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培:GDP無法描繪經濟全局

上海資訊中心副主任王德培在社科院日前舉辦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3年秋季報告會”上發言指出,只看GDP數字高低,而不看內在結構性佈局,已經越來越難把握中國經濟的真實動向,單單GDP指標不能全面反映經濟狀況,而這將對形勢判斷産生根本性影響。

王德培表示,不能僅以GDP論經濟形勢,多個方面顯示,GDP無法真實全面反映中國經濟。首先,GDP增長不能與國民財富增長同步。中國長期忽視的與GDP可謂孿生兄弟的另一指標GNP也十分重要。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生産的最終産品和勞務價值的總和,即GNP=GDP+國外凈要素收入。我國引入SNA核算體系初期,兩個指標差別不大,但是伴隨著開放深化與外資大量涌入,二者差額變大,1995年以後,我國每年GNP平均比GDP低1.65%,這意味著國外凈要素收入為負。事實上,國外凈要素收入這一指標含義深刻,它反映了勞務收入和投資利益的凈流向,即一國經濟發展的利益流向,當其數額為正時,可形象稱為“老闆型經濟”,當其為負時,則為“打工型經濟”。日本經濟20世紀90年代起陷入低迷,但是GNP遠大於GDP,人民生活仍然富裕,2001年,日本海外資産達2.9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75%,大量海外財富匯入國內支援人民生活。而中國正相反,以付出大量廉價資源稟賦為代價換來GDP數字好看,每年卻有相當部分利潤通過跨國公司流向海外,國民財富積累及人民生活提高遠不能與GDP增長成正比,從這一角度來説,中國正變成發達國家的打工仔,中國經濟正成為“打工型經濟”。所以,僅看GDP增長已不能反映經濟發展的根本宗旨。

其次,王德培認為,以GDP增長為核心的傳統思路也無法解釋目前的就業狀況。中國GDP增勢不減,SARS影響之下,上半年仍高達8.2%,但與此同時,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中國進入特有的高增長與高失業並存的“雙高”階段,這是因為中國處在改革的一個特殊時點,經典經濟學GDP高增長必然帶來高就業的理論變得蒼白無力。

再次,GDP增長並不能必然帶來人民生活幸福,因為每人平均GDP增長快,不等於人民能夠支配的那一部分增多,關鍵在於GDP在公權和私權之前如何切分。傳統公有制下中國公權強于私權,GDP切分權掌握在公權持有者手中,導致公私權利比重的非均衡狀態。比較常見的是,一些地方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揮金如土,並借此進一步製造更多的GDP增長,居民消費率卻持續低下,消費率過低會為經濟運作埋下生産過剩的隱患。

此外,王德培説,在全球虛擬經濟大潮中,GDP的來源結構也發生巨大變化,如何調整GDP虛實結構也對GDP單純增長提出嚴峻挑戰。(記者王佳航)

中華工商時報 2003年10月21日


《國際金融報》:GDP與GNC
曾湘泉:就業問題和GDP增長同等重要
既追求GDP更重視GNP 中國企業應走出去
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業和GDP增長同等重要
GDP不等於現代化 須兼顧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