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訊中心:對外貿易出現“大進大出”特徵

    一、兩大衝擊難擋外貿快速發展趨勢,“大進大出”新特徵初步顯現

    今年年初,伊拉克戰爭減緩了世界經濟復蘇步伐,導致外貿出口受阻,出口運費增加,運輸時間延長。同時,伊拉克戰爭風險使國際石油價格走高,戰後國際油價也沒能迅速回落到預期的正常價格水準,引起物價水準提高,導致外貿生産成本抬高、經營困難。受國際石油“戰爭溢價”等因素影響,我國一般貿易1至5月份出現55.1億美元逆差,而去年同期我國一般貿易為24.84億美元順差。雖然我國加工貿易1至5月份大體保持去年同期順差水準,但1至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額僅實現順差24億美元,同比減少81億美元。

    而4月以來,非典疫情對出口的影響開始顯現,包括旅遊、會展、勞務輸出、國際運輸等在內的服務貿易遭到重創,食品、動植物及其製品、紡織、輕工、工藝等貨物貿易出口受到較大衝擊。另外,一些國家以防範非典為由,開始對我國出口的商品設限,增加了外貿出口的難度。由於諸多航班被削減,現有的訂單履行面臨風險。同時,非典對吸引外資的影響也波及到出口。更為嚴重的是,非典爆發期正是外貿訂單簽訂的高峰期,許多企業的全年合同計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國的企業,借我國爆發非典疫情之機,爭奪原屬於我國的産品訂單。訂單的流失,直接影響了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出口的增長。按照進出口訂單執行的週期,非典對外貿的滯後影響主要是在三季度,第四季度可望恢復加速增長的勢頭,並部分彌補二、三季度對外貿易的損失。

    然而,儘管中國經濟遭受了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兩大衝擊,但從前5個月實際表現看,外貿運作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特別是5月當月進出口增幅,比4月還加快了6.5和4個百分點。從目前情況看,儘管存在一定的滯後影響,但外貿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不會改變。

    1、加入WTO積極效應和全球生産力轉移的加快,推動了外貿發展進入新階段,快速增長成為主要特徵

    首先,加入WTO織後,我國貿易環境明顯改善,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對我國出口的限制明顯減少,擴大了我國的出口空間。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貿出口持續快速增長。今年各月出口增長速度保持在30%以上,月均出口額超過300億美元。可以説,我國外貿出口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其中,一般貿易出口的迅猛增長更是體現出入世效應對外來衝擊的抵禦能力。1至5月一般貿易出口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4.3個百分點。

    其次,加入WTO有力地推動了跨國公司加速向中國轉移生産力。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直接拉動了中國外貿出口快速增長。我國外貿出口中,加工貿易出口以外資企業為主。作為跨國公司在全球生産鏈的一個環節,更多從事的是集團內部的貿易,遭受外部衝擊的影響最小。當前,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和加工貿易出口均已超過半壁江山,成為中國出口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非典難以扭轉外商對華投資新一輪高潮的到來。今年1至5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48.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5.8個百分點。只要中國吸引外資增勢保持不減,新一輪世界産業結構調整和轉移浪潮,將繼續為中國擴大對外貿易提供機遇。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將為促進出口快速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加入WTO後,外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非國有經濟部門的出口潛力得以釋放,集體企業和其他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進出口中的最活躍因素。1至5月,集體、私營及其他企業採取機動靈活的方式有效防範非典的衝擊,外貿進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增幅達到80.4%。

    2、出口産品結構升級,部分抵消了兩大衝擊的負面影響

    近年來,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技術密集型産品比例迅速提高。加入WTO後,我國的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出現快速增長。其原因,一方面是在國家産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這些行業加速與國際接軌,迅速融入了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外資企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國較大型的、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商投資企業,主要分佈在機電行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這些企業在我國加入WTO之後首先獲益,而它們出口的增長也帶動了我國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的快速增長。當前,機電産品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50%以上,被譽為出口的火車頭。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未遭到非典衝擊,對促進整體出口的快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3、宏觀經濟環境為出口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正處於新一輪經濟週期的擴張階段。良好的經濟增長勢頭以及逐步改善的微觀經濟主體,能夠有效抵禦來自戰爭、非典等外部事件的影響。同時,中央及地方政府對出口工作高度重視,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將發揮積極效應。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已初步形成了健康的政策導向、有序的運作機制和良好的市場環境,能夠較好地抵禦類似非典這樣的突發性事件所帶來的風險。此外,美元貶值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出口産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國産品的出口。

    4、外貿進口快速增長,“大進大出”新特徵初步顯現

    非典對進口的影響明顯小于出口。當前,我國外貿進口呈現高速增長的特點,今年1至5月增長速度達到45.5%,明顯高於上年,月均進口額超過300億美元。與出口相比,我國進口增長更快有多種原因。

    一是隨著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不斷提高,加工貿易進口及外資企業進口實現了較快發展,外資企業進口在進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已超過50%。1至5月,外商投資企業進口占進口總值的54.4%,增長48.4%,高出總體進口增速2.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進口也增長了32.4%。當前,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生産力進程進一步加快,外資企業和加工貿易將成為保障進口快速增長的穩定性因素。

    二是國內經濟快速增長,帶動了先進技術設備和短缺原材料進口的比重上升。今年一季度GDP增長9.9%,增幅達到近6年來的最高水準。經濟的較快增長,既為擴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貨源,也拉動了進口快速增長,尤其是對短缺資源和先進設備的需求轉旺。由於國內能源供給偏緊和鋼鐵産品結構不合理,今年1至5月進口原油增長35.8%、鋼材增長60.3%,造成了外貿逆差壓力增加。機電産品進口增長49.6%,比全國進口增速高出4.1個百分點,佔全國外貿進口總額的52.7%;高新技術産品進口增長48.1%,比全國外貿進口增速高出2.6個百分點,佔全國外貿進口總額的27.5%,進口的産品結構較為合理。

    三是關稅下調和配額進一步擴大,對進口的促進作用日趨顯現。2003年我國進口關稅總水準將進一步下降到11%,增加了關稅配額商品的配額總量,直接刺激了進口增加,如汽車進口增長83.6%。為履行入世承諾,我國關稅將進一步下調,對進口的調控手段尤其是行政手段將逐步減少,進口增長將進一步加快。

    隨著我國優勢商品的大量出口與技術密集、資源密集型商品的大量進口,以及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引發的外資涌入,參與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外貿的正面效應愈發明顯,外貿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大進大出”局面初步形成等。

    二、進口需求旺盛,國際收支平衡壓力加大

    從今年各月進出口增長速度的比較來看,1至3月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26、21.6和10.4個百分點,加上國際油價高企、關稅下調、商品配額等影響,一季度10.5億美元的逆差打破了連續9年沒有外貿逆差的記錄,引起廣泛關注。4、5月份隨著進出口增速差額縮小到1.1和3.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明顯提高。1至5月累計實現貿易順差24億美元,但仍比上年同期減少81億美元。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是形成外貿逆差的主要原因。考慮到當前我國外貿“大進大出”特點的出現,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壓力將有所加大。

    但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長遠目標看,只要進口結構能夠保持以先進技術、設備和國內短缺的資源和原材料産品為主的格局、有超過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保障,個別月份甚至個別年份出現一些逆差也並不值得擔憂。從總體來看,貿易順差仍然是我國近期的基本特徵。因為,理論上加工貿易必然會使處在加工環節的國家出現加工貿易順差,實際上我國的貿易順差也主要來自加工貿易。今年1至5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逆差55.1億美元,而加工貿易順差266.8億美元。從我國的進出口結構來看,加工貿易已超過半壁江山。隨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地位的提高,加工貿易必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這就決定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特徵是順差而不是逆差,只是隨著國內需求的變化,進口增長速度的高低會影響貿易順差的大小。

    今年以來,戰爭導致國際油價高位徘徊,增加了我國的外匯開支。由於我國尚未建立戰略石油儲備體制和風險採購屏障,為應對石油短缺可能給國民經濟帶來的衝擊,往往石油價格上漲越快,我國進口量就越多;石油價格穩定,我國進口量就相對平穩。因此,必須高度關注世界石油市場的走向,油價降低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有利,若原油價格再次大幅上升,會對國際收支平衡繼續造成一定壓力。

    三、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貿易壁壘又起波瀾

    近來,美元兌歐元和其他貨幣的匯率呈現持續下跌的態勢。由於人民幣與美元掛鉤,進一步凸現我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優勢,致使人民幣匯率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面臨著升值壓力。而非典疫情也沒有緩解國際社會對我國的這些壓力。僅今年5月,歐美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的出臺,對有關出口企業就産生了直接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反傾銷、技術性貿易措施受害最嚴重的國家。據調查,貿易壁壘每年約影響我國400至500億美元的出口,紡織、輕工、五礦化工、食品土畜、機電、醫療保健等行業尤為嚴重,已對我國出口工業的發展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每當世界經濟不景氣,貿易保護主義就會抬頭,這已成為一個規律性現象。目前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印度、巴西等針對我國出口産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增加。由於我國向這些國家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産品數量較大,不少産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如果不採取措施,聽任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將嚴重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針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強化的現象,出口企業應當儘快提高産品品質、調整産品結構;在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時要分析和考慮技術性貿易壁壘敏感度,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建立與完善中國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體系;加強出口行業管理整體規劃和協調,有關部門應儘快幫助企業改組或重建行業自律維權組織;針對我國現有出口市場大部分集中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反傾銷措施最嚴厲、最多的國家,應加快開拓亞非拉市場,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

    四、下半年進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減緩

    下半年,世界經濟貿易發展將呈溫和復蘇態勢,有利於我國外貿環境的改善。伊拉克戰爭迅速結束後,中東以巴局勢趨向緩和,朝鮮核危機在不斷化解,世界政治局勢趨向穩定。在這種世界政治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前所未有的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增強、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穩中趨升等多重利好作用,為世界經濟步入快速復蘇奠定了基礎。今年世界經濟年增長率可望達3.2%、世界貿易增速將達6%左右,增幅均高於上年水準。這些為中國外貿保持增勢奠定了較好的市場基礎。同時也應當看到,世界經濟貿易發展中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並不排除2003年世界經濟貿易回升進程放慢的可能性。中國的經濟已在很大程度融入國際市場,世界經濟動蕩必然要波及中國的外貿事業。

    利用外資將保持較高水準,外貿持續增長動力不減。非典導致對外招商引資活動被迫停止或延期,甚至影響到實際到位資金。今後幾個月其不利影響將繼續凸顯,但主要表現在對外資新簽合同的影響上,實際外資的流入受非典的影響有限。非典的衝擊是暫時的,中國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本質並未改變,疫情過後,將重新激發外商投資高潮,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疫情期間的消極影響。由於有上年高達827.68億美元合同金額作保障,預計2003年我國利用外資仍有望突破600億美元,增長10%以上。利用外資的持續較快增長,將有利於進出口增長速度的提高。

    綜合判斷:下半年進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下降,第三季度為全年最低點,全年外貿進出口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將達7650億美元,增長23%,增幅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將達到3900億美元,增長20%左右,增幅比上年下降2個百分點;進口將達到3750億美元,增長27%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實現貿易順差約15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50億美元左右;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比2002年少1個百分點以上。從構成來看,預計一般貿易會出現較大規模的逆差,由加工貿易進行彌補;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集體、私營企業進出口繼續大幅增長;機電産品、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將保持較高水準。(本文執筆:張峰)

    政策建議

    加快出口退稅步伐 緩解出口增長壓力

    今年以來,在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衝擊下,我國外貿依然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但同時,貿易順差明顯減少,外貿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等問題也日漸突出。展望全年,加入WTO積極效應、以及全球生産力轉移加快等因素,使得我國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抵禦風險的能力。預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將增長23%,增幅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20%左右,進口增長27%左右,全年累計實現貿易順差約150億美元。

    近來,由於外貿企業壓力加大,加快退稅的呼聲越來越高。出口退稅的鉅額拖欠,嚴重制約了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效果。今年以來,出口退稅的拖欠情況日趨嚴重。早在伊拉克戰爭打響後,出口企業就開始為外貿渠道受阻、訂單大幅減少而犯愁。非典的爆發,使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鏈繃緊。一旦目前支撐內地外貿出口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外貿公司勢必首當其衝退出市場,而其對口的外貿生産企業必將隨之遭到重創。因此,解決出口欠退稅問題已到了“迫不及待、刻不容緩”的程度。

    為此,有關部門明確表示要加快出口退稅步伐、增加出口退稅指標、完善出口退稅機制,以刺激和鼓勵出口。近幾個月來,出口退稅進程明顯加快:一季度、4、5月份增長速度分別為22.6%、133.1%和456.8%,1至5月完成全年計劃的46.9%。

    然而,要加大出口退稅的力度,必鬚根據財政收入狀況,用財政超收部分追加退稅指標,否則只能擴大財政赤字規模。而目前,一方面非典導致我國財政增支減收壓力加大。一般年份,我國上半年財政保持盈餘,下半年才出現赤字,而今年赤字提早一個季度出現,全年要把赤字控制在計劃之內必須在其他方面增收節支,形勢十分嚴峻。另一方面,為逐步兌現加入WTO後下調關稅的承諾,2003年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關稅收入是中央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而全部出口退稅由中央政府獨立承擔,不斷下調的關稅稅率和不斷累積的對企業欠稅勢必形成尖銳矛盾,最終會反映在中央財政赤字的擴大上。鋻於此,相對於3000多億元的欠退數量而言,今年可能增加的出口退稅指標不會很多,作用效果十分有限。

    在出口退稅方面,建議有關部門有所側重,一方面應對那些出口量大、創匯多、信譽好的地區和企業傾斜,另一方面,按照國家産業政策,有針對性的加快扶持部分企業,讓出口受到較大衝擊的農産品、紡織、輕工、工藝和玩具等行業優先退稅。此外,今年增加多少出口退稅指標要等到10月份才知道,這會錯過企業最需要産生良好預期的時機。儘早公佈出口退稅指標將有利於政策及時、有效地發揮對促進出口的積極作用。

    總體策劃

    王長勝(國家資訊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偉弟(上海證券報副總編輯)

    課題負責人

    范劍平(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

    趙嘉國(上海證券報編輯部主任)

    課題組成員

    鄒民生、張學穎、祝寶良、王遠鴻、陳明星、胡少維、傘鋒、祁京梅、張峰、王碩、朱明、李若愚、周景彤、董月鮮

    (上海證券報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上海證券報 2003年7月10日


國家資訊中心:四大因素促進投資高速增長
國家資訊中心:貨幣供應支援經濟快速增長
國家資訊中心:財政收入增長呈前高後低態勢
國家資訊中心:中國經濟內在上升動力強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