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發展: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

馬漢文

    主要觀點

    ●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必須正確把握人的全面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

    ●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這就突出了道德建設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了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①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社會關係和個體素質諸方面的自由而又充分的發展。道德素質的提高,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既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道德素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人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身體健康素質等。《綱要》提出,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是對公民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則是對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對於公民的綜合素質而言,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有機統一、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兩個方面不可偏廢。但是,在人的綜合素質中,管總的、佔主導地位的是思想道德素質。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是培養“四有”公民的基礎。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道德建設是做人的工作,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是道德建設的根本任務,也是衡量道德建設成敗得失的基本標準。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這有兩方面的內容和要求。一方面,人是道德建設的主體,離開了人,道德建設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另一方面,道德建設要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著力於塑造人的高尚精神,使人們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這是由道德的性質和道德與人、道德與社會的關係所決定的,同時也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要求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關心人、愛護人、理解人、尊重人,培養“四有”公民,調動全體公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漸進過程,需要正確把握人的全面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在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這個原則,人的發展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推進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馬克思曾經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而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用。通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極大發展,不斷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切實把人民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這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之一。但是,只有物質文明而沒有精神文明的社會是畸形的社會,它不可能健康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運動必須在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過程中實現辯證的統一。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保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機會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平等權利,使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文化生活更加豐富,這樣才能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思想文化條件,才能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的全面發展不僅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同時也是社會價值的體現。每個人的發展都是社會發展的一部分,每個人既是個體存在,又是社會存在,其個體存在價值與社會整體價值從本質上説是一致的,個人的價值選擇不能背離正確的社會價值追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的價值既體現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也體現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給予來自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也離不開社會的給予。注重全面發展,對個人來説,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來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人的自我創造和價值實現,必須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即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和文化傳統中進行,不能游離于社會之外。個人的價值只是社會價值的一種個體表現,個人的發展也只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種反映,任何強調個人能力和價值而忽視社會的制約和條件的認識都是片面的。

    人的全面發展需要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和諧。人是環境的産物。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有良好的人文環境,也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我們要致力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就必須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切實加強理論、輿論、文藝等各項工作,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全人類的文明成果,防止和抵制各種腐朽文化和錯誤思想,提倡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這有助於人們健康人格的形成、智慧的增長和才能的發揮,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人的全面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以合理開發自然資源,保持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為前提。因此,在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越協調、越和諧,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景就越美好。

    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迫切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須樹立理想信念。人生理想,既是一個人生存、發展的動力,也決定著一個人的發展方向。崇高理想對人及其所從事的事業至關重要,樹立崇高理想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國,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樹立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就能使人具有崇高的人生目的、莊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具有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撓的品格和勇於奉獻的精神。今天,我們正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奮鬥過程,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來支援,而理想作為人生的奮鬥目標,是任何時候都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價值坐標。

    人的全面發展須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是人們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為人類的需要服務。客觀世界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因此,人類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就不能停留在已有的水準上,必須不斷探索運動著的客觀世界的規律,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前進。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創新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如果不能創新,不去創新,一個民族就難以發展起來,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世紀,必須高度重視創新,把提高創新能力作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人的全面發展須倡導科學精神。馬克思主義歷來把科學看作是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這種力量,既是物質的力量,又是精神的力量。一個人擁有科學知識,並不意味著就擁有科學精神。對人類而言,科學知識固然重要,但具有科學精神更重要。沒有科學精神,科學便失去了根基,人類就失去了全面發展的力量源泉。科學精神就是尊重事實、尊重真理、反對迷信盲從;就是不斷創新、不斷開拓、反對因循守舊;就是實踐的檢驗、批判的頭腦、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討論。大力弘揚科學精神,使人們擺脫愚昧迷信,是一項長期的艱巨工作。堅持不懈地在全社會普及科學知識,提倡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對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人民日報》 2002年01月17日

    


重視公民的個體道德建設
道德的法律化與法律的道德化
百餘權威專家呼籲:建立“環境道德倫理觀”
是紅?是黑? 道德考核讓你感受年底危機
略談道德建設的難點
“掃雪令”是否合適? 法令不宜侵入道德領域
《中國公民道德手冊》出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