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經濟改革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富子梅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論述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問題時,提到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日前,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些論述在理論上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

    公有制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李榮融説,公有制為主體,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國家引導、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公有制經濟特別是國有經濟,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國有企業總體實力不斷增強,結構不斷優化,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從1989年到2001年,雖然國有企業戶數從10.23萬戶減少到4.68萬戶,但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從3895億元增加到14652億元,年均增長11.67%,比GDP年均增長9.3%高出2.3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從743億元提高到2389億元,年均增長10.22%;平均每戶實現稅金從100萬元提高到782萬元;全員勞動生産率從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54772元;國有企業固定資産凈值由7033億元提高到39588億元。國有經濟在關係國家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截至2002年7月,國有經濟在一些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按銷售收入計算所佔的比重分別為:石化69.3%,石油92.1%,電力90.6%,汽車72.0%,冶金64.4%,鐵路83.1%,兵器99.5%,船舶與航空航太84.5%。國有企業的影響力、控制力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世紀新階段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

    在公有制經濟的影響力、控制力不斷增強的同時,我國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逐步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産力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李榮融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私經濟年增長速度達到20%以上,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不斷增大。個體工商戶由1978年的14萬戶、15萬人發展到2001年底的2433萬戶、4760萬人,註冊資金3436億元。私營企業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到2001年底已達到203萬戶,從業人員2714萬人,註冊資本18212億元。2000年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共納稅1177億元,佔全國工商稅收的9.3%。個體、私營經濟創造的國內生産總值,已佔全部國內生産總值的30%,東部沿海省市更高達60%以上。1992年到2001年,個體、私營經濟新增就業人員4774萬人,2000年全國360萬再就業的下崗職工中,有250萬人在個體、私營企業就業。個體、私營經濟已從最初的“拾遺補缺”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不僅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活躍市場、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的生力軍,而且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重要增長點。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證明,各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可以大顯身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這一論述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是關係全局的重大改革

    十六大報告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國有資産管理的經驗,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和舉措。對此,李榮融分析説,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起著保障作用,關係到國有出資人能否主體到位、權利到位、責任到位。積極探索國有資産管理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大任務。

    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是關係全局的重大改革。李榮融認為,對十六大報告中有關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的論述,可以從以下三點全面深刻地加以領會。一是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産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這樣可以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有利於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的調整,有利於國有出資人到位,有利於形成多元投資主體和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

    二是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中央政府和省、市(地)兩級地方政府設立國有資産管理機構。新體制將管資産和管人、管事結合起來,實現權利、義務和責任的統一,並且強調國家制定法律法規,一切依法辦事,有利於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

    三是繼續探索有效的國有資産經營體制和方式。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國有資産管理法律法規,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近幾年,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方式,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報告鼓勵各地探索,同時也指出了要防止形成新的政企不分,提出要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人民日報》 2002年12月02日

    


曾培炎、李榮融答記者問
李榮融談工業結構調整、國企改革及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全文)
李榮融談國企改革五大成就及六項重大政策措施
李榮融:依法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