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論新世紀的工業化

馮昭奎

     ■ 與20世紀相比,21世紀的工業化具有哪些新特徵?

     ■ IT革命時代的工業化會不會重寫發達國家名單?

     ■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關鍵詞是什麼?

    20世紀是工業化走進人們生活的世紀。在整個20世紀,工業化從衣、食、住、行各方面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方式。在工業化國家即發達國家的産業結構中,工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仍處在工業化途中的發展中國家的産業結構中,工業的地位則繼續不斷地上升。到了80年代,儘管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出現了所謂“後工業社會”的預言,服務業等第三次産業在産業結構中的比重超過了工業,但在全球範圍工業化的進程並未中止,它一方面表現為已完成傳統工業化任務的發達國家中的工業的“進化”(比如工業的資訊化、高技術高附加價值化),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工業化從少數發達國家向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範圍日益擴展。

    同時,即便是在産業結構中佔有越來越重要地位的第三次産業,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配合、服務於工業化的特徵。誕生於19世紀中葉、興盛于20世紀前葉的百貨店,分別於20世紀30年代初和40年代中期在美國誕生的超級市場和方便連鎖店,以及其他眾多的流通新業態的興起和普及,為大量生産與大量消費牽線搭橋,功不可沒。

    IT革命時代的工業化具有七大特徵

    到了20世紀的最後一二十年,一場新的産業革命———IT革命開始席捲整個世界,與此同時工業化與“工業的進化”的過程卻在全球範圍繼續發展,這將會導致21世紀的工業化與“工業的進化”的過程,具有不同於20世紀工業化的、IT革命時代的工業化的特徵。

    在産品革新的層面上,IT革命時代的工業産品正在日益同資訊技術融合。例如,現有的電話將進一步IT化、智慧化,可在不同語言間進行同時翻譯的可視電話的實用化已為時不遠;將各種交通工具連接到資訊網路之中的“智慧交通系統”已展現其雛形;使用模擬信號的電視機轉化為使用數字信號的電視機之後,電視機與電腦的界限將趨於消失;其他家用電器也都將進化為“資訊家電”或“網路家電”;由於資訊技術的進步,在20世紀僅僅出現在工廠裏、被應用於工業生産的機器人也將進入家庭,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幫手。

    在生産過程的層面上,IT革命時代的生産技術將日趨數字化、虛擬化、無紙化(無需繪製設計圖紙)。特別是以三維電腦輔助設計(CAD)直接製作生産模具等技術的實現,可能使大批量生産之前的設計、試製等過程基本上移到電腦上進行,從而導致一部分傳統的生産技能將被淘汰,新的生産技能陸續産生。

    在工廠制度的層面上,IT革命將導致企業或工廠制度包括經營方式、組織結構和人事管理等發生深刻變革。將導致傳統的大中小工廠之間相對固定的系列承包關係趨於瓦解,同時使中小風險企業獲得空前的發展機會。企業如何應對這場變革,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今後命運。

    在産業結構的層面上,IT革命將加強生産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聯繫,從而可能使作為生産者與消費者仲介的流通産業經受巨大衝擊。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全球性的流通革命必將興起,這場革命甚至可能改變迄今有關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傳統概念。而流通業的另一個變化是,迄今僅僅作為大量生産、大量消費的“橋梁”的流通業,將在新世紀發展成為涵蓋生産、消費、廢棄物處理、回收、再生等商品運動全過程的真正完整的流通業,從而形成未來“迴圈型社會”的基礎産業。

    在國家戰略的層面上,IT革命既為發達國家工業的進化提供了動力,又在深刻地影響著仍處在工業化途中的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戰略。比如盡可能地避開傳統工業化的一些弊病(對能源資源消耗過度和環境污染等),採取工業化與資訊化相融合的、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戰略。與此同時,隨著發達國家從工業化向資訊化發展階段的過渡,工業生産力加速在全球範圍重新配置,跨國公司日益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角色,在這種背景下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將日益具有“國際化”色彩。總之,“兩化”(工業化與資訊化)、“可持續發展”、“國際化”將成為21世紀發展中國家工業化戰略的關鍵詞。

    在社會制度的層面上,包括第一、第二次産業革命在內的工業化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生産方式及社會制度的形成過程相重合的。而正在興起的IT革命正在改變第一、二次産業革命以來所形成的一整套産業體系、社會系統乃至既得權益體制,形成了一次遠遠超出技術範疇的全方位的“創造性的破壞”,從而必將對整個社會制度的變革産生深刻的影響,這對於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經濟學的層面上,IT革命時代的工業化,可能最終導致重寫發達國家的名單。當今所謂發達國家其實是指工業發達國家,今後,單純以工業化發展水準衡量的發達國家的標準或許應當修改,至少應當照顧到工業發達與資訊發達這兩者的結合。

    發展中國家不能把資訊化“炒”得過熱

    然而,不管IT革命如何發展,工業化仍是發展中國家不可回避的課題。即便是資訊社會也需要堅實的工業化基礎和製造東西的本領。不管是傳統産業還是高技術産業,不管是在工業化時代還是在資訊化時代,都離不開製造,離不開“做東西”,離不開發展工業。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説,工業化方面的追趕比資訊化方面的追趕更艱巨更費時。因此,扎紮實實發展工業技術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無法回避的課題。尤其是對於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説,也不能把資訊化“炒”得過熱,“炒”得一些人做夢也想到網上發財,致使能扎紮實實到工業現場搞生産“做東西”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吃香。長此下去,我們的工業化與資訊化並舉的發展戰略就有落空的危險。

    最後需要指出,在21世紀前二三十年,在充分利用現有的工業化、資訊化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包括生物、奈米、超導、光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技術、海洋技術在內的一大批高新技術將日趨發展、成熟,並走向産業化。隨著這些高新技術及其産業的發展,21世紀的工業化的舞臺將日趨廣闊,從陸地走向海洋,從地表走向宇宙空間或地下深處,從宏觀世界走向微觀世界。總之,21世紀的工業化必將具有輝煌燦爛的發展前景。

    

    《經濟日報》 2001年10月22日

相關新聞

城市化與工業化關係之我見

香港轉型的出路在於新工業化

非洲工業化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