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網路文學:網路了,但並未文學

蘇陽

    一幫網路寫手,圍坐在一張圓桌旁,煞有介事地品頭論足。他們在幹什麼呢他們要搞一次網路文學評獎。這是一幫稍稍有了點名氣的網蟲子,他們被網站找來,冒充小蟲子們的老師,要過過批改作文的癮,然後拔苗助長一下,將一叢叢灌木,愣説成是一片樹林。好像一片戈壁,一夜之間就成了綠洲,花香四溢,草肥水美。

    網站在這麼幹之前,心裏發虛,很沒有底,不知道自己這麼幹會有什麼結果,只好又找來另一撥人——在文壇有些名氣的人,來為網站撐腰壯膽,來為一個新玩藝兒——“網路文學”造聲勢立牌坊。 這時,便可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幫網蟲子與一幫碼字匠在一個鍋裏起膩。雖然在一起攪和,還是要有所區分,就弄出這麼兩個不倫不類的詞:傳統作家評委、網路作家評委。那個“網路文學”不知是誰命名的,反正一上來,就與以往的文學劃清了界限,把以往的文學統統稱為“傳統文學”,以往的作家統統稱為“傳統作家”,拉開一個決裂的架式。戲做得很足,沒日沒夜地演了一陣之後,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演了什麼。

    "網路文學”快變成妖精了,她已不滿足在網上裝神弄鬼,開始大規模地跑到書店裏興風作浪。那些“網路文學作品選”在書架上排成了長龍,很有一點搶灘登陸的意思。我翻過幾本此類的書,只有那本《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格式上有些特別,卻好像患上了乾燥症,一節一節地往外擠。其餘的,什麼雜文集、隨筆集、散文集,從思維方式到寫作方式,從遣詞造句到煽情手法,都與“傳統文學”沒有什麼差別,除了比較幼稚之外,基本上就是“傳統文學”的翻版。

    "網路文學”被吹捧得神乎其神,大概不外乎這麼兩點,一是網站把“網路文學”當成一個賣點來進行炒作;二是“網路文學”寫手們的自我迷醉。網路最大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在上面發表“作品”,不費吹灰之力,真正做到了天馬行空,為所欲為。一切所謂的“標準”“傳統”都被顛覆,只要一敲鍵盤,隨便貼上去,“作品”就算“發表”了,就可以直接面對讀者了,這可以極大地刺激喜歡文字遊戲的人。 如此這般,“網路文學”終於方興未艾,像肥皂泡一樣迅速膨脹起來,數量大得驚人。與那足夠多的量相比較,整體水準的低下也讓人失望。大家看到的“網路文學”,在本質上,遊戲成分遠遠大於文學成分。不知道能不能把“網路”與“文學”分開,把“網路文學”改稱為“網路寫作”,這既可以維護寫手們的自尊心,又接近於事物的真相。否則,以假相來混淆視聽,對於“網路”和“文學”都沒有什麼益處。 但是,眾所週知的景像是,對“網路文學”的溢美之詞遍佈大街小巷,幾乎所有媒體都成了“網路文學”的吹鼓手。什麼“網路文學”要革“傳統文學”的命,在未來10年至15年間,“網路文學”會取代“傳統文學”等等。到目前為止,似乎看不出這種跡象,不過是現代版的寓言故事。什麼曾經落寞的文學在網路的催生下,再次成為文化興奮的主題。事實上,無論網路怎樣“催生”,興奮的只是“網蟲”,而不是“文化”。什麼網路使文學實現了本質意義上的自由,文學重又回歸民間。在紙上文學就無法實現“本質的自由”麼?民間是什麼?網路空間就是“民?quot;麼?什麼“網路文學”的發表和傳播都是在虛擬的網路裏進行,不見真人也沒有報酬,“網路文學”的創作目的變得空前純凈。是這樣麼?人人都戴著一個假面具,在網上“笑傲江湖”,他們究竟能有多少真誠可言?“創作目的”也變得可疑,看看那幾個四處指手畫腳,儼然是“文學大師”的網蟲子,誰會相信他們“空前純凈”雖然網上到處是“痛苦”和“迷情”,但遺憾的是,我們未能從中看到“審美”和“人性”,人們看到更多的是遊戲、虛假和矯情。

    就是這些廉價的諛詞在蠱惑著人心,它不但遮蓋了“網路”,也遮蓋了“網路文學”,使人們産生一種很大的誤會,以為“網路文學”一統天下的日子已經來臨了。實際上這不過是一些“網路文學”吹捧者的妄念和迷狂。那些“網路文學”的寫手們,在自我陶醉的幻境裏,迷幻自己也迷幻別人,並且把一些幻覺中的東西想像成某種現實。

    痞子蔡寫的書、編的書大概可以擺滿一書架了,他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大師”了。實際上,他不過是別一種形式的劉墉。個別“傳統作家”儼然是“網路文學”的導師,當評委,做主編,在網上跑馬圈地。還有一幫網蟲子也混出來了,開始招搖過市吹拉彈唱。什麼韋一笑、邢育森、李尋歡、寧財神、五朝臣子、安妮寶貝之流,居然都混成腕兒啦!

    關於“網路文學”,不少人持這樣一個觀點:它網路了,但並未文學。

    《中國文化報》2001年1月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