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歡聚:美經濟復蘇值得謹慎樂觀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貧富差距,但總體上對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生産力提升有正面作用。全球化不等於“美國化”,但美國無疑在規則制定和資源分配上獲益最大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經過20個月的觀望,終於宣佈美國經濟已在2001年11月脫離衰退期,步入復蘇進程。這樣,新世紀美國第一次經濟衰退,從當年3月開始,一共持續了8個月。此次美國經濟復蘇有著明顯不同於以往的特點:

特點

一、復蘇力度明顯較以往幾次為弱。從某種意義上説,美國經濟運作又對經典經濟週期理論提出了挑戰,正在跳出一般“衰退、復蘇、繁榮”的模式。具體分析,美國經濟二戰後平均衰退期長度為11個月,此次為8個月,相對溫和,被稱之為“babyrecession”。溫和衰退探底之後,迎來的不是歷次復蘇表現出的強力反彈,而僅是“溫和復蘇”,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是美國首次判定衰退期結束時,就業狀況仍在持續下滑。

二、失業率高企成為突出特點。如上所述,此次經濟復蘇被貼上了“失業性復蘇”(Joblessrecovery)的標簽。按照以往的經驗,就業狀況不佳的局面會緊隨經濟基本面復蘇而發生改觀,1990-1991年衰退結束後幾個月時間,勞動力市場就開始有了起色。但這次,衰退結束已經有20多個月了,仍看不到勞動力市場轉好的明顯跡象。

三、生産力推動型。美國的此次經濟復蘇來得比預期快,但是就業成長卻較預期慢,FED的研究報告認為這是因為美國正在經歷全新的經濟復蘇模式,即是由勞動生産力成長推動,而非就業增加。

四、企業投資欲振乏力。戰後的衰退一般都是由通貨膨脹引起,而這次的起因主要是企業投資減少,也就是説是公司對營利估計的過高,對某些新技術的期望太高而造成的,但是,低利率畢竟會對刺激企業投資起到積極作用,貸款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加上企業內部的調整和消化庫存,企業投資有望出現較大的增長,逐步擺脫多個季度的持續低迷。此外,美國政府實際上放棄了強勢美元政策將有利於縮小鉅額貿易逆差,這也將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作用,企業能否重拾投資意願對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復蘇至關重要。

前景

從近來披露的一些經濟數據分析,美國經濟復蘇確已處在上升信道,基調相當健康,各個環節反映出來的訊息均較積極。反映美國經濟整體狀況的美國第二季GDP終值再次上修為3.3%,商務部公佈的第三季美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年率為7.2%(現已調高至8.2%),是1984年第一季以來最大增幅,表明美國經濟復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當然,也有部分學者也認為,美國經濟復蘇亦不排除反覆的可能。不過,基於一些內外衝擊(如會計醜聞、戰爭、大規模恐怖襲擊等)有望減弱加上一些正面因素正在浮現,美國經濟復蘇前景總體上仍可審慎樂觀。理由是:

一、大選年的政策面效應不容低估。美國經濟於2001年陷入衰退後,美國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採取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和力度來刺激經濟;國會通過美國歷史上幅度最大的減稅法案,而美聯儲則將利率調低至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準。應當説,多年的實踐使美國總結出一系列的用財政、稅收、利率、匯率等政策組合調控宏觀經濟的相關經驗,其經濟運作模式也相對比較成熟。面對大選年的迫近,小布希執政團隊一定會想方設法調配資源刺激經濟,以避免重蹈其父當年贏了戰爭輸了選舉的覆轍。從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判斷,大選前夕維持經濟向好勢頭的機率頗大。

二、全球化的正面效應。這可以説是影響美國競爭力和中遠期經濟成長的深層因素。不可否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貧富差距,但總體上對全球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生産力提升有正面作用。全球化不等於“美國化”,但美國無疑在規則制定和資源分配上獲益最大。

近年來,全球經濟對美國的依賴程度有增無減,並形成美國借債消費拉動他國出口的迴圈,這一局面的形成有其必然性。隨著市場經濟版圖的擴大和轉軌國家的興起,出現兩個明顯的新現象,一是全球範圍內供應面(商品和服務)的成長超過了需求面的成長,這或許是通縮普遍蔓延的底因,二是勞力供應的成長超過職位製造的成長,造成“失業性經濟增長”這一奇特現象。這種情形之下,美國的消費需求對全球經濟成長顯得彌足珍貴,上述的迴圈仍會在相當長時期內維持“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三、金融市場積聚“財富效應”,並反映高科技行業激活的跡象。今年以來,美國三大股指一扭三年頹勢,漲勢強勁,其中納指尤為突出,升勢近四成,反映高科技和創投板塊這一對美國新經濟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環節有激活跡象。從已公佈的第三季財報看,大部分企業營利符合或超過預期,表明這一輪升勢炒作成分較小,而是有實在的業績支撐。

股市的回暖不僅有助於企業改善賬面,其對美國經濟的支援作用將不僅限于信心方面。美國企業融資主要依靠證券市場,對銀行的依存度較低。私人部門債務負擔對銀行的壓力不大;銀行實施信貸緊縮的影響也不大。而外國資本流入美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數額,即美元資産受青睞程度則對美國經濟日顯重要。

由於有龐大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美國必須靠國際資本的凈流入,特別是對美國股市的投資,來維持資本收支的平衡,而目前流入美國的國際資本相對有限,據統計,在過去1年中,國際資本購買了超過6000億美元的美國資産,其中大部分是國債,真正投入到美國股市中的資本額僅有330億美元。不過,隨著美國股市的轉活,反映經濟的流動性增強,體現出美國經濟的進攻苗頭。

四、結構性問題可籍時間化解。三輪減稅、兩場戰爭和經濟衰退造成收入減少等因素,使得美國預算盈餘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克林頓執政時的1.3%變成小布希執政時的4.2%赤字。5.5%的波動幅度是50多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前總統克林頓的經濟顧問、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駐華盛頓的高級研究員皮特·奧扎格(PeterOrszag)就計算出,減稅措施將在2011年前使美國新增8萬億美元財政赤字,而且在2012年之後,它將導致年度經濟産值減少1.8%。

根據美國預算局7月份提供的資料,到今年9月30日為止的2003財政年度裏,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預計將為455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約佔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4.2%。2004財政年度更將進一步增加到4750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赤字對經濟復蘇極其不利,"雙赤"(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因而被視為美國經濟成長中的"計時炸彈",但這屬於中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從歷史經驗看,既然克林頓可化解裏根時代的難題,而美國現政府勇於逆勢祭出減稅手法,表明美決策層堅信時間終究會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交到美國的手中。

(作者葉歡聚:中銀香港經濟研究員)

《國際金融報》 2003年12月08日


葉歡聚:推動保險、資本市場良性互動
葉歡聚:H股漲勢仍可繼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