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炎、李榮融答記者問
韓琳

    十六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10日下午在北京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行,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分別介紹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等有關方面的發展情況,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曾培炎首先介紹了13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成就,他説,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9.3%,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經濟總量已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世界排名也由第10位躍升到第6位;市場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李榮融介紹説,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和主導力量。1989年以來的13年,我國工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許多工業品長期短缺的局面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工業經濟長期保持了快速的增長,工業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明顯提高,工業經濟體系進一步完善。1989年到200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長率是12.5%,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14.5%,工業品出口年均增長16.7%;我國每萬元生産總值的能耗由1989年的5.52噸標準煤下降到2001年的2.65噸標準煤,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達9億噸標準煤。我國工業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説,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場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也是最艱難、最富有挑戰性的一環。13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朝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邁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國有企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經營狀況也得到了明顯改善。1989年到2001年,國有企業平均每戶實現的稅金從100萬元提高到782萬元,全員勞動生産率從每人每年9115元提高到54772元;國有企業固定資産凈值由7033億提高到39588億元;國有企業戶數從10.23萬戶減少到4.68萬戶,實現利潤從743億元提高到2389億元。今年以來,國有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的利潤有望超過去年。

    他最後説,這次十六大對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了全面部署。貫徹十六大精神,我們要進一步推進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繼續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的同時,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更好發展,形成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為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創造良好環境。

    在李榮融介紹情況之後,參加招待會的中外記者踴躍舉手提問。曾培炎和李榮融一一回答了他們的問題。

    香港有線電視臺記者問:這次十六大將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明年初政府也會進行換屆選舉。每一屆新的政府都會有一個新的目標。中國的經濟政策會不會保持連續性,還是會作出較大調整?

    曾培炎説,江澤民同志的報告對於本世紀頭20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報告所提到的大政方針和我們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大以來的大政方針是一致的,發展思路應該説是一脈相承的,是連續的。從大的方面來講,鄧小平同志早就有一句非常形象、也非常明確的話:“我們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 拿具體的經濟政策來講,十六大報告提出要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要用發展的辦法來解決我們在前進中發生的一些經濟和社會問題,要保持我國經濟既定的發展速度;報告中也提到要進一步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要加快城鎮化的步伐,繼續實施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經濟的發展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經濟品質。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報告中強調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的趨向,要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報告中也提出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不斷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的合作與競爭。這些經濟政策與我們從十五大以來所執行的經濟政策是一致的。

    他又説,當然,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也要體現與時俱進的精神。因為國內外的經濟形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新的矛盾。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調整和完善經濟政策。這方面我們在過去的13年中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比如説,我們遇到了通貨膨脹的情況,也遇到了通貨緊縮的情況,我們在不斷地調整我們的政策。我們也還在繼續完善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央電視臺記者問:昨天國家經貿委、財政部等四部委發佈了《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這對國有企業的佈局會産生什麼影響?國有企業的比重多少比較合適?

    李榮融説,最近國務院有關部門出臺了三個文件,除昨天發佈的《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外,前些日子還出臺了《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9月28號,證監會還發佈了《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這三個文件的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從戰略上進一步調整國有經濟的戰略佈局,同時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而且要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這三個文件是貫徹十六大會議要求的重要文件,對我國國有經濟佈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將産生重要影響。至於説國有經濟比重多少比較好,這不可能有一個很精確的數字。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國有企業的數量還會進一步減少。13年來,國有企業從10萬多降到了去年的4.68萬(46800)家,到今年7月份為止是4.29萬(42900)。我想這個數字還會降。可以肯定地説,經過調整、改革,國有經濟的品質必將會繼續提高。我認為,關鍵不在於調整的數量,而在於品質。

    《華盛頓郵報》記者問:請問曾主任,江澤民同志在報告當中兩次提到要出售土地的使用權,對這一點您能否作更多的解釋?這是否是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中國這麼做是否是讓政府有更多的收入?另外,許多私營企業家都有抱怨,因為他們在與外國企業和國有企業競爭的時候,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我想問,什麼時候中國才能給所有企業都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曾培炎説,關於土地使用權的出售,中國憲法規定土地是國家所有,但使用權可以出售。這不是這一次報告中新提出的,我們執行這個政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各級地方政府在盤活土地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收入,但這些收入也都是為了本地城市建設的需要。

    關於發展個體和私營企業的問題,江澤民同志的報告中非常明確地提到我們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而且作為我們整個國家所有制中間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們在WTO成員國的談判中間,對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的資産都有明確的承諾和時間表。過去一年來,中國認真地履行了承諾。至於國內的個體、私營企業,這個報告中也有非常明確的論述;在市場準入方面,以及在土地、稅收、金融、外貿進出口方面,國內的個體、私營企業將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中國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基本的經濟制度,就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种經濟成分共同發展。

    他又説,至於個體、私營企業反映不公,其實國有企業也反映不公,因為他們還承擔了很多社會的責任,包括學校、醫院,還有很多企業承擔了多餘的工人。我們中石油一年在這方面的負擔是70億元人民幣。所以我們現在是在兩方面做工作,為國有企業的改革,正在努力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使它用工能夠獲得自主權,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以及支撐體系。我們的人大已經通過了《促進中小企業法》。我們政府正在兩邊做工作,使他們能夠處於公平競爭的位置。

    《布隆伯格》記者:我想問的同樣是關於競爭的公平環境的問題。私營企業有些抱怨,他們在得到銀行貸款方面有些困難,也不容許他們發放債券。我知道,在得到貸款方面已經有一些措施了,債券方面還沒有什麼措施。國家計委是負責發債的審批工作的,到目前為止,國家計委只是讓它的一些朋友企業如國家電力公司、申花企業可以發債。以後是否允許更多的上市公司發債,也包括一些私有企業?

    曾培炎説,我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要對買債券的人負責,就是説,這些企業必須是有信用,有充分的實力負起將來還債的責任。我們的企業債券大概發了330億元左右,主要是在國有企業。這些企業都是有效益的,而且在今後的發展上有明確的目標,市場前景是好的。因此我們批准了它們發債。我們贊成進一步擴大企業債券發行的面,這主要是發揮分擔銀行、國家在資金籌措方面的作用,這樣也能夠減少一些銀行對國家的風險。至於私營企業的債券,如果私營企業的實力到了這一地步,而且它的信用足以使買債的人接受,我想我們能批准。

    香港無線電視臺記者:江總書記在報告裏提到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小康的定義是什麼?全面建設小康是否表示現在我國貧富懸殊問題還比較嚴重,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曾培炎説,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到2000年實現了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準,解決了2億多人口的溫飽的問題。這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我們認為,這種小康還只是低水準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這在報告中也説到了。所謂低水準,是説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每人平均GDP只有800美元,但是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已經超過2000美元,這中間差距很大。説這個不全面,是因為我們主要解決了溫飽問題,解決了生存性的消費,而對於發展性的消費,我們還沒有能夠完全滿足城鄉居民的需要。説它不平衡,是因為在2000年,中國東部地區由於改革開放,已經得到了發展,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1400美元,而西部地區只有600美元,差距有兩倍以上了。報告中提出大致用20年的時間建設一個水準更高、更全面的、發展更平衡的小康社會。所以我們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所謂更高水準,就是到2020年的時候,我國的GDP要比2000年翻兩番,每人平均GDP達到3000美元,也就達到了當時的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

    所謂更全面,不單單指解決溫飽問題,要解決大家發展性的消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來滿足城鄉居民的需要。比如講,我們的社會主義的民主要更加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法制要更加完備;我們的環境要不斷改善,使人跟環境更加和諧;我們要讓老百姓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可以講,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足、生態良好這樣一個文明的發展道路。所謂更加平衡的發展,就是剛才各位記者提到的我們這種貧富的差距,通過20年的努力,我們要逐步扭轉這種貧富差距拉大的趨勢。到那個時候,城鄉之間的差距、地區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減少;我們城市的人口,也就是城市化的進程——要超過50%。我們那時的社會保障也會更加健全。這次提出來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通過20年的努力,使全國十幾億人民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金融時報》記者問:請問李主任,剛才你談到中國要使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是否意味著它們之間會沒有競爭?政府將怎樣確保私有企業和國有企業之間相互促進的關係?中國國有銀行是否還要承擔不可推卸的支援國有企業這樣一種責任?

    李榮融説,現在的銀行是獨立自主的銀行,沒有義務一定要給國有企業貸款。它同樣按照貸款的條件,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地加以審查。實際上在我國許多行業,國有企業跟私有企業的競爭已經是公平的,因為它獲得貸款的條件是一樣的,競爭的環境也是一樣的,在稅收上也沒有什麼優惠。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按照總書記報告中講的,要使商品、生産要素更加自由地流動。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平等地使用這些生産要素。隨著改革的深入,這個目標不久將可以達到。國家經貿委從為企業服務的角度來説,現在對國有企業沒有特殊服務。我們所有的政策都在我們的網站上公佈給所有企業,一視同仁。

    《人民日報》記者問:十六大報告提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請曾主任解釋一下,我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哪,有哪些具體內容?

    曾培炎説,我想這個“新”是相對於傳統的工業化來講的,首先表現在:這些年我國的資訊技術發展很快。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行資訊化的。中國是一個後發展的國家,完全可以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推進資訊化,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從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生産力的跨越式發展。其次,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階段,大多數是以消耗能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可以説“先發展、後治理”,代價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特別強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互相制約的關係。我可以舉個例子,我國1998年到目前為止對環境的投入達4900億元,相當於1949年建國以後到1997年近50年間對環境投入的1.7倍。再次,在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特別強調機械化和自動化,與此同時伴隨著出現了一些失業問題。中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勞動力成本比較低。我們就是要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産業的關係,處理好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也就是説,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也擴大了就業。十六大報告對新型工業化道路有一段描述,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

    俄羅斯《新聞時報》記者:十六大報告中提出要保護合法的勞動與非勞動收入,請問非勞動收入的定義是什麼?在未來的小康社會,非勞動收入的比例會有多少?

    曾培炎説,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到,要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公平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除了勞動以外,其他的生産要素——資本、技術、管理也可以參與分配。這就是非勞動收入。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問:請問私營企業中中共黨組織的作用是什麼?它們最重要的工作是什麼?企業主與勞動者有矛盾的時候,黨支部怎麼辦?

    李榮融説,對私營企業中的黨支部,很重要的一點是,它要把自己的黨員教育好,同樣要努力工作;同時,它還要幫助企業依法經營,還要領導工會組織,維護工人自身的權利。我想,這些方面的工作,任何私營企業主也不會反對。

    某外國記者問:關於失業,有沒有具體數字向我們提供?

    曾培炎説,這個問題是我們當前經濟工作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到今年年底,失業率可能要達到4%。為什麼這幾年失業率會更高呢?這有眾所週知的原因。我國的國有企業進行了改革,大量富餘人員從企業走向社會。下崗職工大致在2400萬到2500萬之間。下崗的職工中間,有1700萬重新走上了崗位,還有許多人還在再就業中心。與此同時,我國還有大量的新生勞動力從學校中走出來,每年大約有1000萬左右;農村還有大量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這樣就給我們整個就業帶來很大的壓力。

    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專門召開了會議,把這項工作作為各地方政府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我們也在採取措施,緩解就業的壓力,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一個是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其次是結構調整,加大第三産業服務業的發展,加快中小企業包括個私企業的發展。個私企業、中小企業是這幾年吸納勞動力的主要的方面。與此同時,我們加快了勞動力市場的建設,以及對下崗人員進行培訓的工作。我們的社會能保持穩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在進一步地建設。

    《華爾街日報》記者問:你們談到今後20年要進一步進行面向市場的改革,請問今後20年政府在市場經濟中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否還需要一個國家計委?

    曾培炎説,國家計委,名字沒有改,但其工作內容幾乎全部變了。政府正在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和職能轉換。到2020年的時候,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宏觀調控,社會服務,社會管理,加強監督四個方面。

    《遠東經濟評論》記者問:當前中國經濟當中是否還有一些部門是不許私有經濟部門介入的,比如出版業、金融部門,還有基礎設施建設?十六大報告中談到農民可以在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土地使用權的轉讓,以換取一定的報酬。這樣也有助於使耕地規模更加合理。請問,在農田經營方面多大才算是上了規模?收購土地使用權的人是否必須是來自同一個村或同一個省的農民,還是任何人都可以?

    李榮融説,凡是對外資企業開放的領域,對私營企業也都開放。1988年我國的私營企業有9萬戶,到2001年達到203萬戶。我預計,今後發展會更快。剛才曾主任也説到了,我們開了經濟工作會,會議後我們有五個文件都出來了,鼓勵私人創業,同時降低收費。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開放的領域會越來越多。

    曾培炎補充説,關於私營部門參與金融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實際上目前在我們的東部地區,有的民間金融機構辦得非常不錯,這完全是自發辦起來的,當然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民間的資金進去已經不足為奇,有的修路,有的搞一些小型工業設施,這都有。至於城市垃圾、污水處理,目前也有民間資金進去。我想,在市場準入方面,我們對外開放,也要對個體、私營經濟開放。

    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問題,十六大報告闡述了非常明確的辦法: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這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比較快。政府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規範管理,這方面的工作正在進行。

    中國網 2002/11/1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