稿交易平臺,絕不會比榕樹下費多大的勁。事實上,國內有幾家大門戶網站的文化頻道在作者與編者之間的溝通方面,某種程度上並不遜於榕樹下。

    榕樹下現有資源的競爭力有多大?

    目前,榕樹下除了擁有簽約電臺46家、簽約出版社37家、簽約媒體521家、簽約作者2011人之外,還擁有什麼呢?那就是榕樹下賴以生存的60萬篇稿件了,沒有這60萬篇稿件,可以説榕樹下將一事無成。榕樹下本身也創造過紀錄,在社會徵集書稿啟示發佈兩天之後,便收到了500多部10-30萬字的作品。這能説明什麼呢,只能説明這些書稿可能已經“旅遊”了半個中國的出版社,尚未找到“買主”。而最最要命的是,榕樹下做的是“文學”,可能的確有金子在其中,但全無出版價值的“垃圾”絕對更多。不僅如此,榕樹下本身並不擁有出版權,縱然有披沙揀金的水磨功夫,在大量書稿中發現了“金礦”,也還得尋求出版商聯合開採。

    朱威廉做過文學夢,但他現在的身份是商人,栽下這棵榕樹,他做的不是文學夢,而是商人夢,想必他不會被榕樹下的文學夢想所誤。那麼,最終誰會被榕樹下所誤呢?

    中華讀書報2001年10月2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