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李揚:“不要把保險當銀行來做”
中國網 | 時間:2004 年6 月29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李揚:有必要建立契約型金融機構

6月27日,由北大經濟學院舉辦的一次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在談到中國金融結構惡化的狀態時提醒相關金融機構,“不要把保險當銀行來做”。

李揚表示,目前中國保險業仍然處於剛剛發展階段,還有很多人並沒有特別清楚地分辨一般的銀行和保險的區別。目前銀行經營的主要風險是“資金來源的短期化與資金運用的長期化”,也就是出現了“錯配”問題。以2004年4月為例,銀行新增的短期貸款是710億,新增的中長期貸款是1223億元;5月份這個情況繼續惡化,新增中長期貸款已經是3倍于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增多表明銀行潛在的支付風險增大。

“因為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壓在鋼筋混凝土上面。”

“只要説今天的錢比昨天的錢多,明天的錢比今天的錢多,資産這方面的任何問題都不會顯示出來。”

“但是有一天,如果存款的增長速度趕不上貸款的速度增長的話,那就會水落石出,整個的錯配問題會非常嚴重地表現出來。”

“如果保險公司都這樣做,什麼時候需要大的資金要賠付出去,而你又不能理賠,麻煩可就大了。”

表述了以上觀點的李揚認為,為防止風險,就必須在金融機構中安排出一些和這種中長期資金需求相對應的機構、市場或者組織安排。

對此,李揚認為,契約型金融機構的建立顯得尤為重要:第一,它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會提供一個有效的金融框架,建立社會安全網,建立社會成員自我保護的機制。社會保障和保險這兩塊資金共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銀行是不能防範中國的老齡化風險的。比如,銀行沒有任何産品能夠解決二十年儲蓄的跨期保險的管理問題;資本市場也沒有這樣的工具,因為資本市場非常易變。只有契約型金融機構能夠精確地算出對應我們不同時期的儲蓄和儲蓄資金的使用。第二,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機構投資者,可以增加證券市場的深度,提供債券市場的流動性。第三,能夠應付突發性金融危機,比較容易防範風險。第四,減輕貨幣政策的壓力,當大量的流動資産變成相對應的貨幣供應時,貨幣當局在調控經濟時感到壓力非常大。

李揚表示,契約型金融機構是在和約的基礎上按期定量取得資金並進行長期投資的金融仲介機構,其資金的運作特點相應概括為資金來源由和約決定,可以精確地預計在未來的年度中必須向收益者支付的資金規模和時間;資産管理上中長期運用,而且非常確定;再者就是其沒有貨幣創造能力。如果有相當多的資金分流到契約型金融機構裏面去,將使得貨幣當局所要應付的問題大大減輕。(記者 姜業慶)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6月29日

相 關 新 聞
· 李揚
· 李揚:目前加息理由不充分
· 保險理論亟待多方位突破
· 李揚:十六屆三中全會後的中國金融改革
· 李揚:應全方位建設中小企業融資體系
· 李揚:全球金融結構調整的經驗及啟示
· 李揚:中國股市處於價值回歸階段
· 李揚:利率匯率市場化過程需5~10年才能完成
· 李揚:變革 中國金融繞不開的主題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