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GDP的美好與幻象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特別是在遭到SARS突襲後,人們開始對中國人的“GDP情結”進行反思。許多不敬的詞彙像墨水一樣潑向GDP。

GDP到底怎麼啦?GDP有何功過?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GDP呢?

GDP,是一個國家一年之內由企業和政府生産並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務的總和。自從GDP的核算進入社會以來,它就成了財富與福利的標徵,成為人們攀比的對象。各國的人們都狂熱地追逐著GDP,關注著自己國家的GDP在世界上排名位置的變動。

我們不應該否認GDP是美好的。20世紀最後20餘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之光令人炫目。1978至1997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8%,大大高於發達國家2.3%和發展中國家4.4%的平均水準,其結果中國10多億人口的收入提高了4倍多,“中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取得了其他國家用了幾個世紀才能取得的成就”(世界銀行,1999)。

伴隨著GDP的高速增長,中國的工業化進入了中期階段,許多指標躍居世界領先地位。如糧食、棉花、煤、鋼、水泥、布、電視機等産品的産量為世界第一,當年外資引進額已超過美國,外匯儲備僅次於日本,經濟實力即將超過法國進入世界第5位,每人平均預期壽命達70歲,高於世界平均67歲……所有這些,都應該歸功於這些年對GDP的苦苦追求。所以,GDP是美好的,決不要忽視了GDP帶給我們的福利和進步,政府和民間也永遠不要蔑視GDP的增長。

但是,GDP有時候也僅僅是幻象,它並不能提供我們福利狀況的全部資訊。比如,它沒有把環境的惡化考慮在內。GDP也不能衡量國家的全部財富,例如土地、股票、房屋等,這在某些時候甚至有可能導致非常悖謬的現象。比如,GDP上升,國家的總財富反而下降。例如,1998年大洪水嚴重破壞了中國南部地區的堤壩、房屋和道路,但是被摧毀的房屋和公路並不會使GDP下降,因為它根本就不計入GDP,相反,由於重建這一地區的大量投資,GDP反而上升。因此,這一年,儘管國家總財富已經由於自然災害而下降了,但對於GDP的上升來説洪水甚至還能幫忙。這就是所謂的“破窗效應”!可惜的是,有人不了解財富與GDP的差別,居然對洪水大唱讚歌。

另外,GDP不能告訴我們國家的總收入是如何在勞動者之間進行分配的。高收入階層可能得到了國民收入的大部分,而普通民眾的狀況缺乏足夠的改善。經濟上去了,但社會保障卻沒有上去,公共産品與服務的提供一團糟。因此,只有遭遇SARS的突襲,我們才發現過去是GDP一俊遮百醜了,而實際的情況是,經濟增長快,社會發展慢,城市增長快,農村發展慢,是典型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所以,更好的辦法是在GDP之外,增加其他的考核指標,以更準確地對民眾的福利狀況進行衡量與考察,也對官員的政績進行更加合理的全面、綜合考察。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對自身的狀況有全面認識,才能實現更高的追求。

GDP不是萬能的,但沒有GDP是萬萬不能的。心平氣和地對待GDP增長,才能心平氣和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趙曉)

《深圳商報》2003年9月8日


《國際金融報》:銀行“排雷”與GDP“打假”
鐘南山:現代化的國家不光看GDP
經濟時評:GDP統計法不全面 家務勞動應被認可
許憲春:GDP不能告訴我們什麼?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