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伏瞻:五個統籌是新的改革觀和發展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為企業家解讀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

在近日由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舉行的“2003企業經營者問卷調查結果發佈暨宏觀形勢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伏瞻為與會的100多位企業家解讀了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他認為,十六屆三中全會將成為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對於進一步深化改革將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謝伏瞻説,十六屆三中全會文件精神博大精深,包含很豐富的內容。他主要側重解讀文件中一些新的提法、新的內容。

五個統籌:新的改革觀和發展觀

謝伏瞻首先解讀《決定》提出的“五個統籌”的改革目標,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他説,五個統籌實際上是試圖解決我們當前經濟生活中的一些最突出的矛盾。比如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方面,目前存在很大問題。從1997年到去年,農民的收入增長是年均4.8%,城鎮居民的年均收入增長是8.6%;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比,去年已經到了1:3.11,估計今年還會有所擴大。區域經濟發展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這些年來,東中西部發展的差距仍在逐步擴大,給我們未來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存在不協調的問題,從今年年初爆發的“非典”和它所造成的衝擊大家就可以看出來。許多地方都是把GDP放在第一位,只要有增長速度,別的先不考慮。這種發展模式從短期來講可能會收到效益,從長期來講成本可能會是很高的。

另外,在人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入世以後的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等方面我們都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們當前的經濟穩定和長遠的發展都會産生很大的影響。

謝伏瞻説,可見,中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所形成的這個《決定》就是試圖來解決這五個方面的不協調,把這五個方面的統籌發展作為我們新的改革觀和發展觀,按照這樣的目標來設計我們未來改革的方案,為我們未來的改革發展提供一個好的制度環境。

股份製成為公有制主要實現形式,不會改變國資的所有制性質

謝伏瞻談到,《決定》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説法,就是要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他説,我們已經確定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就是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個基本經濟制度是不能變的。在這個前提下,要實現以公有制為主體這樣一個目標,就只有在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上通過股權的多樣化,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的同志講,是不是意味著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文件的寫法是“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我理解,就是説股份制可能是公有制,也可能不是公有制,但是,我們就要使我們搞的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不是就會改變公有制的性質呢?是不是搞私有化呢? “我想應該説不是。”謝伏瞻説,股份製作為一種財産的組織形式,作為一種企業的經營方式,是社會化大生産的重要成果。資本主義國家可以用,作為我們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應該能夠用。因為,混合所有制和私有制之間是不能劃等號的。通過推進股權的多樣化推動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從而使得我們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化,這是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當前這樣的環境下解決當前主要矛盾的很有效的辦法。事實上,從1990-2001年,我們國家新建的企業,除了個體戶以外,90%都是股份制的企業,原有的企業當中有90%的企業也改製成為了股份制企業。實踐證明,股份制確實是一種有效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有人擔心,推進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以後,會不會改變我們所有制的性質?謝伏瞻分析道,假定我們原來是一個國有企業,有1個億的國有資産,改成股份制的時候,從社會上吸收了1億資金進來,或者是吸收更小的股份,構成了新的企業,原有的1個億的國有資産還是國有資産,並沒有變成非國有資産,只不過資産的組織形式從過去的單一國有變成了國有控股的股份制形式,或者是國有參股的股份制形式,並沒有減少國有原有的股份,也沒有改變國有資産原有的所有者的性質。或者我們把國有資産拿出5000萬投到另外一個10個億的股份制企業去,佔5%的股份,這5%還是國有的,從所有者的屬性來講並沒有變化,但是從財産的組織形式來講就發生了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有利於解決我們過去單一國有的企業存在的種種弊端,有利於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也有利於民間資本或社會資本的進入。通過國有和社會資本的充分流動,可以使我們社會資源配置優化。

他説,全國3468家國有重點企業,在過去的改制當中,原有的國有註冊資本是7710億元。改制以後,新的股份制企業的註冊資本就到了13304億,因此也可以説國有資本的控制力放大了一倍,且沒有改變國有資本的性質。

現代産權制度:對國有民營私人資本都有利

謝伏瞻接著談到《決定》的一個重要創新:在黨的文件上,第一次提出來要建立現代産權制度。“《決定》提出十六個字的現代産權制度框架,就是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我覺得這個提法對我們當前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國有資本要流通也好,民營經濟要發展也好,私人資本要投資也好,都需要有産權制度的保護。”

為什麼現在提出這個問題?謝伏瞻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改革開放之初,從居民層面説,很少有人有什麼資産,而現在,根據國家統計局對1萬戶東中西部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現在市民戶均資産已經到了22.8萬元。

居民現在很多人有了房産、有了股權、有了債券、有了銀行現金存款包括外幣存款。資産大了以後,不能老放在家裏,比如説一個人有兩套房子,我可能要出售或者出租,沒有産權保護怎麼去租?你把你的錢拿去投資,比如説投到一個企業去佔有一定的股份,如果沒有確立産權,或者是沒有對你的産權進行保護的話,你怎麼放心去投資?所以,隨著資産的增加,提出了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的要求。

從企業的層面來講,一個私有企業主,當他用幾千塊、幾萬塊錢投資剛剛發展起來一個企業的時候,可能還沒有這樣的擔心,那時只是考慮生計,能夠有一點點營利、能過日子就滿意了。但是,當企業發展到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幾十個億的時候,他就會擔心自己的資産會不會被剝奪,所有權有沒有保障。如果國家、政府能夠給他提供一個安全的保障,他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投資、去經營、去謀求他資産收益的最大化。現在我們很多民營企業或者叫私有企業,確實存在這種擔心。我們建立現代産權制度就可以讓他們吃下一個定心丸。

謝伏瞻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我們國家每年引進外資是500多億美元,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是香港,第二大外資來源地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也不是歐盟,是維爾京群島。那麼個小地方的財富來源是什麼?就是很多中國的企業經營者投資營利之後將其轉到國外,再投回中國。他對産權有擔心,因此轉出去然後再回來,使得投資獲得一種産權保護。謝伏瞻説,過去一些紅帽子企業也是私人企業試圖尋求産權保護而形成的,結果造成很多後遺症。

謝伏瞻説,現代産權制度的完善,會規範微觀經濟主體的行為,調動大家投資的積極性,使得資源配置真正能夠配置到最適合國家經濟發展、最容易升值的地方去。

謝伏瞻説,與産權問題相關,《決定》有一節專門闡述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提出了五條明確的意見,這五條對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國企在競爭性領域的去留由市場決定

《決定》在談到國有經濟的佈局和結構調整時説:“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更多地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企業,通過資産重組和結構調整,在市場公平競爭中優勝劣汰。”謝伏瞻提醒大家注意,這句話和過去的提法是不一樣的,過去是只講前面那一部分,後面這部分講的是“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理論界有人認為在競爭性領域要“國退民進”。謝伏瞻認為,國企在“其他行業和領域”不一定都要退。“假定你是國有企業,在這個行業還能活,還能營利,不退也可以。優勝劣汰,你只要勝,就可以存在,你要是幹不下去就淘汰掉。”

資本市場:多層次、多樣化

“在市場體系建設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講到了要發展資本市場。”謝伏瞻説,關於資本市場,決定有兩個重要的提法,一個是説要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第二是説資本市場的産品要多樣化,這是過去沒有提過的。我們現在的證券市場主要就是上海和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銀行的風險很大,因為所有融資的壓力都壓在他們那兒——現在我國90%以上的融資手段是間接融資,只有10%左右是直接融資。90%的融資在銀行,我們的企業對銀行的壓力就非常大。所以,要發展資本市場,通過資本市場的發展為我們各類企業提供融資的渠道。

他説,我們的中小企業、風險投資企業現在融資非常困難,農村的鄉鎮企業融資也非常困難。我們生産力的水準這麼多樣化,生産力發展的水準層次差別這麼大,但是我們融資的渠道就是一條,這樣就帶來了很多問題,很多企業要發展沒有錢,銀行拿著錢又貸不出去。所以,《決定》在資本市場的發展上説得比較多。

消費型增值稅和物業稅值得關注

關於稅收方面的改革,謝伏瞻提醒企業家們注意與企業關係比較大的幾個內容,一個是關於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已經公佈了;一個是增值稅,改生産型增值稅為消費型的增值稅,這會對國內企業的投資會起到一定的鼓勵作用;還有就是統一國內企業的稅制,現在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稅收是不同的,比如説外商投資10%,國內企業33%等等,不平等的稅收體現了不平等的待遇,改革後,企業在稅負上就有了一個平等的競爭條件。

此外還有物業稅。他説,物業稅的叫法容易和物業收費混在一起,實際上我們要收的物業稅和國際上的財産稅相似。為什麼要收物業稅?我們現在城市土地批租,一次性的70年使用權,你交了錢,從此政府就不能再從你這裡拿到任何收入。在許多經濟發展落後的地方,財政收入只夠吃飯,土地是搞城市建設的惟一資金來源,你70年的土地使用權批出去,下一任市長來了怎麼辦?沒有土地了,他就千方百計改規劃,把過去的縣變成區,把集體土地變成國有土地,把農田變成建設用地,政府再圈一次錢。物業稅方面的改革,有利於改變這種狀況。

商業銀行上市與中小金融機構改造

關於《決定》提出的金融改革意見,謝伏瞻重點解讀了微觀金融改革。第一是把我們的金融機構真正變成企業,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真正辦成現代企業,還要挑一兩家好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第二是加快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改革,像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等。第三是鼓勵社會資金參與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改造。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起來以後,可以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對大的金融機構形成競爭。第四是要改善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簡單説就是把農村信用社根據各地不同情況加以分類,改造成地方性的銀行,為農村經濟服務。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11月21日


謝伏瞻:解決中國經濟深層次矛盾在於加快城市發展
謝伏瞻眼中的上半年:波瀾之中破浪前行
謝伏瞻:入世第二年以進取性戰略應對新挑戰
每人平均GDP1000美元意味著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