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人民時評:仍是私欲在作怪

武俠

    在警方偵破的騙取出口退稅案件中,一個獨特的現象引起人們的重視,那就是幾乎每一起案件中都有一些基層的黨政領導落馬。他們對犯罪分子的騙退稅行為或坐視不管,或包庇縱容,或推波助瀾,甚至親自出馬,坐陣指揮。

    作為黨政領導,自然知道騙取國家稅款是違法的,可為什麼還要冒險呢?究其原因,無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當然要為人家辦事,東窗事發,身陷囹圄,也是咎由自取。

    另一種看起來就似乎有些“冤枉”了。在經濟比較貧困的地區,他們往往是脫貧心切,為快速致富而“引進稅源”;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他們則是為了“加快發展,造福一方”。

    騙稅分子正是深諳這些人的心理,把黑手伸向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在這些地區大肆虛開增值稅發票。一些鄉鎮的黨政領導為了獲取3%甚至1%的手續費,對犯罪分子網開一面,有的還專門召開會議,把虛開增值稅發票作為“致富法寶”進行推廣,更有甚者,不惜違反黨政領導不許經商的規定,親自擔當企業法人,為犯罪分子“保駕護航”,並稱這是“犧牲自己”。

    這些人受到法律的懲罰後,往往會以“為公不為私”、“沒有裝自己腰包”來為自己開脫。

    果真如此嗎?犯罪分子騙取出口退稅,一方面使國家蒙受巨大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向國家提供虛假的經濟資訊,干擾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同時,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危害其他合法外貿企業正常的經營行為。與國家的損失相比,1%的蠅頭小利孰為公?孰為私?

    就地方利益而言,騙稅犯罪現象的氾濫導致當地經濟信用的下降,給地方經濟的發展留下了無窮後患。潮汕稅案宣判當天,一位官員痛心地説:“早該管一管了。現在,潮汕的貨物發到外面,別人都不敢要,人家説你的稅票是假的。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形象和經濟。”與地方經濟長遠發展的大計相比,一時的急功近利,孰為公?孰為私?更何況,少數人還存在著“出政績”、“樹碑立傳”、“當功臣”的私念。

    與國家、集體、人民的總體利益相比,任何地方的、小團體和個人的利益都是私利。任何為了私利而損害國家、人民大利的人都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人民網 2001年7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