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中國經濟發展要以中部為突破口

林毅夫:中國經濟發展要以中部為突破口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表示,中國經濟發展要以中部地區為突破口,在未來的30至50年中,中部和傳統農村地區的發展狀況,將直接決定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和格局。

林毅夫是在“中國農村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上提交《中國農業/自然資源戰略研究》報告時作這番表示的,他認為,中國的中部地區集聚了絕大數量的鄉村人口,並面臨最少的自然資源和最為嚴重的貧困問題,政府應優先解決中部地區的鄉村發展問題。

林毅夫説,河北、四川、重慶、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陜西、廣西等中部10個省農業人口占到全國的鄉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每人平均GDP、農業佔GDP的比重、農村人口比重等幾個指標都高於全國的平均水準。如果這部分傳統農業地區的農村人口能夠得以順利轉移,將會為整個中國經濟的調整提供巨大的空間。

但目前,中部地區恰是中國農村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巨大的鄉村人口的壓力成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的障礙和包袱。同時中部地區也是生態狀況惡化最為嚴重的、惡化速度最快的地區,幫助這些地區的發展就是要減少這些地區的農村人口,通過工業化、城鎮化實現鄉村人口的遷移。林毅夫認為,西部大開發是很必要的,但難收立竿見影之效。他分析,西部地區的每人平均耕地資源相對充裕,農民每人平均經營的耕地為2.38畝,比全國平均水準2.07畝多15%。但處於西南的廣西、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農民每人平均經營的耕地面積都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川、渝兩地甚至只及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半。西部耕地資源多,實際主要只是指西北的耕地較多,而那裏的農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則是水資源的明顯短缺。我國全部耕地的有效灌溉面積佔40.9%,東部沿海10省市的有效灌溉面積佔60.8%,而西部12省市區的有效灌溉面積只佔29.9%。不解決水資源的供給和節約使用問題,西北的農業顯然難以發展。這些事實是令人深思的,在土地資源廣闊的西北地區,卻是水資源最為短缺的地區,而水資源較為豐富的西南地區卻又是土地資源最為稀缺的地區,這樣的矛盾衝突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所能夠解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即不能在短期內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力的引擎,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目前西部農村地區面臨的一些最為緊迫的問題。顯然,將此一戰略作為資金投入的戰略重點,對改善西部地區的市場條件是有利的,但對於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增加西部地區農民的收入並不會産生立竿見影的作用。

林毅夫指出,目前農村發展問題的成因有三個方面。一是70%的鄉村人口是所有農村問題的癥結。當前所有農村問題的根源在於眾多的鄉村人口對資源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在於鄉村勞動力尋求非農就業而面臨的各種障礙。二是中小工商業發展受到嚴重抑制。三是金融萎縮抑制縣域經濟發展。

如何解決目前農村存在的各種問題,林毅夫認為,一是要建立全國的統一大市場,尤其是勞動力的市場。東部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越來越短缺,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有利於中西部地區富餘的勞動力向就業機會較多的東部發達地區流動,流動出來的勞動力可以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積累資金、資訊和技術力量,同時,可以使留在中西部農村地區的勞動力有更多的土地資源來從事生産創造收入。

二是發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加入WTO以後,政府不再能夠給予某一個産業直接的補貼,非農産業的大發展必須是這些産業具備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這使得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中國的比較優勢都將是勞動密集型産業。我國現階段最具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産業中的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保證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應該成為中國當前金融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對中小企業來説,最合適的融資方式是以中小銀行為仲介的間接融資,而這正是中國金融體系中最欠缺的一塊。這種格局不改變,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有障礙,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不會很順暢,速度就會減緩。

三是農村金融的改革與農村金融體制的創新。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必須考慮分拆,分拆之後應積極推動非國有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商業銀行真正的競爭局面。 (毛歡喜)

經濟參考報 2003年10月8日


林毅夫:縣域經濟要大力發展中小工商業
林毅夫:取消出口退稅緩解升值壓力
林毅夫:“入世”勁推中國農業發展
林毅夫:技術創新、發展階段與戰略選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