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愚:關注加息預期下儲蓄持續分流動向

■近來,人們對加息問題再次表現出強烈的關注。而加息與否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對儲蓄持續分流的憂慮。今年1到8月,隨著物價走高,存款實際利率持續為"負",且"負"的程度不斷擴大,居民儲蓄存款增速逐月減緩,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同比增速由1月末的20.5%下降到8月末15.3%,累計下降了5.2個百分點。

■居民儲蓄分流的主要渠道有:增加消費;調整理財思路,選擇更利於保值增值的投資品種,例如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産或購買住房等固定資産等。統計顯示,目前居民儲蓄分流的主渠道並非用於消費,而是流出銀行體系,選擇其他類型的資産。

■目前儘管儲蓄出現持續分流,儲蓄高增長的勢頭確實有所減緩,但就此判斷拐點出現,還為時尚早。就居民存款動機來看,居民儲蓄可分為"積極儲蓄"與"被動儲蓄"。"積極儲蓄"的存在意味著遇到合適的時機,這部分儲蓄會隨時進入投資和消費。"被動儲蓄"的存在決定了儲蓄增長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速,短期內難以逆轉。

隨著8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陸續披露,人們對加息問題再次表現出強烈的關注。而加息與否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對儲蓄持續分流的憂慮。那麼,儲蓄分流情況怎樣,對加息的影響如何呢?

今年以來,隨著物價走高,存款實際利率持續為"負",且"負"的程度不斷擴大。受此影響,居民儲蓄存款增速逐月減緩,人民幣儲蓄存款餘額的同比增速由1月末的20.5%下降到8月末15.3%,累計下降了5.2個百分點。人民幣儲蓄存款已連續7個月同比少增,1-8月,人民幣儲蓄存款累計增加10863億元,同比少增1406億元。

負利率造成居民儲蓄傾向下降

影響居民儲蓄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與儲蓄傾向。居民收入是居民儲蓄的基礎,而儲蓄傾向則決定了居民將多少收入用於儲蓄。今年上半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達11.95%和16.15%,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2.8和13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儲蓄存款卻不升反降,這説明居民儲蓄傾向有所下降。儲蓄傾向的減弱在於去年10月份以來,存款實際利率持續為負,使得一些居民覺得儲蓄不合算。去年10月以來,我國存款實際利率出現"負利率"的情況。最高檔儲蓄存款利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目前為2.79%,扣除20%的利息稅後為2.232%。而8月份CPI同比上漲5.3%。可見,目前所有檔次的儲蓄存款利率均已是負值。

據央行所做的今年第二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有72.9%的居民認為存款利率低,較上季提高2.2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2.6個百分點;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準下,選擇"更多儲蓄"的居民人數佔比為32.2%,較上季減少2.5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減少1.1個百分點。

居民儲蓄的主要分流渠道

居民儲蓄分流的主要渠道有:增加消費;調整理財思路,選擇更利於保值增值的投資品種,例如購買股票、債券、基金等金融資産或購買住房等固定資産等。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城鎮居民儲蓄傾向有所下降,但城鎮居民的消費意願仍保持謹慎。二季度,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準下,認為"更多消費(包括借債消費)最合算"的居民人數佔比為31.2%,較上季提高0.4個百分點,但仍處於2002年以來的較低水準。今年前7個月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儘管名義消費增長出現提速,但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後的實際消費增速同比僅上漲1個百分點。這説明居民儲蓄分流的主渠道並非是用於消費,而是流出銀行體系,選擇其他類型的資産。

1.購買商品房增多。今年以來,在國家採取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的宏觀調控下,房地産業------這一被定性為"過熱"的行業,增勢不僅不減,反而愈加火爆。商品房價格也不降反升。1-7月,全國累計銷售商品房1.3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5.2%;商品房累計銷售額3657億元,同比增長41.4%;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2724元/平方米,同比提高12.9%,是1996年以來同期的最高增幅。分地區看,全國有12個地區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的提高幅度超過10%,其中,江西、甘肅和天津等6個地區價格提高幅度超過20%。

伴隨銷售價格的上漲,商品房空置面積快速下降。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為92.38,比6月份下降0.03點。自4月份以來,該指數已經連續3個月出現下降。從地區分佈看,上海、天津和湖北等12個地區的商品房空置面積均為負增長。其中,上海商品房空置面積同比下降37.7%,是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

2.購買基金與國債增多。今年基金髮行一度出現爆發性增長,成為分流儲蓄的主渠道。年初以來,發行成立開放式基金達30隻,發行基金(不包括仍在發行尚未成立的基金)總規模為1436.89億份,超過了2001年至2003年三年基金髮行規模的總和。數據顯示,2001、2002、2003年的基金髮行規模分別為182.26億份、565.95億份、678.45億份,共為1426.66億份,比今年上半年的1436.89億份少10.23億份。居民在投資基金處於虧損狀態下依舊選擇繼續投資基金,一方面是由於去年下半年以來股市的快速上漲中,基金錶現出眾,104隻基金在2003年創造了9.3億元利潤;另一方面,一些基金在發行時巧做文章,強調低迷市況下蘊涵的機會,並推出低風險類型的産品,例如貨幣市場基金。由於國債利率高於同期存款利率並不徵收利息稅,居民購買國債的熱情一直很高。而股市自今年4月份以來就步入"熊市",可以估計4月份以後增持股票的居民為數不多。因此,股票對儲蓄的分流較為有限。

3.部分儲蓄變為民間借貸。今年以來,為了治理經濟局部"過熱",貨幣政策適度從"緊"。銀根的收緊,使一些企業面臨資金緊張。這時,一些個體、私營業主不得不將原來以儲蓄的方式存入銀行的生産經營間歇資金取出,變為企業的流動資金。而貸款的壓縮也迫使企業紛紛通過集資和民間借貸的方式來解決資金問題。據人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統計,7月份溫州市民間借貸加權平均月利率為12.03‰,利率和發生額均創下自去年1月份開始監測以來的最高水準。

4.消費信貸牽引儲蓄分流。自1997年以來,我國的消費信貸有了驚人的發展。統計顯示,截至2003年末,個人消費信貸餘額達到15736億元,每人平均2010元,年均發展速度超過50%。今年上半年消費信貸持續快速增長,達到17000多億元。個人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對儲蓄分流的影響較大。一方面,居民申請消費信貸時需要付一定比例的首付。如果用於購房,則首付至少要數萬元。另一方面,落實消費信貸後,居民要開始每月拿出收入的一部分用於還款。這就使得居民可用於儲蓄的資金大為減少。需要看到,消費信貸的開展必將使部分居民由資金供給者變為資金需求者,家庭債務率上升,儲蓄率下降。

儲蓄增長難言拐點

面對目前儲蓄持續分流的勢頭,有媒體驚呼,持續近10年的居民儲蓄高速增長將面臨拐點。筆者認為,儲蓄高增長的勢頭確實會有所減緩,但就此判斷拐點出現,還為時尚早。就居民存款動機來看,居民儲蓄可分為"積極儲蓄"與"被動儲蓄"。所謂"積極儲蓄"是指為了將來更好地進行投資和消費所做的積累,例如用於將來買車購房、子女教育或投資經營等儲蓄。而"被動儲蓄"則主要是為了養老防病而進行的儲蓄。國家統計局在2002年所做的一項城市家庭財産調查顯示,有78.9%的人表示,其家庭現有儲蓄中,存在著部分可隨時用於其他投資項目但暫時尚未動用的存款。"積極儲蓄"的存在意味著遇到合適的時機,這部分儲蓄會隨時進入投資和消費。可以説去年10月份以來,物價走高帶來的"負利率"確實使部分"積極儲蓄"進入了投資和消費。但由於就業矛盾及社會保障體制缺欠等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被動儲蓄"的存在決定了儲蓄增長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速,短期內難以逆轉。

儲蓄分流的隱憂

1.銀行可貸資金減少,經營風險加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仍以存貸款業務為主,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存貸利差。而其貸款來源的80%以上是居民儲蓄,居民儲蓄如果下降太多,商業銀行信貸規模的保持和擴張能力將受到制約。而貸款少增就意味著收入的減少。相對於國有商業銀行而言,中小金融機構吸收存款能力較差,儲蓄存款增幅的回落速度會更快,這樣就有可能會有支付風險。同時,由於信用度較低,它們從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的能力也較弱。目前,面對儲蓄存款的持續少增,銷聲匿跡近6年之久的各商業銀行採取各種手段吸儲的情形已經捲土重來。四大國有銀行由於存款"底子"比較厚,拉存款的現象不太明顯,而在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其他一些中小銀行中,吸儲已成為頭等大事。有些銀行除了給出較高的利息收益外,甚至違規提供儲戶諸多好處。另外,從儲蓄存款構成看,定期儲蓄存款比重不斷下降。定期儲蓄存款增量佔全部儲蓄存款增量的比重一季度為62%,二季度為31%。目前,貸款長期化與儲蓄存款短期化的傾向都有所加劇,這兩種現象結合在一起,將使我國近年來一直存在的銀行貸款資金運用期限錯配的矛盾加劇。

2.警惕資金體外迴圈引發的混亂。在存款利率持續為負的情況下,由於民間借貸給出的利率很高,一些居民樂於將儲蓄轉向收益優厚的民間借貸。7月份溫州市民間借貸加權平均月利率為12.03‰,而銀行最高檔存款利率也只有2.232%。目前,在浙江,就有很多人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只要借貸的企業是可靠的、熟悉的,他們都願意借貸給企業。

儘管民間借貸在解決個人、企業生産及其他急需,彌補金融機構信貸不足,加速社會資金流動和利用,起到了拾遺補缺的正面作用,但民間借貸目前仍處於不規範、不受法律約束和保護的範圍。民間金融仲介組織多處於無序的地下經營狀態,很容易發展成為非法吸儲放貸的私人錢莊。任由民間借貸盲目擴張,會對整個區域經濟金融運作産生不利的影響。而由於無嚴格的借貸手續,易引發民間糾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3.房價持續高漲加劇房産泡沫。央行在今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提出,"必須高度關注房地産價格"。可見,房價的持續上漲已經引起政府的擔心。但上半年密集的宏觀調控措施帶來的是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減少,而對房地産需求在"負利率"的刺激下,不降反升。"買漲不買落"的心理更是推動更多的居民在價格處於高位時購買房産。房地産供求矛盾不斷加劇,房地産業所蘊涵的泡沫成分也在加大。 (李若愚)

上海證券報 2004年9月15日


李若愚:綜合措施下的貨幣政策複合效果
李若愚:貨幣政策執行面臨五大挑戰
李若愚:五大因素造成今年信貸格局突變
如何對待居民儲蓄高速增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