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淮:商業資本昂起頭來

商業“航母”百聯正式啟航,讓業內視線越來越關注本土流通企業的做大做強,什麼叫“大”,什麼叫“強”,在日前本市舉行的“2003第六屆國際商業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淮指出,如果光有形態的強大而沒有商業資本的強大,本土流通企業將無法與外來力量抗衡。

陳淮認為,我國前20年的發展進程中存在著一個很明顯的缺陷,這就是在流通領域出現了與市場經濟發育極其不相稱的商業資本弱化傾向。其表現為:首先,流通職能被不合理地強加到産業資本頭上,曾幾何時,家電、服裝、汽車等廠家自辦銷售,甚至自辦延伸至終端消費者的銷售網路已司空見慣。與工業化階段大批量生産的特點相適應、獨立地承擔流通過程風險的商業資本成了市場主體中的一個缺項。其次,相當多的大型商業企業蛻變為依靠出租場地、櫃檯的房地産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中國大城市中的一個奇特現象是大商廈越來越多、真正的大型商業企業卻越來越少。很多硬體設施相當先進的大商廈所做的實際上不過是出租場地、櫃檯的物業生意,為數不多的一些傳統商業企業也把“代銷”當作主要的經營形式。可以説,不搞商業的“商業資本”決不可能與流通領域的外來力量競爭抗衡,沒有真正能夠抵禦宏觀經濟形勢週期性波動的大型商業資本力量,中國也很難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再次,小商小販一度成為城市供應系統的主體。不能與工業化進程和城市經濟相匹配的大量小商業資本盲目擴張,導致了中國商貿領域的低效率、高成本和城市公共資源的嚴重破壞。

事實上,商業資本的再振興對“拉動內需”有重要意義。陳淮説,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使我國的生産力水準邁上了新臺階,商品短缺基本結束,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已經從供給領域轉移到需求領域,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已經從産業與供給擴張轉變為需求拉動。要實現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這一目標,關鍵要依靠擴大內需。當前經濟運作中有兩個引人注目的現象,一是關於“壟斷價”的爭論持續不休,二是諸多領域中的“價格戰”此起彼伏。這兩個現象並存説明,生産者的供給價格與消費者的需求價格之間存在著不少矛盾,在這兩個價格之間缺乏一個緩沖和協調的主體。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主體就是獨立承擔流通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商業資本。商業資本是眾多資本中活躍度最高、柔性最大的形態之一,它的“龍頭”一旦昂起來,對組織起有效供給,拉動起有效需求,其作用是無法估量的。 (記者 吳衛群)

解放日報 2003年10月8日


陳淮:國資改革要注意利益平衡
陳淮:我國宜進一步提升核工業的戰略定位
陳淮:下半年經濟強勁向好 房車産業慎言過熱
陳淮:民營企業參與産權購並是改革的必然趨勢
陳淮:國際油價上漲,中國面臨戰略機會
陳淮: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真實意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