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青少年培養中幾個關係

許雲昭

    江澤民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提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堅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按照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這是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為此,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就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就當前青少年學生培養中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應處理好以下四個關係。

    教書與育人的關係

    堅持學校是人才培養基地,教書育人是各級各類學校的基本任務。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把傳授知識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性格養成、心靈塑造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協調發展,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與育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只教不育或以教代育,必然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當前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青少年成長的外部環境和他們的身心特點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西方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同我們爭奪思想陣地,爭奪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及各種醜惡現象,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青少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認真負起“授業”責任的同時,還必須認真負起“傳道”的責任,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象,正確對待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中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之成為品學兼優、具有強烈民族振興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優秀新一代。

    治標與治本的關係

    “十年樹木”既要“剪枝修葉”,又要“強根固本”;“百年樹人”,更要從根本著眼,從點滴著手。要塑造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靈魂”,也應該從治本著手,實行標本兼治。一是治標要“嚴”。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力度,在學生中深入進行文明禮貌、助人為樂、善於同他人合作共事、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公德教育,讓學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強行為規範教育。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要旗幟鮮明地引導青少年學生弘揚正氣,大膽抵制錯誤的東西。對學生中出現的道德失范、行為不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思想苗頭,不能漠然置之,而要見微知著。二是治本要“深”。治本就是緊緊抓住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和信念這個核心,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根本問題上下功夫。要注意幫助學生樹立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提高他們識別真善美的能力,使之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轉化為激勵為祖國發憤學習、積極向上、忠誠報國的強大內在動力。三是路子要“對”。在指導思想上必須堅持“四個統一”,即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教育的統一,實現自身價值教育與服務社會人民的統一,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工作原則上要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説理教育與品德踐行相結合,情感陶冶與榜樣示範相結合,教育疏導與嚴格管理相結合,指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傳統教育方法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相結合。四是方法要“活”。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載體,運用靈活的方法。如針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舉辦講座、討論辯論、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提高他們的識別能力和判斷分析能力;針對學生求知欲強、好活動、愛娛樂等特點,開展“讀好書、看好戲、唱好歌、做好事”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崇尚美好、追求真知的思想境界。

    學校、家庭與社會的關係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缺一不可。育人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學校無疑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承擔著育人的主要任務。但是,僅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家庭教育也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在資訊媒體日益發達的今天,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必須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觀,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依靠整個社會力量培育人才,創造一種有利於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整體環境。就學校教育而言,就是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教育學習正確做人,具有社會責任感,善於同他人合作共事。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得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就家庭教育而言,首先必須轉變家長的觀念,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不僅如此,家長還要以身作則,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為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要多鼓勵孩子,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學會循循善誘,講究方式方法。家長對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學習成績,也要關心思想品德方面的修養,注意他們在社會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響。不要整天把孩子禁錮在家裏學習,要注意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他們社會實踐經驗。總之家庭教育要從現在的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從片面注重書本知識向注重孩子正確做人的教育轉變,從簡單的命令式教育向平等溝通式教育轉變。就社會而言,各界都要樹立起全員育人、全社會育人的觀念,關心、支援和配合學校、家庭開展教育工作。既要為學生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又要加強對學校內部和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和諧、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真正做到“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黨政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育人與正己的關係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成敗,繫於教師。教師肩負著傳播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神聖使命,是學校教書育人的主力軍,是素質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力量,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思想素質、價值取向、人格品質、精神風貌、認識水準、授知能力,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求知、創新和動手能力,而且更直接影響著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道德品質的定型。歷代教育家所倡導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體現。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輩子。一個優秀老師,就是開發人才的工程師、科學家。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不僅是振興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學生的迫切需要,更是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正直成為學生的楷模,就要在學生中樹立起信仰堅定、品行端正、學識淵博、愛崗敬業、誨人不倦的良師益友形象。首先,思想素質要高。一名稱職的教師必須堅持不懈地學習有關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經典著作,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水準、思想素質和法制意識。其次,師風師德要正。一名稱職的教師要有“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要有甘為人梯的歷史責任感,不為金錢所蝕,不為世俗所累,淡泊名利,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教學相長,愛生如子,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熏陶學生。再次,業務知識要精。一名稱職的教師不能滿足於已有知識,要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不斷“充電”,及時把最新的技能和知識傳授給學生;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藝,努力提高自己傳授知識水準。第四,工作責任要強,一名稱職的教師要有一種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那種雖有水準,但不負責,應付教書,忽視育人的做法,既為職責所不容,也是師德的失落。(作者係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光明日報》 2001年11月16日


青少年“性待業期”延長 戀愛婚姻應做崗前培訓
美國構築青少年艾滋防線
青少年生殖健康: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12.97%
西洋棋世青賽 喬治亞掠走四金
美國構築青少年艾滋防線
香港將全力打擊青少年濫用藥物
生殖健康教育面臨三大難點
青少年拒絕傳統藝術?
專家看青少年吃早餐
心病正向青少年蔓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