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水談當前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

當前經濟形勢總體上是好的

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改革開放繼續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宏觀調控已初見成效。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9.8%。4月份,工業生産保持高速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371億元,比去年同月增長19.1%;固定資産投資增幅有所回落,當月城鎮固定資産投資3989億元,同比增長34.7%;國內市場銷售增速有所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2億元,同比增長13.2%;出口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當月進出口總額965億美元,同比增長37.6%,其中出口471億美元,增長32.4%;市場物價漲幅略有擴大,主要受肉禽類食品和水産品價格上漲以及燃料和部分服務項目價格上漲等翹尾因素的影響,當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3.8%,1—4月累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7%;經濟運作效益比較好,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5.7%,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2854億元,同比增長38.2%,1—4月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3%),一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1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是8年來增幅最大的)。今年以來隨著中央1號文件等關於“三農”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以及市場價格的導向作用,農民種糧積極性明顯上升。農業投入力度加大,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繼續較快發展,畜牧水産業都保持穩定增長,農業生産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好形勢。

以上充分説明,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上確實是好的。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和最基本的方面。好形勢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科學調控的結果;是多年以來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穩健貨幣政策的累積效應;也是各方面積極工作、經濟增長內在活力增強、國際經濟環境趨好的反映,應當十分地珍惜。

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在充分肯定我國經濟發展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們決不能回避矛盾。當前經濟生活中除了長期存在的“三農”和就業等問題外,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值得關注的問題。最突出的是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過快、規模過大、新開工項目過多,特別是一些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準重復建設相當嚴重;貨幣信貸增長過快;由此帶來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加劇和重要生産資料價格上漲。另外,實現今年糧食增産目標的任務仍十分艱巨。

1—4月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長42.8%確實很高。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這麼快,除了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國外加工業向我國轉移等客觀歷史背景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一些地方政府靠經營土地籌集了資金,大搞市政建設等;一些企業用相對低的成本獲得了土地,又以土地作抵押獲取貸款;信貸投放一度比較寬鬆。這都成了一些地方和企業實現投資擴張的重要條件。

投資需求增長過快,帶動了重工業的過快增長,反過來又拉動了相關領域的投資,進一步推動整個投資規模的擴張。投資與重工業之間的這種迴圈,與社會消費脫節,就可能造成經濟結構的扭曲,出現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重工業與輕工業的失衡、工業與農業的失衡,資源和環境也難以承受。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就會導致部分企業倒閉、失業增加、銀行呆壞賬增多,最終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從而對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破壞,恢復起來需要更長的時間、付出更大的代價。中國經濟已進入國際産業分工的總體格局之中,我國經濟的好壞不僅是中國的事情,對世界經濟也會産生一定的影響。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政府主動採取宏觀調控措施,不僅是為了保護和發展我國經濟運作的好形勢,也是有益於周邊國家甚至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實現經濟平穩協調較快發展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我國正處於體制轉軌和經濟進入新一輪週期的上升階段,在經濟主體、所有制結構、收入分配等多元化趨勢加速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的形勢下,面臨的經濟環境非常複雜。這都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發展,但更要科學地發展。一方面,必須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六大精神上來,抓住本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加快發展;另一方面,還必須把思想統一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上來,才能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否則,單有發展的願望,而沒有科學的態度,勢必事倍功半,甚至難以為繼。各方面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全面、準確地理解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精神,自覺維護中央宏觀調控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

明確重點,區別對待。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一是控制投資過快增長;二是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産等薄弱環節。由此可以看出,這次宏觀調控的特點是“雙向使勁”、抑揚有致、冷熱兼治的。它要堅決控制的只是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少數行業,而對有市場、有效益的産業和企業以及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則要繼續給予支援。不僅要重點支援農業和糧食生産,還要加強社會、衛生、教育、科技等公益事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為了遏制投資需求過快增長的勢頭,實施總量控制是完全必要的。沒有總量的控制,結構調整就無從談起。但與此同時,更要注重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對投資項目也要區別情況,分類指導,做到鬆緊適度,不“急剎車”、不“一刀切”。按照這個特點和要求,關鍵在於把握好總閘門的調控分寸,使該控制的受到控制,該加強的得到支援。其實,更難的是結構調整,既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又需要政府的科學調控。這是極為細緻的工作,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做到區別對待。結構調整還會遇到體制性障礙。例如,在全國投資如此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農業投資卻增長緩慢。不是農民、農業和農村不需要投資,而是他們很難得到信貸支援。這就涉及現行金融體制的改革問題。

我們還要看到,在當前的宏觀調控中財政政策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上述宏觀調控第二個重點,即加強農業和糧食生産等薄弱環節中,對農民種糧的直接補貼、良種和大型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稅減免,以及適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加對農村“五保戶”和特困戶的救助等等,都是依靠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投入大量資金來實現的。今年一季度,全國共有2249萬城鎮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到5月9日為止,僅12個糧食主産省(區)就已下撥糧食直接補貼資金80億元。另外,有關部門今年還及時調整了國債項目的使用方向,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去年,溫家寶總理和各級政府親自為進城農民工追討欠發的工資也是有著深刻意義的重大舉措。目前我國進城打工的農民已達1.2億人。到今年5月13日累計拖欠農民工工資320億元的81%被追回了。這一切,對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增加農民和城市困難群體的收入,迅速增加現實消費以及社會穩定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對這次中央採取的宏觀調控政策,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就是控制和緊縮的政策。中國經濟沒有出現全面過熱的局面,故沒有必要、也不應當採取全面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況且,這次宏觀調控的辦法是以經濟手段為主、以有關法律為依據的,只是輔之必要的行政措施。中央制定的這個宏觀調控政策本身就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施這種科學的宏觀調控政策,是不會也不允許使中國經濟出現大起大落的。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這次宏觀調控主要是結構性的調控,總量控制也是為結構調整服務的。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的過快增長,是為了實現經濟平穩協調較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認真貫徹,重在落實。對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中央見事早、行動快,措施也是完全正確的。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就加強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清理整頓開發區,加強土地管理,控制信貸過快增長,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等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作了全面部署,有些措施已經初見成效。但由於政策效應有個滯後期,加上有的地方雖然擁護中央政策,但較多強調本地的特殊性,在實際貫徹中不是非常得力,到今年一季度投資過快增長的趨勢仍未得到明顯抑制。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4月13日銀監會發出通知,派出檢查組對部分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情況進行檢查。4月25日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提高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産開發固定資産投資資本金比率。4月下旬國務院辦公廳又連續發出了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等通知。這些措施的核心內容是要把住信貸投放和土地供給兩個閘門,以有效控制投資規模。各地區、各部門以及所有市場主體都應當從大局出發,認真貫徹、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宏觀調控政策。各金融機構要把握好信貸投向和規範信貸行為,特別要把重點放在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上。同時,要注意保證符合國家産業政策,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對流動資金的正常需求。“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耕地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根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是完全必要的。對在建和擬建固定資産投資項目進行清理,也是控制投資規模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認真執行。及早清理可以防止將來出現更多的不良貸款。對項目清理中發生的各種新問題要妥善處理。

應當説,前一段出臺的貨幣政策是符合適時、適度原則,是有力、有效的。當然,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總有一個逐步到位的過程,其效果也是逐步顯現的,這符合“點剎車”的操作方式。如果要求“立竿見影”,勢必變成“急剎車”。當前,關鍵在於認真落實好各項調控措施,並在執行中及時解決新問題,不斷完善調控政策和機制。我們堅信,只要全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投資增長過快的趨勢就一定能夠得到有效遏制。

由於經濟運作有著巨大慣性,而且去年二季度經濟增長基數較低,預計今年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還會比較高。隨著中央各項調控措施的逐步到位,下半年經濟運作將會趨向平穩,投資行為也可能更加理性化。全年完成年初全國人代會確定的預期增長目標是完全有把握的,實際執行中可能還會高一些。我國經濟一定能實現平穩協調較快發展。(李德水)

人民日報 2004年5月25日


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2003統計公報答記者問
去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9.1% 專家首次評估GDP數據  
李德水:2004年經濟增長7%以上完全可能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