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汽車業競爭升級

    6月9日媒體披露的消息説,一推再推的東風與日産合資新建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終於正式成立,其註冊資金達到了167億元。東風汽車將旗下除了神龍、東風本田等合資項目外的優質資産都拿了出來與日産合作。

    今年以來,汽車的新聞在中國是最搶眼的了。寶馬與瀋陽華晨牽手,沃爾沃與中國重卡聯姻,牽馳也不再矜持,頻頻在中國尋找落腳點。而中國汽車消費的持續升溫,更使這種熱浪有了灼人之氣。

    筆者以為,在這種熱浪襲人之中,新東風的問世頗有幾分新意。

    新意在何方呢?

    筆者以為是整體合作,全面融合。包括整車製造、發動機開發、市場拓展,這其中最本質的是利益真正捆在了一起,有利於以後的技術整體開發,最終形成獨立的品牌。

    中國老百姓的汽車消費有許多無可奈何之痛。比如説以不高的收入消費過高價格的汽車,還比如説使用過程中的種種不方便,像交費、驗車、停泊、年檢、保險等等,足以讓用車人脫掉一身皮,還比如説産品十幾年沒有變化(只是到了近兩年才有新改變),這不變化的産品卻穩穩地獲得奇高的利潤……

    這種種的無可奈何之痛的根源只有一個:汽車産業和市場發展緩慢、競爭不充分,行政干預的色彩太濃。

    長期以來,我們的汽車産業很大程度上是各個汽車跨國公司的裝配車間。跨國公司的中國戰略大多是短期行為,給一個車型、生産一批車、賺一筆錢,然後是等等看。若能看好中國市場,便再給一個車型,否則的話便止步不前。標誌與中國的合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桑塔娜、捷達、夏利、富康在中國縱橫馳聘十幾年,也是一個例子。看著別人每年推出的眼花繚亂、價格低廉的各種汽車,中國人只能望梅止渴。因為技術在人家手裏,品牌在人家手裏,所以,主動權在人家手裏:當你的政策缺乏穩定性和長遠性、當你的市場還不健全的時候,別人就會牢牢把握這種主動權。

    新東風的出現,從現象上來看是在改變原來中國汽車産業的方式。人們可以這樣去猜想:利益的整體性、一致性可以驅動新東風自己的主體性成長,這種成長帶動自主的技術研發、發動機和整車的製造與生産、市場的全面開拓,從而使之成為一個真正的汽車企業,而不僅僅只是一個裝配車間,儘管這個車間是如此的龐大與好看。這種猜想的結果,是中國本土真正意義上的汽車企業的成長,有可能帶動自主品牌的出現。當然,這種成長的代價是,合資方也分享了成長的果實。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新東風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汽車産業的競爭方式發生了變化,升級為一種整體競爭。 (高鶴君)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3年6月13日


十年後中國汽車
保有量將達到1億輛
國內最大的汽車合資項目將於7月1日正式運營
魯志強:把汽車産業發展統一到全面建設小康生活目標中
汽車産業鏈最具發展潛力 成為我國工業第5大支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