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中小學現行課程之弊病

張東操

    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的改革實驗區實驗,並將以歷史最快速度推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行課程教材存在許多缺點。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原課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白月橋日前撰文痛陳中小學現行課程教材弊病,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白月橋説,現行課程教材體系是1992年確定的,儘管相對於前一代課程教材有進步,但仍然存在許多弊病,距離面向新世紀培養高素質國民的要求相去甚遠。

    從國家課程計劃等權威文件來看,課程計劃規定的教學科目過多,周課時總量安排過滿,學科之間的比例分配也不合理;教材的學科體系和內容陳舊,和現代科學水準之間差距較大,而且強調系統和經典知識的傳授;課程管理仍然過於集中統一,缺乏彈性和靈活性。

    橫向比較我國和其他國家中小學教材,同等階段我國教材的知識點往往最多。就初中各科教材而言,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代數和幾何”通用教材的知識點最多、難度最大,其中知識點數量中國、日本、前蘇聯分別為302、228、248,而要求學生記憶的容量我國更是其他一些國家的3倍多。另外,我國課程設置的科目也是最多。義務教育階段,主要西方國家一般設6~8個綜合性學科,而我國1992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規定,小學設9門學科,初中設13門學科。

    白月橋認為,最近10年來現行的課程教材體系先後進行過幾次修訂,特別是2000年初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又做了調整,但是這種修訂和調整只是量的增減,沒有根本性質的變化。因此,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重建課程體系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現行課程弊病的根源何在?白月橋指出,建國初引進了前蘇聯的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積弊至今。前蘇聯的教材不是以兒童為中心,強調學科邏輯知識體系,目的在於給學生傳授系統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另外,我國近代教育和課程確立較晚、國家全面實施義務教育較晚也是造成課程教材不成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學率低,應試教育比較普遍地存在,成為基礎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障礙。

    

    《中國青年報》 2001年9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