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撰文質疑周海嬰寫書風波又起

    有專家認為,《魯迅與我七十年》是休閒讀物而非史料見證

      秋石近日撰文《愛護魯迅是我們共同的道義——質疑〈魯迅與我七十年〉》,對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的若干內容作了“探究和澄清”,指出“歷史的真實是誰也不能捏造或篡改的”,並提出《魯》一書究竟會留給後人怎樣的魯迅遺産以及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怎樣的精神營養的問題。9月11日《文藝報》大篇幅刊發其文後,《文匯讀書週報》以《海嬰先生,請讀讀〈魯迅全集〉》的醒目標題整版轉發此文,南北眾多報刊對該文轉載、推介和評論,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本不平靜的文壇江湖更添風雨。

    得知此消息之後,記者首先聯繫上了《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的責任編輯。該書責編楊雯女士表示,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文章。對於秋石所提出的書中史實的出入,楊雯談到,海嬰先生年事已高,且本書的寫作時間較長,在該書的寫作過程中,他人幫助做了包括核對史料在內的一些工作,且編輯工作也不可能做得無懈可擊,所以,該書在部分史料上有出入是情有可原的。至於秋石認為讀者所能從書中汲取的精神營養實在可憐得很,楊雯則認為,對於圖書的品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編輯部和周海嬰先生都接到很多讀者的來信,認為這是一本好書。周先生以自己獨特的身份來看魯迅先生,視角新穎,更有其獨特的史料價值,也更能得到讀者的認可。魯迅先生和其家人也是人,他們也有生活中的另一面。關於應留給後人怎樣的魯迅遺産的問題,楊雯説,周海嬰先生自己表示,他不是魯迅研究的專家,只是覺得自己70多歲了,應該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東西説出來。

    記者幾經週折聯繫到風波的發難者秋石,拒絕接受任何媒體採訪以避免炒作嫌疑的秋石卻向本報鄭重表明瞭態度。他強調,撰文質疑《魯》一書,絕不是對具體個人有意見,只是為了弘揚正氣。任何尊重魯迅、愛護魯迅的讀者都不能容忍這樣一本從頭到尾史實、事實錯漏百齣的書。魯迅的兒子連魯迅的書都不看,是誰也想不通的;但是兒子要給父親臉上抹黑,誰也不能答應。責編提到周海嬰先生年事已高、寫作時間長等,秋石認為不成其為理由。至於請人幫助核對史實,秋石更認為是著者不負責任的表現。至於責編提到海嬰先生是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出發寫作此書,秋石表示他無法理解周海嬰先生只是記得母親月經失調(在書中描寫過兩次),而不及其他。這甚至在中學生中産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秋石提到,該書流傳到了台灣,種種失實之處産生了惡劣的影響。秋石強調,他只是就事論事,不涉及人,但落實到一點上,就是要尊重魯迅、愛護魯迅、高揚魯迅精神的旗幟。民族魂是不能輕辱的。秋石認為《文藝報》刊發他的文章時所採用的標題正是他要表達的意思,而《文匯讀書週報》轉發時加上的題目未免曲解了他的用意。

    另一當事人周海嬰先生到目前為止未對此事發表任何看法。周海嬰的家人認為此事不值一提,並表示,與秋石沒什麼可交流的。

    雙方爭議的焦點牽涉到魯迅。為此,記者特意採訪了幾位國內魯迅研究的專家。不少人表示,不願意對秋石撰文質疑《魯》書一事公開表態,對《魯》書不予評價。他們認為,《魯》書印刷量這麼大,影響這麼廣,究竟有沒有價值,還是讓讀者和時間來檢驗,他們絕不會捲入這些爭議之中。王景山教授表示,自己只是愛好魯迅作品,從愛好其文到愛好其人,因此最關心的是普及魯迅作品和弘揚魯迅精神。周海嬰的《魯》一書及秋石的撰文自己均無研究,只能説點讀後印象。他認為,不能把《魯》一書看成是有關魯迅的回憶錄,更多的是周海嬰自己七十年的回憶錄,想寫什麼、能寫什麼,只好由他。更不能把《魯》一書看作一部研究魯迅的學術著作或魯迅傳記,因此也難以苛求。但書中史實時有錯訛,疏于考證,則是不該。他肯定了秋石在學術研究和學術論爭中可貴的認真和嚴謹的態度。而周海嬰對史實或提出質疑,或提供資訊,似無可厚非。關於“魯迅遺産”的問題,他認為,魯迅的著作才是留給後人的主要遺産。記者還電話採訪到朱正先生,他認為,《魯》書作為消閒讀物來讀,還是有其存在價值的,作為魯迅見證資料的書來説,則意義不大,如作為史料來看,則錯誤甚多了。提到魯迅精神遺産的問題,他指出,假如圖書能帶給讀者健康的休閒也未嘗不可,不必把任何出版物都拔高到遺産的地位,但著者應對讀者負起責任來。他認為秋石的文章還是可以接受的。(陳香)

    《中華讀書報》2002年10月16日

    


聚焦水渭亭對周海嬰説“我要分享著作權”
“魯迅”你也敢踩?周海嬰、魯外鬧上法庭
周海嬰:沈醉透露曾計劃秘密暗殺魯迅
父親、故鄉、我
——訪魯迅之子周海嬰
周海嬰記憶中的父親
周海嬰首次披露:許廣平被江青逼迫寫魯迅"材料"
周海嬰:魯迅是被暗殺!
周海嬰披露魯迅之死六大疑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